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十六大不可能形成有價值的決議案
 
鮑彤
 
【人民報消息】前中共總書記趙紫陽的祕書、既做過共產黨高級官員,又當過天安門事件政治犯的鮑彤,在中共慶祝建立政權53週年以及準備召開十六大期間,撰寫了一系列評論文章。第四篇題目是「十六大不可能形成有價值的決議案是可知的」。

中國一切名爲「權力機關」的大會,從黨代表大會到人民代表大會,都從一呼百應的羣衆大會和軍令如山的幹部大會脫胎演變而來,具有「一切服從黨領導」和「一切行動聽指揮」的基因。這種「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爲了象徵代表的廣泛性,規模動不動一千人、兩千人,非常適合充當沉默的多數,更加適合齊聲共呼萬歲萬萬歲,反正誰也說不清楚民主的程序怎樣才能在這密密麻麻的人羣中運作。積半個多世紀之實踐,中共的開會專家找到了一種化整爲零、「大會小開」的方法:把一個人山人海的「最高權力機關」,分割和改造成爲權力不清不楚的幾十個茶話會。

小會不同於大會。它們的區別,不在規模,而在性質。一大到六大隻有十幾個或幾十個代表,但它們是大會,它們是鐵打的,按照黨章,它們是「黨的最高領導機關」。「最高」,當然比總書記高,比常委高,比政治局高,比中央委員會高,誰見了它,都必須低下頭來,接受它的質詢和審判。至於小會(全稱應爲「中共第x次代表大會xx省代表團」),全黨上下沒有一個人知道這種小會的性質和職權,小會的規模即使大到幾百人,也是豆腐做的,只能代表一省一市,而任何省市,都是局部,都必須以服從爲天職,服從抽象的整體,服從本來已經卸任的「上屆中央」。

「大會小開」有一種特殊的保險作用:一旦發現麻煩,立即把風波分散到一個一個茶杯裏去化解,「各個擊破」,從而確保一頭一尾兩次大會在一潭死水中勝利運作。大會可能有變幻不測的政海風雲,小會無疑是得心應手的沙盤作業。在這種大會和小會里,領導好當,背熟臺詞就行了。代表也好當,洗耳恭聽就行了。

權力機關應該有活的內容,有提案,有辯論,通過表決,形成決議。中國的權力機關擁有一切死的東西,唯獨缺少活的內容。代表們在「茶話會」上的發言,大會不知道,不辯論,無法形成提案,最後由大會祕書處的工作人員「酌情處理」了事。明明是百依百順的誓師會,偏偏叫它「最高權力機關」,是中國的一大發明。

這些都是中國各種大會的老一套。大會的運作取決於這些老一套的細節,這些細節和這種運作是重複了千萬次的經典,都是可操作的,可控制的。十六大能跳出這種專門爲專制主義服務的會議八股嗎?民主能夠救中國,也能夠救共產黨。在十六大準備階段,如果有溫馨的和風吹拂,也許預示大會真的將煥然一新,成爲黨內民主和社會民主的起點。可惜,直到現在,一切宣傳機器日日夜夜告誡全黨全民的,是確保十六大「萬無一失」。「萬無一失」是絕對權力的語言,意味着「最高權力機關」必須百依百順地服從領導的指揮棒,不可使領導擔驚受怕。

因此現在就可以斷言:同中國一切「代表大會」都被開成「代表小會」一樣,「十六大」也必將開成「十六小」。十六大的「大會」, 只存在於開幕式和閉幕式之中,除此之外,「十六大」無影無蹤,代表們能參加的都是「十六小」,各進各的小廳,各談各的隨感,衆口一詞驚歎成績如何輝煌形勢如何大好,同聲讚美領導的指示如何正確如何精闢,謙虛地交流在虔誠的學習中各自的領會如何深刻,慷慨地彙報散會後將如何貫徹落實。至於中共和中國面臨的嚴酷現實,令人髮指的社會不公,觸目驚心的腐敗黑暗,層出不窮的官場醜聞,在如此運作的「十六大」或者「十六小」的會議上提得出來嗎?能追究責任嗎?會形成任何有價值的決議案嗎?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假如有人告訴你,如此這般運作的十六大能夠給此黨此國開闢民主的道路──你相信不相信?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2/11/21/23964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