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中国学者致人大公开信 反对江泽民三个代表入宪 (图)
 
【人民报消息】在中国快要将江泽民“三个代表”入宪之际,中国互联网上正广泛流传着一封中国学者孟令伟的公开信。该文章呼吁中央领导要“慎重对待三个代表入宪的建议”。由于这封信件时值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召开之际,事件特别让外界感到瞩目。

亚洲时报记者王楚3月8日报导,该文指出,“三个代表”考其本由,归根结底是对中国共产党的要求,“将此具有特定针对性、鲜明党群性、突出教育性的要求性表述写入宪法,作为国民根本大法的指导思想,实难免不伦不类之嫌。”

文章又认为,“三个代表”从理论的广度深度及社会功能看,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并列还勉为其难,作为同等的宪法指导思想也就显得牵强。

文章又反对在宪法里出现“人格化”的理论,矛头直指被传希望把自己名字搬入宪法的江泽民。

文章指出:“宪法来自西方,而西方国家不允许将人格化的理论写进宪法(认为这样做带有宗教色彩,不符合宪法精神),不管这种理论公认度有多高,社会影响有多大。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清廷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规定了皇权的至高无上性,并没有人格化的思想和教义。辛亥革命后的几部民国宪法,虽然良莠不齐,也没有人格化的指导思想。”

可圈可点的是,该文直指“三个代表”不能和马列毛思想看齐,并质疑“三个思想”未经历史检验。该文说:“我们尽管可以说‘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但却很难说‘三个代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经受了划时代的历史检验。”

该文作者又援引清朝历史,指出把“三个代表”入宪,可能发展成为“荒谬”局面。

该文指:“从中外历史看,人格化的理论、思想入宪并不是惯例,而恰恰是特例。在一定的情况下,特例也许是必要的。但如果将特例延续下去成为惯例,就会发展为荒谬。”

孟令伟曾撰写一本名为《中国农民宣言》的书,据报道,他也曾在《改革内参》上发表了《反腐不灵说明了甚么》一文,指出反腐成败的关键在政治体制改革,而在原有政治体制框架中治理腐败已接近于缘木求鱼。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4/3/9/30245.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