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庫克為中共站台就能挽救蘋果中國市場嗎?(圖)
 
袁斌
 
2024年3月29日發表
 
2024年3月24日,蘋果執行長庫克出席在北京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
(網絡截圖)
【人民報消息】在近期對中國的訪問中,美國科技巨頭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Tim Cook)對中共的獻媚之詞,給外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在中共官方媒體廣泛轉發的一個片段中,庫克對官媒的記者表示:「這裡是如此充滿朝氣和活力,我總是喜歡來這裡。」 在參加完3月24日的中共高層發展論壇開幕式後,庫克稱他與中共總理李強的對話「非常出色」,並說:「我覺得中國真的在開放,能來這裡我很開心。」 庫克還表示他對中國市場很有信心。他對中國媒體說:「我喜歡中國人民和中國文化。每一次來這裡我都被提醒,在這裡,一切皆有可能。」 明明中國經濟一片慘像,北京一籌莫展無計可施,庫克卻說「這裡是如此充滿朝氣和活力」;明明中共對國家安全的不斷強化令外商對中國望而卻步,庫克卻說「我覺得中國真的在開放」;明明消費市場持續低迷,庫克卻說「在這裡,一切皆有可能。」 如此賣力地說好話,庫克顯然是在有意識的為中共站台,這對中共而言可謂求之不得。 不過據美國之音報道,有觀察人士認為庫克的讚美之辭並非真心。近年來,蘋果擴大了在印度的生產規模。去年,印度製造的蘋果手機首次出現在了第一批全球發售的iPhone 15機型當中。 「笑死了,他在說這些話的同時也在把產品生產迅速地搬離中國。」美國時事專欄作家諾阿•史密斯(Noah Smith)寫道。 既然並非真心,庫克為何要如此賣力地為中共站台呢? 依筆者之見,他這麼做是為了為挽救蘋果急劇下滑的中國市場。 去年秋天,蘋果新款15代在中國銷售不佳,同比下跌了17%。今年蘋果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更是迅猛下跌,不到三個月就跌去了24%。蘋果手機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已經從第二名跌到了第四名。華為則從第四名升到了第二名。 蘋果手機在中國的銷售額為何急劇下跌? 首先,是由於中國經濟大幅下滑,人們紛紛捂緊錢袋過緊日子,消費力自然也跟隨下降。精打細算之下,蘋果性價比顯然不占優勢。 其次,蘋果手機性價比不占優勢的主要原因,是自從喬布斯去世之後,蘋果在技術上只有小打小鬧的更改,而沒有革命性的創新。這樣,抄襲力、模仿力全球第一的中國手機很快就追趕了上來,價格比蘋果至少便宜了三分之一。 在這種背景之下,無論是蘋果在上海靜安新開亞洲最大門店,還是庫克在訪問中國期間積極會見政商等各界人士,尋求與中國企業合作,可以說都是出於挽救中國市場的考慮,也都顯示了蘋果對中國市場的看重。 至於庫克積極配合中共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無非是出於兩方面的考慮,一是為了取悅官方,二是為了取悅消費者,更是凸顯了他對中國市場急劇下滑的焦慮和挽救這種下滑趨勢的急不可待。 然而庫克的這種中國戰略未必就能奏效。 據大陸獨立學者洪森分析,中國消費者購買蘋果手機的原因,歸納起來無非就是三個,一是趕時尚;二是使用方便;三是安全。 前兩者優勢由於經濟原因和中國手機的追趕,蘋果已經丟失,只剩下最後的一個優勢,就是安全。蘋果手機的安全優勢,不僅防盜防資料泄密,更讓消費者心安的是,防政府監控。 然而,就連這最後一點優勢,也將被庫克的這次中國之行親手毀掉。 由於中共政府禁止西方AI,庫克就打算與百度AI合作。庫克難道一點也不知道,百度AI之低能和神經錯亂,屢遭網友嘲笑嗎?庫克難道不知道百度的資料就是中共政府的資料嗎?加上美國對中國芯片的封鎖,百度AI今後不可能有前途。 庫克還會見比亞迪總裁,表示要與比亞迪合作屏幕。 「得了得了,庫克的此番中國之行,用意是想提升中國市場份額,結果招招自打耳光,加大了消費者對蘋果的失望程度。 我現在就可以斷定:蘋果與百度AI合作,蘋果的銷量至少再跌一半。」 洪森說。 布魯塞爾研究機構俄羅斯、歐洲和亞洲研究中心(CREAS)主任方嫻雅(Theresa Fallon)也認為,庫克對中共的討好無法停止中共官方逐漸拋棄蘋果產品的趨勢。 「蘋果總裁蒂姆•庫克對中(共)國諂媚的表揚和在高級研究領域的更多投資無法逆轉潮流以及中共對政府官員下達的蘋果手機使用禁令。」她寫道。「蒂姆,餃子隨便吃,但不幸的現實已經很清晰了。」△
 
分享:
 
人氣:17,491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追求中國民主自由的孤勇者:為上海封城上書李強,季孝龍案二審祕密開庭|
追求中國民主自由的孤勇者:為上海封城上書李強,季孝龍案二審祕密開庭|
中國銀行扛不住了! 北京繁華落幕!實體店一片哀嚎!房地產壞帳雪崩!
中國銀行扛不住了! 北京繁華落幕!實體店一片哀嚎!房地產壞帳雪崩!
這個世界到底有沒有輪迴轉世?|瑪麗蓮·夢露轉生了?!
這個世界到底有沒有輪迴轉世?|瑪麗蓮·夢露轉生了?!
北京曾經火爆的「簋街」真變成「鬼街」了!「3字頭魔咒」
北京曾經火爆的「簋街」真變成「鬼街」了!「3字頭魔咒」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