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古代魔术师会"吐火穿心"的戏法?(图)
 
倪方六
汉代“穿心”魔术表演(山东孝堂山出土画像石)。

【人民报消息】魔术在古代叫“幻术”,民间则称为“戏法”,它是中国最为传统的“百戏”娱乐形式之一,早在西周时期,中国的魔术师们已经粉墨登场。 周代“扶娄之国”已出现魔术表演 中国是魔术发源地之一,魔术最早始于何时?据十六国时期前秦王嘉所撰《拾遗记》里的说法,在上古周代已出现︰“七年。南陲之南,有扶娄之国,其人善能机巧变化,易形改服,大则兴云起雾,小则入于纤毫之中,缀金玉毛羽为衣裳,吐云喷火,鼓腹则如雷霆之声。或化为犀、象、狮子、龙、蛇、犬、马之状,或变为虎、兕,口中生人……”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扶娄这个地方的人擅长玩魔术,现代常见的“口喷烟火”(吐云喷火)、“大变活人”(口中生人)等,都曾是扶娄国魔术师的绝活。 但《拾遗记》历来被归类为“笔记小说”,公元四世纪时的王嘉记录公元前十世纪的事情显然不可能是史实,因此周成王七年的“魔术记载”存疑。不过,从现代考古发现分析,王嘉所记并非无稽之谈,至少在汉代,这样的魔术表演已相当成熟。 在山东嘉祥刘村出土的一块汉画像石上,便发现了“吐火”魔术表演。无独有偶,在河南登封启母阙出土的画像石上,也发现同一类型的魔术表演。所以说,《拾遗记》所记并非像现代魔幻小说作者那样“胡编乱造”,是有根据的。 秦汉时期魔术被列为“百戏”之一 依《拾遗记》所述来看,“扶娄之国”可以看成是中国古代的“魔术之乡”。这样的地方是否真的存在呢?据考证,扶娄之国就是早已消失的辖地相当于今天岭南惠州、东莞、深圳一带的“缚娄古国”。“缚娄”为春秋时期称呼,汉代叫“傅罗”,魏晋称“博罗”,博罗一名至今尚存。有人说,中国传统的“吐火”类魔术是从西域传入的,这显然不妥,因为扶娄人已有表演。 如果说《拾遗记》所记的魔术多少都有神话的色彩,那么秦汉以后,有关魔术的文字记载就靠谱多了。如东汉著名科学家张衡所作的《西京赋》里,便记述了汉安帝(公元94年-125年)时代的魔术表演节目。 当时,魔术表演已被列入“大型文艺演出”(百戏)的节目单。《西京赋》提到的“东海黄公”,便是一位技艺高超的魔术大师,他能操作技巧要求极高的大型魔术,表演时施用“幻术”,“立兴云雾”;画地成河,现场立马“流渭通径”。 黄公表演的魔术尽管复杂,但当时魔术师已多能表演。汉刘歆《西京杂记》中即提到这种魔术︰“淮南王好方士。方士皆以术见。遂有画地成江河,撮土为山岩,嘘吸为寒暑,喷嗽为雨雾。” 考古中发现,汉代艺人还能表演恐怖的“穿心”魔术,山东孝堂山出土的一块画像石上便绘有“穿心人”。△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16/6/5/63606.html
打印机版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2016年6月5日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