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沒招了,中共又提西部大開發
 
2024年5月6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重申大西部開發計畫,強調「西部穩則中國穩」,並聚焦西部的能源、優勢產業及一帶一路樞紐地位等發展。政經專家分析,習近平此時老調重彈,乃因中國深陷經濟下行和對外關係緊張之困局。不過,西部開發麵臨的挑戰多,恐淪為政策口號,而難達到實質成效。 據中共官媒《人民網》報導,習近平4月24日在重慶主持自中共「十八大」以來首次西部大開發座談會,就涵蓋內蒙古、新疆到廣西的12個省區市,這塊佔中國72%面積、27%人口的區域,做出部署指示,包括髮展該區域的優勢產業、能源安全、一帶一路樞紐地位及生態安全屏障等。 西部大開發老調重彈 中國東部沿海經濟發展得又早又蓬勃,因此中共早自2000年就運作開發大西部,盼將產業由內陸西移,以解決區域發展及現代化不平衡的困局,但20多年來成效緩慢。 分析人士說,中國值此經濟下行及外部國際局勢不利時,習近平重提大西部開發政策的宣示意義恐大於實質意義。 針對產業西移,旅美的中國獨立時評人蔡慎坤分析,除經濟誘因外,也有利於中國的戰時佈署。 他說,面對美日韓三國的軍事結盟日趨緊密,台海和南中國海等區若突發戰事,中國經濟密集的東部沿海城市恐受創嚴重。 蔡慎坤告訴美國之音:「一旦發生戰爭,或者是它(中共)要武力收復臺灣,(中國)製造業也好,東部的城市也好,都面臨很大的危險,它(中國)必須找到所謂的縱深腹地,把西部利用起來。」 憂海路遭封鎖中國發展西部鐵路戰略 在臺北的國防安全研究院戰略資源所所長蘇紫雲也說,習近平開發西部旨在調整經濟安全戰術,以鐵路戰略取代海洋戰略,因為一旦爆發區域戰事,東部海運遭封鎖後,中國還有西部鐵路可輸送物資。 蘇紫雲告訴美國之音:「它(中國)等於一邊看著太平洋,要變成海上霸權,可是它本身是個陸地霸權,陸權經營又加速,變成新動脈,也就是減少對新加坡海峽的依賴,來讓它的國家安全更為穩固。」 他說,兩大因素催化習近平對西部的開發,一是經濟瓶頸,在美中爆發貿易戰、科技戰,外資撤資後,中國急需找到經濟新出口;其次是地緣戰略布局,連接中西部的中歐鐵路完成後,有助開發西部,來作為東部的後勤基地。 蘇紫雲認為,西部鐵路戰略雖正確,但卻窒礙難行,因西部的山區、沙漠地形並不適合大型開發,而中共的侵略本質,也讓歐洲民主國家在合作上卻步,形成發展阻礙。尤其烏俄戰爭後,中歐鐵路面臨地緣政治新挑戰,另一方面,中俄雖是戰略夥伴,卻仍具競爭關係,讓俄羅斯也對中亞鐵路保持警戒,方方面面都加大西部開發的變數。 蘇紫雲形容,中(共)國現在的處境猶如一戰前的德國,當時德國為避免英國封鎖海路而大興鐵路,但外交戰略失效後,加上鄰國義大利也不合作,讓德國的鐵路戰略無法發揮效用而以失敗告終。 西部地區的軍事和能源優勢 西部也是中國發展「兩彈一星」(核彈、導彈和人造衛星)的軍事基地,據美國國防部2023年發布的《中國軍力報告》指出,中國境內的三個導彈發射場分別位於甘肅玉門、新疆哈密和內蒙古,預估配有逾300個發射井,適用射程逾5500公里的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射,對臺灣安全構成威脅。另據美國國防部估計,2021年中國擁有約400枚核彈頭。 除了軍事實力外,在臺北的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資源研究所副研究員陳亮智說,中(共)國整體國家安全戰略還奠基在能源安全上,這也是西部能發揮之處。 他說,美國重返印太后,強力反撲,加大對該區開發中國家的經濟投資,以拉攏位於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沿線國家,這讓中(共)國警覺,一帶一路倡議的海路變數增多,因此,須另辟陸路來保障能源的運輸和後勤供給。 陳亮智告訴美國之音:「美國拉(攏)它的戰略夥伴跟同盟國在東南亞、南(中國)海、西太平洋(擴張勢力),這個海路如果被切斷的話,它(中國)還有陸路的能源供給線。」 國安大旗下城鎮化難施展 在臺北的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研究員王國臣說,習近平雖強調城鄉經濟均衡發展,高喊西部開發、中部崛起和東北振興,但在國家安全的優先前提下,城鎮化的進展恐不彰。 他說,習近平盼打通西部大開發來帶動「內循環」,扭轉各地政府的「諸侯經濟」,例如,將早期高污染或勞力密集的傳統製造業及部分重點產業西移,例如移至西安的高科技業和雲貴的大數據產業。 不過,隨著部分製造業西移後,東部經濟近年因外資撤離,資訊科技或金融業也尚未遞補到位,難逃產業空洞化,因此各省市招商引資相互競爭,如廣西各市和上海分別祭出設廠優惠吸引外資,加劇中國產業結構的扭曲。對此,王國臣預測,西部難以與東部競爭,只要中央財政不提供支撐,西部大開發注定只是口號。 連接中歐市場的「中歐班列」是一帶一路或開發大西部的關鍵基建,據新華社引述中國鐵路哈爾濱集團公司4月1日發布的統計,今年一季度,中歐班列東通道累計列次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7.6%。另據新華社3月7日發表的時評稱,地緣風險雖加劇海運的脆弱性,但卻凸顯中歐班列做為全球產業供應鏈穩定器的作用。 中歐關係若交惡中歐班列恐停擺 但分析人士說,西部大開發的另一個挑戰是中歐關係的惡化。「中歐班列」十年來雖讓少數搭配政策扶持的西部省市,如重慶、成都等地,改善了經濟條件和戰略重要性,但西部部分地方政府仍債臺高筑,貧困人口也多,財政依舊艱困。 在此前提下,王國臣說,尤其中(共)國全力發展的「新三樣」產業,亦即電動車、光伏和鋰電池,已讓歐盟有所警覺,展開反傾銷調查,未來若對歐出口受挫,中歐班列恐因此停擺,也會讓西部開發的優勢戛然而止。 另一方面,他說,歐美等國基於對中(共)國、伊朗、俄羅斯跟北韓結盟的忌憚,恐將一帶一路擴及歐洲的勢力範圍慢慢退縮至中東,屆時也將衝擊到西部發展。 王國臣告訴美國之音:「中(共)國這幾年跟誰關係最深?中東國家、中亞五國。中(共)國對一帶一路國家的(出口)比例在上升,可是一帶一路國家的消費能力比不上美國,所以它整個出口的量受到比較大的限制。」 蔡慎坤:西部大開發「炒冷飯」 中國的西部大開發策略早於1999年的江澤民時代就籌劃,當時旨在消化東部沿海經濟過剩的產能,並將改革後倒閉的國企所衍生的失業人力引流至西部。 更早的毛澤東時期,自1964年開始則有中國中西部13省區市的「三線建設」。當時中(共)國與蘇聯關係緊張,美中又處於冷戰之中,因此中共基於備戰備荒的考量,將國家重要戰略生產基地,包括交通運輸、郵電通信和軍事製造業轉移至中西部的三線城市。 但史上這些規模不等的西部開發計畫都並未產生良好的效果,中國時評人蔡慎坤分析,最大的原因是中國西部地區人、財、物樣樣都缺,氣候環境條件也受限,因此市場經濟難發揮效用。以中(共)國現在面臨的「內憂外患」條件下,他說,習近平的西部大開發計畫若仍延續計畫經濟的舊套路,恐怕不過是「炒冷飯」、徒勞無功。△(轉自美國之音)
 
分享:
 
人氣:14,568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裡應外合演劇本!習包子囊中羞澀用啥作賞銀?國民黨又用什麼變相跪舔回禮
裡應外合演劇本!習包子囊中羞澀用啥作賞銀?國民黨又用什麼變相跪舔回禮
網上罵翻天 清華大學校慶視頻火了 !
網上罵翻天 清華大學校慶視頻火了 !
「像天漏了一樣」廣東中山和珠海一片汪洋!積水齊腰深 滿城泡水車!商舖
「像天漏了一樣」廣東中山和珠海一片汪洋!積水齊腰深 滿城泡水車!商舖
大事要發生? !北京不明飛行物、火流星、大雨冰雹,武漢紅色天空、血日
大事要發生? !北京不明飛行物、火流星、大雨冰雹,武漢紅色天空、血日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