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家機關食品特供。(網絡圖片)
【人民報消息】2011年5月19日,大陸《時代週報》發表了一篇由余以爲撰寫的「拖垮了蘇聯的『特供』」的文章,該文指出特供體系導致了蘇聯龐大的特權階層,使蘇聯經濟沉屙難起,最後蘇聯解體。該文發表以來,立即引起國內外很多中文媒體轉載報導。「特供」拖垮了蘇聯 報導指出,斯大林模式主要是政府全盤控制生產環節,而在分配環節則分爲兩部份:一部份是特供體系,一部份是普通商店。特供商店商品豐富,價格與國際接軌,普通商店不僅價格高,而且長期物資短缺,有錢買不到東西。 在蘇共的特供體系下,特權與職務掛鉤。爲維護幹部隊伍的穩定,領導幹部終身制,幹部通常只升不降,升到國家領導人的行列,便終身任職不用退休,特供系統不僅按級別照顧領導幹部,而且擴大到他們的家屬,形成龐大的特權階層。該政策嚴重阻擋了年輕幹部的晉升通道。 爲了調動年輕幹部的積極性,蘇聯政府不得不增設機構以增加領導崗位,到上世紀70年代末,蘇共中央直屬的部級機構達20個之多,其中大部份與政府機構重疊。 雖然蘇聯的生產效率較二戰前有一定的提高,因爲龐大的特供體系佔用了蘇聯的經濟增長的大部份成果,所以蘇聯的國民生活水平改善緩慢。 特供系統穩定了幹部隊伍,但是特供機制對經濟增長毫無貢獻,而且負擔越來越重,等到戈爾巴喬夫接手的時候,蘇聯經濟已是沉屙難起。雖然戈爾巴喬夫試圖通過經濟改革,但由於在特供這一政治、經濟混合的體制下,根本動搖不了這一龐大特權階層,適逢國際石油價格下跌,發鈔失控,以致通貨膨脹愈演愈烈。這才不得不進行政治體制改革,以舒緩社會壓力。 然而當一觸即到政治體制改革後,蘇聯共黨也就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中共「特權」部門「特供」蔓延 2011年5月11日,《南方週末》報導了一篇「中國『特供』食品供應商不完全名單」文章。文中詳盡列舉了很多特供食品,這些包括了人們常吃的各種蔬菜、水果,而且還包括了養、魚、雞、鴨、蛋、大米等各種肉食、主食食品;特供不僅是北京僅有,其他各地的政府機關部門都有自己的特供基地。 文中還列舉了一個南方週末記者從房山區有關部門證實的實例。2007年8月27日,北京市政務門戶網站「首都之窗」發表的一篇題爲《副區長王忠海就特供農產品情況進行調研》文章提及,「設施草莓、波龍堡葡萄酒、 平湯渫、白靈菇、『卓辰』排酸牛羊肉、宏利肉鴨、長陽葡萄等一批農產品被國家機關選爲特供產品。」 這些基地的一個共同特點是:環境優美、空氣清新,無公害污染、無化學污染,水質、大氣、土壤的質量均達到國家規定的優級標準。提供的食品是「四保」,即「保安全、保質量、保及時、保祕密」。 中南海吃「特供食品」也已經見諸海內外媒體了。「三鹿毒奶粉」事件發生後,不少媒體報導與披露,中南海與奧運會都專供「三元」奶,且三元企業自己也對外聲稱:「三元奶極品是中南海、人民大會堂宴會廳的座上賓。給中南海特供的三元是優良品種的母牛乳液。」 有評論文章指出:「大陸毒食品肆虐因高官富豪食特供」,當今中國人吃的是毒奶粉、毒大米、地溝油、有色饅頭、瘦肉精、2000多種各種添加劑,這不僅影響中國人民的體質,而且很多有毒食品能導致各種疾病、生育能力下降等。 也有評論指出,中共當局放任「特權」部門「特供」蔓延,只能造成新的分配不公,激發民衆不滿情緒,影響整個社會穩定,更嚴重的是會加速社會公衆利益保障體系的崩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