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中国发表《美国人权报告》 中共全民大洗脑
 
【人民报消息】(美国之音记者海涛香港28日报导) 针对美国的人权报告,中国也将发表报告,抨击美国的人权纪录。这是中国连续五年发表《美国人权报告》,反击美国对中国的批评。

*美国有遗漏中国来补遗*

香港《文汇报》报道: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于3月1号发表《2003年美国的人权纪录》,回应美国国务院25号发表的《2003年国别人权报告》。《文汇报》说,这是中国针对美国的年度人权报告连续第五年发表美国的人权纪录。

《文汇报》援引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负责人的话说:“和往年一样,美国又一次充当了‘世界人权警察’的角色。与往年一样,美国又一次在报告中‘遗漏’了美国在人权方面存在的积弊和问题。因此,我们也不得不像往年一样,帮助美国把美国的人权纪录补上。”

*美国一般没有强烈反应*

北京作家余杰说,近年来,美国出个世界人权报告,中国就出个美国人权报告,这种做法,显得比较可笑:“我注意到,中国有关美国的人权报告,引用的很多数据和事例,都是在美国的各种大小报纸电视和媒体上发表的,作为美国的新闻传媒和民间组织、美国的公民的个人,都可以来揭露美国政府和社会所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批评。但是反过来看,中国的所有的新闻媒体,都在共产党的严格控制之下,没有起码的新闻自由,公民也没有言论自由,很多受到迫害的被剥夺了人权的人,包括他们的家属,根本没有办法在媒体上,在社会上把这样的情况给发布出来。”

余杰说,这是两个社会:一个社会是人权状况比较好的,人权得到相当大保障的社会;另一个是连起码的人权都没有,仍然是一党专制下的社会,他们本质上是不一样的。

那么,美国批评中国人权状况,中国是否可以反批评呢?余杰认为,无论中国政府还是个别公民,批评美国完全是可以的,美国方面对这类批评一般没有强烈的反应。

*民族主义填补道德空白*

美国发表了《2003年国别人权报告》后,香港《大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陈生洛副教授。《大公报》援引陈生洛的话说,中国人对美国也是又爱又恨;大部份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人,对美国的对外政策是“既反感又无奈。”

作为为数不多的、在校大学生就著书立说的北大毕业生和当代作家余杰说,这种说法的确反映了一个现实:“六四”以后这十几年来中国出现了道德真空,当局及时用民族主义来填补空白,取得了成效。

余杰说:“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八九”天安门事件后,这十几年里,中共的宣传教育策略,发生很大变化。原来以马列毛泽东思想共产主义这一套为宣传教育的核心内容,但经过“六四”后,它这个肥皂泡就破灭了,但它需要一种新的意识形态来整合社会,所以他们就找到了民族主义爱国主义,这十几年的宣传教育很成功,特别是对青年一代,这种狭隘,盲目和狂妄的爱国主义,对于青年人的毒害,非常厉害。”

余杰说,在这样的背景下, 很多青年人把美国作为敌人,作为帝国主义的代表。

但是,另外一方面,余杰说,美国的强势文化和文明,从好莱乌电影到肯德鸡、麦当劳等各个方面,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很多青年也能接受到这样的资讯和生活方式,所以,也有很多人,对美国充满了憧憬和向往。他说:“所以,一个很奇特的现像就发生了,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被炸以后,前一天,有清华北大的学生去使馆抗议,过两天,他们又去使馆排队领签证。”

余杰认为,这些人本身的双重人格暂且不论,他们也是共产党的宣传的受害者。不过,余杰承认,同他一样持这种观点和看法的青年人,是风毛鳞角非常少的。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4/2/29/30136.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