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薄熙來官運亨通與江澤民的升官路線 (圖)
 
作者:史達
 
【人民報消息】今年55歲的薄熙來,是公認的江澤民的死黨。薄熙來短短几年內從大連市長、遼寧首長、到商務部長可謂是官運亨通。但是,另一方面,從原香港文匯報記者姜維平等揭露出來的由薄熙來管轄下大連市和遼寧省的大量腐敗案例來看,他又是一個有名的個人生活腐化、以權謀私、貪污受賄的「膽大贓官」。僅他利用大連市長低價強徵郊外農田一項,就爲其兄薄熙永賺得非法收入達2億人民幣之巨。

如此的「贓官」,不但沒有受到制裁,反而官運亨通;而記者姜維平因爲揭露了其罪行卻被判了8年徒刑。其實,這一切怪事都與江澤民的「贓官」路線有關。

在美國許多大學裏有各色各樣的同學會,或者叫兄弟會。有的兄弟會的加入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新學生被要求在大家面前丟醜、受做弄、甚至有的學生被要求畫上花臉在街上罰站、各色各樣;如果不做這些事,就加入不了那個兄弟會;如果做了,他就算是兄弟會的「鐵哥們」。

世界上許多黑社會也是同樣的做法,當然目的和手段完全不同。有的黑社會在加入以前,一定要有案子在身;沒有前科的也要去做上一樁。如果反悔,黑社會就會用暴露案子要挾;如此,因爲有把柄在黑社會的頭目手中,入會者只有死心蹋地成爲「黑哥們」一途。

到了江澤民任上,他啓用的主將中,比如黃菊、賈慶林、薄熙來等,都是大有問題之人;他們在中國百姓中、就是在黨內也是名譽掃地。如果不是靠江撐著,所謂「保一批」,這些贓官可能早就入獄了。比如,據盛雪分析,在遠華案中,原總理朱鎔基就準備用他傾生之力,揪出遠華案主犯賈慶林;要不是江澤民誣陷朱小華,用不恥手段要挾了朱鎔基,賈慶林今天就不會是什麼政治局要員了。所以,這批贓官都是江澤民保的,他們自然也成了維護江的死黨了,因爲這批贓官的今天和明天都是與江同命相連的;他們之間沒有社會公正和道德良知之說,只有赤裸的鐵血聯繫。

如此,江澤民的「贓官」路線與黑社會的結構方式,可謂是同出一輒。

江澤民的這種「贓官」路線對中國社會的危害極大。上樑不正下樑歪,當今中國,上行下效,江澤民的贓官也在各地大搞其個人的「贓官」路線;所以,有黑社會性質的「贓官網」幾乎已經擴散到了全國許多地區,到處都有清官怕贓官、政府怕贓官的不正常現象。

而贓官當道,可想而知,就象狼成了羊羣的「看護者」,他要吃哪隻就是哪隻。而且,有上面保著,贓官們更是肆無忌憚,還明著對受害者說,「你倒是告呀,告到哪裏我也不怕」。所以,「贓官」路線上的官都是各地無法無天、違法亂紀的一霸。

不僅如此,贓官們把能破壞法律當成了其通天本事的一種衡量和本事,就象南京大屠殺中一些日本士兵競賽殺人記錄一樣沒有人性;比如賈慶林,除了遠華案,竟敢把建造一個大型機場的12億國家基建經費給挪用了,在全國造別墅來獻媚中央高官;朱鎔基聽到一個國家機場憑空蒸發,氣得無可奈何。

當然,綁在「贓官」路線之道的贓官們自己也是受害者,他們連悔過自新或者洗手不幹的機會都沒有了。有報導說,賈慶林怕自己的貪腐被緊揪不放,已得利益反而損失,幾次想從衆矢之地政治局常委位置上退下,結果被江澤民痛罵一頓沒「良心」,說:你退下,我怎麼辦。

總之,江澤民的「贓官」路線運用了人性在官場中最不正常、最壞的那部分,並把它系統化了挪爲自己做山頭保權保位之用;這與文革中利用人性之惡同出一律。贓官們官運亨通,社會公平無存,中國湧現的許多亂象和怪象原自其中。種惡得惡,這樣下去,中國是沒有好前途的。

(大紀元4月24日首發)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4/4/24/30873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