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沒招了,中共又提西部大開發
 
【人民報消息】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重申大西部開發計畫,強調「西部穩則中國穩」,並聚焦西部的能源、優勢產業及一帶一路樞紐地位等發展。政經專家分析,習近平此時老調重彈,乃因中國深陷經濟下行和對外關係緊張之困局。不過,西部開發麵臨的挑戰多,恐淪為政策口號,而難達到實質成效。 據中共官媒《人民網》報導,習近平4月24日在重慶主持自中共「十八大」以來首次西部大開發座談會,就涵蓋內蒙古、新疆到廣西的12個省區市,這塊佔中國72%面積、27%人口的區域,做出部署指示,包括髮展該區域的優勢產業、能源安全、一帶一路樞紐地位及生態安全屏障等。 西部大開發老調重彈 中國東部沿海經濟發展得又早又蓬勃,因此中共早自2000年就運作開發大西部,盼將產業由內陸西移,以解決區域發展及現代化不平衡的困局,但20多年來成效緩慢。 分析人士說,中國值此經濟下行及外部國際局勢不利時,習近平重提大西部開發政策的宣示意義恐大於實質意義。 針對產業西移,旅美的中國獨立時評人蔡慎坤分析,除經濟誘因外,也有利於中國的戰時佈署。 他說,面對美日韓三國的軍事結盟日趨緊密,台海和南中國海等區若突發戰事,中國經濟密集的東部沿海城市恐受創嚴重。 蔡慎坤告訴美國之音:「一旦發生戰爭,或者是它(中共)要武力收復臺灣,(中國)製造業也好,東部的城市也好,都面臨很大的危險,它(中國)必須找到所謂的縱深腹地,把西部利用起來。」 憂海路遭封鎖中國發展西部鐵路戰略 在臺北的國防安全研究院戰略資源所所長蘇紫雲也說,習近平開發西部旨在調整經濟安全戰術,以鐵路戰略取代海洋戰略,因為一旦爆發區域戰事,東部海運遭封鎖後,中國還有西部鐵路可輸送物資。 蘇紫雲告訴美國之音:「它(中國)等於一邊看著太平洋,要變成海上霸權,可是它本身是個陸地霸權,陸權經營又加速,變成新動脈,也就是減少對新加坡海峽的依賴,來讓它的國家安全更為穩固。」 他說,兩大因素催化習近平對西部的開發,一是經濟瓶頸,在美中爆發貿易戰、科技戰,外資撤資後,中國急需找到經濟新出口;其次是地緣戰略布局,連接中西部的中歐鐵路完成後,有助開發西部,來作為東部的後勤基地。 蘇紫雲認為,西部鐵路戰略雖正確,但卻窒礙難行,因西部的山區、沙漠地形並不適合大型開發,而中共的侵略本質,也讓歐洲民主國家在合作上卻步,形成發展阻礙。尤其烏俄戰爭後,中歐鐵路面臨地緣政治新挑戰,另一方面,中俄雖是戰略夥伴,卻仍具競爭關係,讓俄羅斯也對中亞鐵路保持警戒,方方面面都加大西部開發的變數。 蘇紫雲形容,中(共)國現在的處境猶如一戰前的德國,當時德國為避免英國封鎖海路而大興鐵路,但外交戰略失效後,加上鄰國義大利也不合作,讓德國的鐵路戰略無法發揮效用而以失敗告終。 西部地區的軍事和能源優勢 西部也是中國發展「兩彈一星」(核彈、導彈和人造衛星)的軍事基地,據美國國防部2023年發布的《中國軍力報告》指出,中國境內的三個導彈發射場分別位於甘肅玉門、新疆哈密和內蒙古,預估配有逾300個發射井,適用射程逾5500公里的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射,對臺灣安全構成威脅。另據美國國防部估計,2021年中國擁有約400枚核彈頭。 除了軍事實力外,在臺北的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資源研究所副研究員陳亮智說,中(共)國整體國家安全戰略還奠基在能源安全上,這也是西部能發揮之處。 他說,美國重返印太后,強力反撲,加大對該區開發中國家的經濟投資,以拉攏位於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沿線國家,這讓中(共)國警覺,一帶一路倡議的海路變數增多,因此,須另辟陸路來保障能源的運輸和後勤供給。 陳亮智告訴美國之音:「美國拉(攏)它的戰略夥伴跟同盟國在東南亞、南(中國)海、西太平洋(擴張勢力),這個海路如果被切斷的話,它(中國)還有陸路的能源供給線。」 國安大旗下城鎮化難施展 在臺北的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研究員王國臣說,習近平雖強調城鄉經濟均衡發展,高喊西部開發、中部崛起和東北振興,但在國家安全的優先前提下,城鎮化的進展恐不彰。 他說,習近平盼打通西部大開發來帶動「內循環」,扭轉各地政府的「諸侯經濟」,例如,將早期高污染或勞力密集的傳統製造業及部分重點產業西移,例如移至西安的高科技業和雲貴的大數據產業。 不過,隨著部分製造業西移後,東部經濟近年因外資撤離,資訊科技或金融業也尚未遞補到位,難逃產業空洞化,因此各省市招商引資相互競爭,如廣西各市和上海分別祭出設廠優惠吸引外資,加劇中國產業結構的扭曲。對此,王國臣預測,西部難以與東部競爭,只要中央財政不提供支撐,西部大開發注定只是口號。 連接中歐市場的「中歐班列」是一帶一路或開發大西部的關鍵基建,據新華社引述中國鐵路哈爾濱集團公司4月1日發布的統計,今年一季度,中歐班列東通道累計列次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7.6%。另據新華社3月7日發表的時評稱,地緣風險雖加劇海運的脆弱性,但卻凸顯中歐班列做為全球產業供應鏈穩定器的作用。 中歐關係若交惡中歐班列恐停擺 但分析人士說,西部大開發的另一個挑戰是中歐關係的惡化。「中歐班列」十年來雖讓少數搭配政策扶持的西部省市,如重慶、成都等地,改善了經濟條件和戰略重要性,但西部部分地方政府仍債臺高筑,貧困人口也多,財政依舊艱困。 在此前提下,王國臣說,尤其中(共)國全力發展的「新三樣」產業,亦即電動車、光伏和鋰電池,已讓歐盟有所警覺,展開反傾銷調查,未來若對歐出口受挫,中歐班列恐因此停擺,也會讓西部開發的優勢戛然而止。 另一方面,他說,歐美等國基於對中(共)國、伊朗、俄羅斯跟北韓結盟的忌憚,恐將一帶一路擴及歐洲的勢力範圍慢慢退縮至中東,屆時也將衝擊到西部發展。 王國臣告訴美國之音:「中(共)國這幾年跟誰關係最深?中東國家、中亞五國。中(共)國對一帶一路國家的(出口)比例在上升,可是一帶一路國家的消費能力比不上美國,所以它整個出口的量受到比較大的限制。」 蔡慎坤:西部大開發「炒冷飯」 中國的西部大開發策略早於1999年的江澤民時代就籌劃,當時旨在消化東部沿海經濟過剩的產能,並將改革後倒閉的國企所衍生的失業人力引流至西部。 更早的毛澤東時期,自1964年開始則有中國中西部13省區市的「三線建設」。當時中(共)國與蘇聯關係緊張,美中又處於冷戰之中,因此中共基於備戰備荒的考量,將國家重要戰略生產基地,包括交通運輸、郵電通信和軍事製造業轉移至中西部的三線城市。 但史上這些規模不等的西部開發計畫都並未產生良好的效果,中國時評人蔡慎坤分析,最大的原因是中國西部地區人、財、物樣樣都缺,氣候環境條件也受限,因此市場經濟難發揮效用。以中(共)國現在面臨的「內憂外患」條件下,他說,習近平的西部大開發計畫若仍延續計畫經濟的舊套路,恐怕不過是「炒冷飯」、徒勞無功。△(轉自美國之音)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5/6/82611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相關文章
人民報視頻
裡應外合演劇本!習包子囊中羞澀用啥作賞銀?國民黨又用什麼變相跪舔回禮
裡應外合演劇本!習包子囊中羞澀用啥作賞銀?國民黨又用什麼變相跪舔回禮
網上罵翻天 清華大學校慶視頻火了 !
網上罵翻天 清華大學校慶視頻火了 !
「像天漏了一樣」廣東中山和珠海一片汪洋!積水齊腰深 滿城泡水車!商舖
「像天漏了一樣」廣東中山和珠海一片汪洋!積水齊腰深 滿城泡水車!商舖
大事要發生? !北京不明飛行物、火流星、大雨冰雹,武漢紅色天空、血日
大事要發生? !北京不明飛行物、火流星、大雨冰雹,武漢紅色天空、血日
華為智駕更多糗事曝光 !無法識別高速上橫躺輪胎!太嚇人
華為智駕更多糗事曝光 !無法識別高速上橫躺輪胎!太嚇人
中國大蕭條 民生現狀慘不忍睹!北京回到90年代 街上人流稀少
中國大蕭條 民生現狀慘不忍睹!北京回到90年代 街上人流稀少
 
  近期最受歡迎文章  (2024/5/6)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