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千佛崖佛像向師生展示神蹟(多圖)
 
景奇
 
2006年12月30日發表
 

唐太宗十三子趙王李福爲太宗所造佛像。

【人民報消息】昆瑞山有一處千佛崖,位於神通寺龍虎塔西北,白虎山東側崖壁。因摩刻佛像甚衆,故名「千佛崖」。此崖南北長65米,高約50米,鑿大小石窟100餘個,造像原有220尊,現存210尊,題記43則。始鑿於唐武德年間(618~626),歷經宋、元、明各代,逐年增擴。其中以唐武德、貞觀、顯慶、永淳、文明年間造像最盛,前後持續60多年,可謂唐初佛教造像藝術的編年史。

千佛崖的造像石窟最大的有五個。比較著名的有唐太宗李世民三女南平公主、南平公主的丈夫齊州刺史劉玄意和唐太宗十三子趙王青州刺史李福爲太宗所造佛像。

南平長公主爲太宗文皇帝敬造的祈福像位於千佛崖的南端第一窟,建於唐顯慶二年(657年)。

趙王李福於顯慶三年(658年)爲太宗敬造的佛像在千佛崖的北端。北端有兩大石窟,其中一窟,上部雙拱龕相連,中有透空巖柱,迎門鐫大佛兩尊,南邊一軀高2.23米,北邊一軀高2.33米,窟壁還鑿有佛陀、菩薩19尊,皆雕刻精美。題記爲「大唐顯慶三年,青州刺史清信佛弟子趙王福爲太宗文皇帝敬造彌陀像一軀,願四夷順命,家國安寧,法界衆生,普登佛道。」這個一窟兩佛像的大石窟就是唐太宗第十三子、時任青州刺史的趙王李福爲太宗敬造。

趙王李福建造的這尊佛像保存的很好,其像莊嚴,神采奕奕,面部豐滿,栩栩如生,猶如神佛顯世,與其他佛像皆異。

千佛崖過去是佛教聖地,現在成了旅遊勝景。有許多美術老師帶着學生前來臨摹寫生。

大約兩個月前,四門塔又來了一羣畫畫、寫生的學生和老師。一行人來到千佛崖北端,選中的寫生地點正是唐太宗第十三子趙王福於顯慶三年爲太宗所造的佛像。

師生們放眼看去,只見這兩軀造像選址處,岩石完整,窟深入崖內三尺有餘,空間寬敞,兩軀大佛皆雙目下視,面部豐滿,眉清目秀,雙耳垂肩,體胎寬闊,雙手疊於腹前,盤腿而坐,身着袈裟,內衣於胸部繫結,衣紋優美流暢。

師生們在寫生的過程中,當他們靜心瞻仰佛像時,每個人都感到周圍有一種很強的能量場,佛像喚起了師生們胸中的仰慕、超然與聖潔,更加感受到佛的崇高與偉大。這時大家忽然發現佛像面部鮮活靈動,突顯血肉圓潤之色澤,師生一時激動敬仰之情難抑,手顫顫不能畫。於是大家整裝肅穆,拜佛如儀,以表其心的誠信敬仰之情。

這羣師生在此住下來,畫了三天。他們都非常感慨的說:「這次做畫,不知何因,畫的特別好。」

據有功能人說,近一段時間,頻有聖象顯靈事件發生,這種現象一般是向衆生預示天地間將有大事發生。

筆者曾經在趙王建造的這尊佛像前久立,當淨心仰慕之時,似有語微聞:大千末法,生靈臨劫,慈悲辛苦救度,衆生芸芸,識者幾人?……


唐太宗十三子趙王李福爲太宗所造佛像。



此石窟位於千佛崖的北端。


(人民報首發)

 
分享:
 
人氣:20,531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