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從臺灣故宮爲雍正繼位正名說起(圖)
 
黎梓
 

因勤政過勞而暴卒的雍正帝
【人民報消息】康熙和乾隆時代,史稱「康乾盛世」。而銜接這兩個盛世的是大清世宗憲皇帝雍正。他是清朝入關後第三位皇帝,生於康熙十七年、1678年12月13日,死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10月8日。

雍正帝姓愛新覺羅,名胤禎,是康熙帝(清聖祖玄燁)35個皇子中的第四子,母爲康熙孝恭仁皇后烏雅氏,根據正史的記載,雍正是因爲工作過勞而暴卒的。雍正死後葬於清西陵中的泰陵。

雍正四十五歲即位,清朝官方史記說,清康熙六十一年農曆十一月初七冬(1722年12月14日),康熙皇帝在暢春園患病,兩天後,十一月初九,皇四子胤禎奉命代康熙於「冬至」在天壇祭天。農曆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病亡前,胤禎並不在場,只有七位皇子趕至病榻前。康熙駕崩時,由九門提督、衛戍京師的理藩院尚書、步軍統領隆科多宣詔,傳位皇四子胤禎。隆科多是胤禎的親舅舅,於是其他皇子大爲不滿,認爲其中有詐,於是野史到處風行。

中國古代都篤信「皇權神授」。根據展出的《大清世宗憲皇帝本紀》描述,雍正母親懷孕時曾「夢月入懷,華彩四照」,出生時亦出現種種祥瑞徵象。文中談到雍正長相「儀容奇偉,高挺鼻子、身材修長、雙耳豐垂、聲音洪亮、目光明亮有神」 。

野史傳說最多的,包括篡改康熙遺詔、爲了鞏固皇權六親不認、個性陰險狠毒等。民間流傳最多的是雍正施展少林輕功,從紫禁城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方取得康熙遺詔,將「傳位十四子」改爲「傳位於四子」。

其實真正煉功的人都知道,不重德是決不會出功的,能出功的人一定是重德之人,練少林輕功也必須重德。一個想篡位的人怎麼能施展得了功夫呢? 事實上,把儲君名單放在「正大光明」匾額後的先例,始於雍正,而非康熙。爲了避免下一代骨肉爭位相殘,雍正建立了祕密建儲制,繼位者名單密封在金匣裏,藏在這塊匾額後方。

10月8日,臺北故宮博物院推出「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以事實爲近300年來被歪曲的一代中國皇帝雍正正名,這大展也是爲證明真實的歷史而爲的。

在此次大展中,有一件《康熙遺詔》漢文本,可看到遺詔上清楚寫着:「雍親王皇四子胤禎,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着繼朕登基,即皇位。」這對恢復歷史的真實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民間的不經考證的傳聞,一直流傳如今,尤其是近代電影和現代電視劇的出現,更是以訛傳訛至家喻戶曉。

實際上,說雍正篡改康熙遺詔是破綻百出的。首先,大陸電視劇中所說的,雍正將康熙遺詔的「傳位十四子」改爲「傳位於四子」而奪得皇位,是無稽之談。清朝時沒有中文簡體字,簡體字是馬列子孫中國共產黨爲了切斷中華民族與神傳文化和祖宗的連繫,在非法建政後故意造出來的。簡體字傳位「於」在中文正體字中是傳位「於」。這個字一改動,整個電視劇就演不下去了。

其次,清朝宮廷事務一般用滿文,康熙的遺詔有滿文和漢文兩種版本。假設雍正提前二百多年使用了中國共產黨發明的簡體字,把「十」上面加一橫、下面加一勾,改成「於」,那滿文遺詔如何修改呢?而且遺詔要密藏,不到皇帝駕崩是不讓任何人知道的,因爲這關係着江山社稷的大事。

另外,清朝文檔對皇子素以「皇四子」或「皇十四子」稱謂,亦非稱呼「四皇子」或「四子」。一字之差和稱呼位置的顛倒,在現代人看來沒有什麼了不起,但在中國古代可是個破壞祖宗規矩的天大的事。

此次「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可以看到遺留下的雍正手書,雍正45歲登基,在位13年期間,勤於理政、肅貪養廉且國庫充盈。雍正常夜間挑燈批諭奏摺,此次展出的每摺硃批中,少則數十字,多則千字,洋洋灑灑,全是親筆批示,令人欽佩。批文中可看到他懲治貪官,廉政愛民,賞罰分明。正史記載雍正是因爲勤政過勞而暴卒的,在其親筆批諭的奏摺中可以找到答案。

在以雍正爲題材的影劇中,並沒有人着墨於雍正對不同宗教的寬容態度,但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的13頁行樂圖中,可以看出他對藏傳佛教的信仰和對其它不同宗教的接受。圖中描繪雍正穿着喇嘛裝、道士服、漁夫裝、化身村民耕種,或是頭戴假髮扮成歐洲貴族服裝去打獵等場景。

60年來,共產黨一直宣傳帝王將相是封建的東西,是壞東西,當人們知道雍正多則千字的親筆批示,會不會想到毛澤東的批示──畫的一個圈呢?毛的這個批示連身邊的警衛局長汪東興都不知所云,還要跑去找周恩來求救。毛澤東都在忙些什麼?玩權術和搞女人。

一個甲子,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被中共抹黑的不堪入目,此次臺灣故宮的「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爲雍正帝正了名,這是中華民族真實歷史被恢復的開始。當真實的歷史全面展開的時候,當炎黃子孫恍然大悟自己被中共欺騙的極慘時,那就是馬列子孫中國共產黨在中華大地無立錐之地的時候,也是中華民族復興的開端。

當真相擺在面前的時候,我們唯一要做的,其實非常簡單,就是睜開眼。△

(人民報首發)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9/10/10/51269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捐助,哪怕3元5元也是鼓勵和支持。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相關文章
 
 
更多文章導讀
 
 
 

蔣介石何以失去大陸?國防部盡是匪諜(多圖)
1. 蔣介石何以失去大陸?國防部盡是匪諜(多圖) (116,901次)

2. 【禁片禁歌】中國之魂 - 不朽的光榮 (視頻) (92,443次)

精彩變調《今天是國殤日》(視頻)
3. 精彩變調《今天是國殤日》(視頻) (66,489次)

中共白宮升旗死折騰 「卡殼」異象歷史空前(多圖/視頻)
4. 中共白宮升旗死折騰 「卡殼」異象歷史空前(多圖/視頻) (58,510次)

這新聞意味着什麼──神韻明春將光臨香港(圖)
5. 這新聞意味着什麼──神韻明春將光臨香港(圖) (58,030次)

中共「國慶」 60週年 回頭看禁片(圖/視頻)
6. 中共「國慶」 60週年 回頭看禁片(圖/視頻) (52,349次)

7. 破網集錦和使用Skype的安全方法 (50,921次)

8. 小笑話:CCTV《實話實說》停播的原因 (49,736次)

「十一」曝驚天內幕  中共已經完結(多圖)
9. 「十一」曝驚天內幕 中共已經完結(多圖) (49,539次)

從陪睡到將軍!宋祖英20年春晚大回顧(多圖)
10. 從陪睡到將軍!宋祖英20年春晚大回顧(多圖) (48,035次)

11. 「十一」前夕 多倫多電影節上映《毛的最後舞者》(視頻) (45,329次)

四川怪事:蛇有腳還有爪子(圖)
12. 四川怪事:蛇有腳還有爪子(圖) (43,323次)

江氏三個代表(女)亮相天安門(多圖)
13. 江氏三個代表(女)亮相天安門(多圖) (42,524次)

14. 「十一」閱兵 江要暗殺胡錦濤 (41,463次)

周永康正在步黃菊後塵(多圖)
15. 周永康正在步黃菊後塵(多圖) (40,272次)

這個鏡頭一出…中共沒戲了(多圖)
16. 這個鏡頭一出…中共沒戲了(多圖) (39,214次)

17. 這種「內幕」都敢出來?!江應該親自把關 (39,010次)

18. 動態網推出新測試版6.89U 下載鏈接在此 (37,950次)

李長春介入趙本山病情報導(多圖)
19. 李長春介入趙本山病情報導(多圖) (37,463次)

一個毛骨悚然的通知出現在新華網(多圖)
20. 一個毛骨悚然的通知出現在新華網(多圖) (36,847次)

極富創意!老江製作的身份證曝光(多圖)
21. 極富創意!老江製作的身份證曝光(多圖) (36,033次)

毛家人對毛新宇晉升少將傳聞的反應(多圖)
22. 毛家人對毛新宇晉升少將傳聞的反應(多圖) (35,954次)

升旗三折騰!白宮旁中共官員個個臉綠(圖)
23. 升旗三折騰!白宮旁中共官員個個臉綠(圖) (35,634次)

殃視咋辦!趙本山腦動脈破裂住院(多圖)
24. 殃視咋辦!趙本山腦動脈破裂住院(多圖) (35,586次)

賣柺的趙本山把拐忽悠給了自己(圖)
25. 賣柺的趙本山把拐忽悠給了自己(圖) (35,499次)

黑色幽默:十一閱兵大爆黑馬 胡錦濤接班人曝光(圖)
26. 黑色幽默:十一閱兵大爆黑馬 胡錦濤接班人曝光(圖) (34,299次)

27. 京華時報對趙本山的這句報道多餘(圖) (34,144次)

28. 中組部理直氣壯泄密的原因 (34,095次)

一張圖片的小小角落引出個恐怖新聞(多圖)
29. 一張圖片的小小角落引出個恐怖新聞(多圖) (33,919次)

?!閱兵式這句口號我沒聽錯吧(圖)
30. ?!閱兵式這句口號我沒聽錯吧(圖) (33,649次)

錦州報頭「天滅中共」  當局極度驚恐(圖)
31. 錦州報頭「天滅中共」 當局極度驚恐(圖) (33,232次)

見花眼花!江澤民最愛哪種花(多圖)
32. 見花眼花!江澤民最愛哪種花(多圖) (32,687次)

強大壓力下 26日
33. 強大壓力下 26日"國慶"演練被迫取消(多圖) (32,120次)

34. 一個非常慘烈的消息:江威震中南海的武器 (32,098次)

35. 「國慶」前夕 北京大學生聚集抗議 警方鎮壓 (32,068次)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enminb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