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注意!新華網今天刊登了抨擊陳至立的文章 (圖)
 
張目
 
【人民報消息】江澤民當政以來不斷地往中共高層提拔最危害中國人民利益的惡人,爲的是搞垮中共、毀掉中國。陳至立是幫助江完成整個計劃中敗壞中國教育事業的那一部份,這是非常重要的部份,對孩子教育好壞關乎着一個民族是否有未來,正因爲此,陳至立的職權越來越大。

早在九月中旬,陳至立陪同江澤民視察國防大學,十月又再次陪同江澤民出席軍事科學院活動,便受到黨內指責。在國防大學、軍事科學院、國防部,陳至立都受到了冷遇。現在江澤民建議:國務委員陳至立同志參加中央軍委、國家軍委科技、教育領導工作。由於分歧太大僵持不下,胡錦濤把「參加領導工作」改爲「參加有關工作」之後,政治局在八票棄權的情況下,勉強通過。

現在江澤民那有夫之婦的姘頭連軍隊的教育都有權去敗壞了,可見有議論說江澤民是混入黨內政府內的階級異己份子不是空穴來風。

新華網12月23日在「言論角」裏有一篇文章,題目是《學校怎成了家長「最擔心的場所」》?這個問題問誰都不合適,應該問問陳至立。

這篇文章雖然只提及問題的一個側面,但仍很值得大家深思,是什麼原因導致教育界的敗壞?

下面轉載全文,請大家過目:

據新華網12月19日報道,一項關於中小學生安全問題的權威調查顯示,「家長最擔心孩子受到傷害的地方」一項中,高居第一位的竟然是學校,比公共場所還高出15個百分點。

這則新聞給筆者吃驚的程度絲毫不亞於以前那則「教育成爲暴利行業」的新聞。學校,何以成爲家長最擔心的場所?學校成爲家長最擔心的場所意味着什麼?在教育的重要性已經被公衆充分認識的今天,思考這些並不是多餘的。

毫無疑問,學生是最容易受到傷害的羣體,這是由他們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決定的,而學校成爲家長最擔心的場所,在筆者看來,首先說明了家長對學校生命教育缺失的擔心。

生命教育是現代教育不可遺漏的重要環節,但是在我們教育中,卻顯得軟弱無力。不同的生活方式、生存狀態和生活理想,要求有不同的教育與之相適應,沒有教育學生對生命進行思考,又怎能使學生生出尊重自己生命的感情呢?

第二,整個社會對師德下降的隱憂和擔心使學校成爲了家長心目中最擔心的地方。變相體罰學生,猥褻女學生的新聞時有發生,誰能不爲學生的安全擔心呢?師德是社會文明的底線,如果到了師德失落的地步,那將是整個社會文明的崩潰。儘管社會價值觀已經多元化,但是公衆對師德的要求並沒有降低,而師德卻不那麼適應社會的挑戰和要求。倫理學大師石裏克指出:「比起一個人怎樣才被認爲是該負責任的這個問題來,還有一個更爲重要得多的問題,那就是他自己怎樣才會感到自己是該負責任的。」教師應該對此作出反思。

第三,這則新聞也從側面揭示了不少學校在管理方面存在較多漏洞。比如一些地方出現的諸如學生中毒事件,就讓家長的這種擔心有了極大的理由。衆多的師生中毒事件的原因不外乎兩種,一是人爲投毒,二是管理不善,重視不夠,疏忽大意,或者說,根本未把學校食堂的衛生狀況列入學校的工作範圍之中,即使做了工作,也是爲了應付名目繁多的檢查。這些本來可以通過建章立制解決的問題,往往發生了重大事故才能引起領導的重視,家長焉能不擔心?

學校成爲中小學生家長最擔心的場所,給我們提出了太多的問題,促使社會尤其是教育工作者進行思考,進而作出有力的回答。(完)

透過現象,看看本質,江澤民、陳至立敗壞教育決不是官僚作風和體制不完善這麼簡簡單單的問題。這是要從根上爛掉中華民族,根沒有了,炎黃子孫的後代被毀掉了,那意味着什麼?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3/12/23/29220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