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這是甚麼代表
 
東海一梟
 
【人民報消息】近日 "兩會"的報道連篇累牘,歌功頌德之聲充斥傳媒,縱不想看不想聽,只要打開報紙或電視,還是免不了有"兩會"方面的文字或聲音強行鑽進眼晴耳朵。電視上,曾有一位代表無比真摯地說:"我來的時候鄉親們拉着我的手說'你一定要把我們的想法帶上去'……"。聽到這裏,我想,有戲,鄉親們的話,來自民間最底層,多少有一句半句真吧。可我馬上絕望了,這個代表接下去說:"'這個想法',在我聽來就是說鄉親們的生活特別的好,不把這種好日子的情形帶到大會上說一說,大家心裏就會很不好過"。

幾十年來,聽過多少排山倒海的無恥之言,感覺神經都己經麻木了,懶得恥笑更懶得憤怒了。可聽了這個代表的話,我還是忍不住大罵出聲來。

不用提前鄉黨委書記李昌平給朱鎔基上書爲農民鼓與呼"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不用提官方媒體偶爾透露的農民受剝削受壓迫的種種苦難事例,不用提作爲一箇中國人免不了耳聞目睹及親身經歷的農民因看不起病、交不起孩子學費和各種稅費而發生的種種悲劇,不用提戶簎制度、社保制度及種種政策法規對農民明目張膽的岐視,不用提近幾年來農民反抗事件愈來愈多、愈演愈烈…,

這一切都不用提了,就說最忌真情實況最愛自吹自擂的黨和政府及其領導人吧,也已經認識到對農民的歧視性體制和政策已經越來越難以爲繼了。2003年元月上旬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做了幾個重大的決策:

對來自農村的一億二千萬進城農工採取開放政策,允許農民工可以留城工作,在就業、戶口、小孩教育和社會保險等方面不再繼續受歧視;決定在5~7年內逐步取消鄉村兩級政權機構,實行農民選舉"自治"管理;實行新《農村土地承包制》,其中承包權可以私人佔有、使用、轉讓、繼承等;計劃將積極財政政策的投資重點從工業和城市向農業和農村轉移;農村9年制義務教育經費改由中央和省級政府預算負擔…

上述改革計劃能否善始善終、實際執行,是另一回事,畢竟中央已認識到三農問題的嚴峻性和迫切性。據某報記者李兆清報道,農業部的一位官員說,近年來,中國農村經濟、社會的基本面的狀態正處在每況愈下的境地。農業收益明顯下降,農民增收停滯不前,鄉鎮企業開始萎縮,"民工現象"處境艱難。最讓人痛心的是,鄉村兩級的腐敗以及對農民的橫徵暴斂,把農民種田的微薄收入搜刮一空,農民的不合理負擔之重前所未有。但是,指望農產品補貼來保護農民利益是不現實的,在現行體制下,對農產品的補貼最終將落到壟斷型國有商業系統的口袋裏,實際上是養肥了供銷社、糧食等系統。

然而我們這位農民代表,卻還在代表農民向上報喜:"這五年是農民得實惠最多的五年"!對此,有位自稱【我是農民】的網友說得好:"或許有人會說,人家的發言雖然有炫耀成績的意思,但卻代表了他所在地的真實情況。也許是的。但我仍然要問:爲什麼代表都是富裕地方的人呢?有人會說,我們的代表也有很多來自貧困地區。那麼我又問:他們又爲什麼不說真實的農民問題呢?總之,"三農問題"是很嚴峻的,沒有人或極少數人能夠提出問題,是不正常的。也可以說這些選出的代表並沒有真正代表民意"。

老共自稱是工農民衆的代表,但8個花瓶黨沒有一個是代表農民利益的。在中央、省縣各級政府及人民代表大會中,農民代表只佔極少數,而這極少數所謂的農民代表,客觀上既不是農民自己選舉出來的,主觀上又毫無代表農民階級利益、爲農民講話的意願,而且也不具備反映真實民意的能力。他們和其它各界代表,與高唱"這五年是農民得實惠最多的五年"的代表一樣,本質上皆屬一丘之嗠,都是無知無德之輩,只是這個代表表現過了火,成了三無之尤而已。

對於這些吃人飯不說人話的代表,還有什麼可說的呢。罵吧,罵了也白罵,白罵也要罵:垃圾、狗屁、王八蛋…。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3/3/7/25354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