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实验获重大突破 认同与质疑仍如影随形(图)
脑机介面
【人民报消息】(人民报记者林静报导)近日,加拿大英文媒体《多伦多星报》和CP24报导,多伦多大学健康网路为两名加拿大人进行了Neuralink晶片植入手术,取得成功。植入晶片后的两人,能够通过意念操控电脑。专家称,这是一个里程碑式样的突破,不仅为严重瘫痪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而且可能会引领一场技术革命。这项新鲜技术得到了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对残障人士非常有帮助,也有担忧伦理甚至法律问题。 专家表示,两人术后恢复良好,「仅仅几分钟,他们就能通过意念控制电脑游标。第一位患者甚至已经能用来打字和玩电子游戏。」 报导同时指出,两名患者均为年轻男性,因颈椎脊髓受伤导致高位瘫痪。他们也是目前唯独的两位,在美国之外接受Neuralink晶片植入的人。 脑机接口是一种让人脑和电脑(或其他电子设备)直接「对话」的技术。 我们大脑活动时会产生电信号。科学家用电极(放在头皮上,或更先进的,植入大脑)来捕捉这些信号,转换成电脑可以理解的信号,从而控制机械手、游标、轮椅、假肢,甚至文字输入系统。 《印度时报》也对脑机接口作了报导。 报导说,一位名为阿博的接受脑机接口手术者对此有正面回应。他手术几周后,就打破了脑机游标控制的世界纪录,速度和精度均超越了旧系统。他很快学会了解放双手操作电脑,从玩马里奥赛车到控制电视和智慧设备。 阿博表示,植入晶片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他每天用晶片学习、阅读和处理日常事务近10个小时。他已经重返校园,攻读神经科学学位的先修课程,并开始创业,成为一名励志演说家。「我感觉自己又有了潜力,」他说。 关于脑机接口实验,也有不同的看法,其中之一是经济问题。 AP新闻报导指出,参与深部脑刺激(DBS)临床试验的病患,试验结束后常难以负担维护费用。如果没有保险,仅更换一块电池的费用就可能超过 15,000 美元。 同时,一些公司也转向开发新版本的设备或完全放弃研究,这可能会让患者陷入不确定的境地。 也有关于隐私问题的担忧。 《澳大利亚》杂志提到 ,脑机接口与 AI 的融合引发监控与控制人类思想的担忧。专家强调需强化认知自由与隐私保障。 而「生活科学」网站则称,隐私问题可以解决。 「生活科学」网站指出,斯坦福大学开发新型脑机接口能解码「内心独白」,同时,系统设置了「密码启动」功能以增强隐私控制。 该研究的共同作者、斯坦福大学神经外科助理教授弗兰克·威利特在声明中表示,试图表达的言语和内心言语之间的脑信号差异表明,未来的脑机接口可以被训练成完全忽略内心言语。 为了防止现有系统无意中解码使用者的私人内心语音,该团队开发了一种受密码保护的脑机介面 (BCI)。参与者可以随时使用尝试的语音进行交流,但只有在他们心中念出被设定的密码后,介面才会开始解码内心语音。 「脑机介面的未来一片光明,」威利特在声明中说道。「这项研究为我们带来了真正的希望,即语音脑机介面有朝一日能够恢复像对话一样流畅、自然、舒适的交流。」 脑机接口实验也引起了官方的注意。 《边缘》网站报导,三位元民主党参议员对脑机接口 (BCI) 技术收集(甚至可能出售)人类神经资料的能力发出警告。纽约州民主党参议员查克·舒默 (Chuck Schumer)、印第安那州民主党参议员玛丽亚·坎特韦尔 (Maria Cantwell) 和麻塞诸塞州民主党参议员埃德·马基 (Ed Markey) 在致联邦贸易委员会 (FTC) 的一封信中呼吁对神经技术公司处理使用者资料的方式进行调查,并对其资料共用政策进行更严格的监管。 信中写道:「与其他个人资料不同,直接从人脑获取的神经资料,即使在匿名的情况下,也能揭示心理健康状况、情绪状态和认知模式。这些资讯不仅极其私密,而且具有战略敏感性。」 舒默通过电子邮件告诉 《边缘》网站:「神经资料是我们拥有的最私密、最个人化、最强大的资讯——任何公司都不应被允许在缺乏透明度、未经绝对同意和严格监管的情况下获取这些资料。然而,一些公司却在模糊的政策和零透明度的情况下收集这些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