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北京可能再次启动政治改革?
 
作者:张伟国
 
【人民报消息】1976年文革结束后的中国这二十多年的发展,主要集中在社会经济发面,落后的政治体制极大地扭曲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实际上已经坐在了火山口上。80年代初期邓小平提出了关于党和国家政治制度改革的意见,13大以后赵紫阳主政还成立了鲍彤挂帅的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室,但是政治改革屡屡受挫,89年六四事件以后更是完全停顿下来,为此整个社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以李锐为代表的共产党内的开明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前不久藉列席16大会议的机会,他发表了《关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建议》。这可能是中共党内改革派试图推动政治改革的又一次尝试。

李锐的意见,一共十条,前五条着眼于共产党本身制度的民主化改革,后五条着眼于中国国家制度完成宪政转型。据北京学者丁东披露,李锐为写这份《建议》征求过数名前中顾委委员和中科院院士的意见,每一条意见都作了反复推敲,三千多字的文章,准备了一年之久。在十六大召开以前,他还以书面的方式送给中央政治局常委每人一份。在十六大分组讨论会上,李锐宣读了他的《意见》,十六大以后香港的《开放》杂志和北京的《炎黄春秋》公开发表了这份意见,尤其是在国内公开发表,颇具指标性,被《纽约时报》等有影响的国际媒体及时跟进予以评介。

尽管李锐的意见看似老生常谈,其实也是中共宣称的所谓"政治文明"的基本常识,但是由李锐这样健在的中共元老级人物系统的提出,意义就非同寻常。李锐是中共党内健在的大秀才,海内外著名的毛泽东研究专家,着有《青年毛泽东》、《庐山会议实录》等书,担任过曾任中共领袖高岗、陈云、毛泽东的秘书,曾官拜电力部副部长,是中国共产党内公开反对三峡工程的代表人物;胡耀邦主政时任中组部常务副部长,期间创建并出任青年局局长,一手操办第三梯队的接班运作,与现任中共当权者有很深的渊源,这也可能是他虽然几度作为自由派的代表人物遭到批评,却不同于胡绩伟、朱厚泽等的下场,反而受邀出席十六大并获得发言权的原因。

一般认为,李锐的这份政改意见得以在国内公开发表,应该是中国有可能重新启动政治改革的明确信号。人们已经注意到,年前胡锦涛两次公开强调维护宪法的权威。这也正是李锐《意见》中的建议主张。李锐建议的公开发表,在客观上成为胡锦涛新政的舆论先声。

不过,虽然13年来主张政治改革的力量又一次重新积聚、并公开亮出了旗帜,但因为胡锦涛是否已经成为中共的主流派还没有成为最后定局,掌握实际权力的第三代核心江泽民尚未完全退出中南海的决策圈,曾经导致中共前几次政改夭折的党内外因素依然存在,李锐的建议能否真启动中共的政改,尚有待进一步观察。但是,无论结局如何,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观察评估:十六大后的北京似乎再次获得了政治改革的契机,能否把握住这个十分难得的良机,就要看中南海的"当家人"了。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3/1/26/24867.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