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0年11月12日
發表
人氣:14,545
分享:
|
|
北京,你不配辦奧運會 |
|
李國輝
|
【人民報12日訊】中國軍團在悉尼奧運會上取得28枚金牌,國內民族情緒空前高漲,各大媒體更是歡呼中國一夜之間成了「體育超級大國」,有的甚至已在計算下屆能拿幾塊金牌,睹咒發誓要超過美、俄,成爲「體育第一大國」。其實,中、美兩國的體育觀念,以及操辦方式上完全不同,二者根本沒有可比性。再說,這種靠「官辦體育」多拿了幾塊金牌,根本不能說明什麼,更與國運昌盛聯繫不到一起。但是國內少數人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又在嚷嚷什麼2008年北京奧運會,好象這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一副捨我其誰的樣子。如果明年北京落選,又會象受氣的小媳婦似地,抱怨國際奧委會不公平,或者指責美國人在背後搗鬼等等。如果我們還有理智的話,應該大喝一聲:「北京,你不配辦奧運會」。北京辦奧運會有以下這些弊端,可以說是禍患無窮。 一、摧生腐敗中國的腐敗早已拿了世界金牌。當年中國辦亞運會,北京市長陳希同、副市長王寶森就貪污了數千萬。如果北京辦奧運,等於給了那些大大小小的陳希同們更大的中飽私囊的機會。在當今中國這種制度性腐敗的條件下,象奧運這種巨大開銷的活動,實際上等於爲中共官員更大規模貪污腐敗提供了比賽場地。現任北京市委書記賈慶林及其老婆林幼芳在福建當政時,就與中國第一大案──廈門遠華案──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如果有這樣一個招財進寶的好機會,又豈能放過呢?而且,江澤民等人即將退出歷史舞臺,一定會抱着最後撈一把的末世心態,大撈特撈。 二、助長行賄之風 1992年申奧時,中國政府即向薩馬蘭奇及其他奧委會官員大肆行賄。當時,奧委會官員到中國訪問,中國政府皆以元首之禮接待,走的時候還以重金相贈。這種行爲起了極壞的作用。90年代,國人行賄受賄之風大漲,中共難辭其咎。有道是有樣學樣,既然政府辦事都有要以錢開路,你又能要求老百姓多高的道德水準呢?江澤民已向薩翁發出一獻媚信,並邀請他訪華。我想弄清楚的是,上次送了一尊金佛,這次又準備了什麼樣的貴重禮物呢? 三、民族主義情緒膨脹 中國積弱幾千年,已經經不起再一次的失敗。1992年北京以一票之差敗給悉尼,本是一件極爲正常的事情,但共產黨卻將這件事「政治化」,在國內掀起一股反美情緒。中國的「金牌情結」,其實是一種弱國小民心態和民族主義情緒的混合產物。中國獲得一塊金牌,舉國歡呼。似乎多一塊金牌,中國就真的更「強盛」一點。而美國人反應則不同。雖然這次美國奧運隊仍奪得最多金牌,但人們對此根本不狂熱。兩種不同心態反映應出兩國人民對榮辱截然不同的看法:中國金牌獲得者接受訪問時,都說「爲祖國、爲人民爭光」這類話。中國人這種「爲國爭光」、「國家最重要」的價值觀,很大程度是官方媒體灌輸和渲染的。例如這次中國男子體操獲團體冠軍,中國多家大報把它製作成頭版頭條通欄大標題,渲染成是「重振國威」、「東方巨龍甦醒」等等。而美國人則很少將金牌與國家聯繫到一起。運動員得了金牌多是感謝家人支持,個人感到自豪。蟬聯男子400米冠軍的美國選手邁克爾.約翰遜獲獎後說:「我的奧運生涯是偉大的,我爲之自豪,我終於有機會創造歷史。」女子百米奪金的瓊斯則是感謝親人在場鼓勵。幸運的美國運動員們大多數都有家人在觀衆席上助威。 民族主義是共產黨維持統治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在越來越失去人民信任的情況下,共產黨急需舉辦一次奧運會來重振所謂的「國威」,荀延殘喘。 四、「豆腐碴工程」遺禍無窮 北京亞運會剛開完,各國運動員才搬出亞運村,花幾百億建成的高尚樓盤就發現出了質量問題,大批房屋至今閒置,無人敢入住。亞運村已成了北京領導人捧在手裏的一塊燙手山芋:拆,無人敢拍板;賣,又沒有人要。奧運村的規模是亞運村的數倍。這塊肥肉落到共產黨的貪官手裏,又不知要被颳去多少油水。如果奧運會開完,再留下一個賣不出去、沒人敢住的「豆腐碴工程」,我們何不未雨綢繆,根本不給貪官們這樣的機會呢? 五、加重人民負擔 辦亞運會時,共產黨讓人民捐款,名爲自願,實爲強行攤派。全國人民的捐款總計數百億,但真正用於亞運會的很少,大部分款項被共產黨的各級貪官私吞了。奧運是富國的遊戲。悉尼這次辦奧運,開銷是50億美元,它相等於俄國年度軍費開支。而中國辦奧運,還要加上環境改建費130億美元,總共近200億美元。它佔中國全部外匯存底的8分之1。中國現在仍是窮國之一(人均收入才是美國50分之1),有太多的領域需要資金。200億美元可以爲貧窮的中國辦很多事情(如果政府願意的話)。中國9億農民、800萬失業工人生活在聯合國規定的絕對貧困線以下。中國政府迫切需要解決的是人民的生計問題,而不是辦一個虛的奧運會爲自已塗脂抹粉。一個花錢並不是很多的亞運會都要搞強行攤派,奧運會動輒需要數百億美元,已被榨盡最後一滴血的中國人,這次只好把骨頭貢獻出來了。 六、鋪張浪費之風大行其道 江澤民好大喜功,愛講排場。全運會、亞運會的開幕式,動輒用數億元打造,而且還要數萬學生提前一年多排練,耽誤學生學業。奧運會的規模更大,又不知要動用多少人力、物力,侵吞多少民脂民膏。 七、利用東道主之便,設置有利於自已的項目 爲了壓倒美國、爭當所謂的「體肓第一大國」,共產黨什麼樣的手段都使得出來。我已經在媒體上看到有人在販所謂的「2008年奧運會金牌戰略」,目標就是把美國拉下馬。他們的具體作法是這樣的: 首先,要致力於讓武術走向奧運。少林武當、南拳北腿,還有十八般兵器,每一項都設單人雙人、男子女子。這樣就有100多枚金牌。老外哪裏見識過狼牙棒、流星錘,不輸才怪。爲了讓項目設置的提案得以順利通過,「戰略」甚至提到也不能把金牌全拿完了,一定要注意影響,要帶領各國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特別是象馬爾代夫這樣從來沒有拿過金牌的小國,要曉之以理、誘之以金,派幾名武術教練去幫助他們開展武術運動,鼓動他們強烈要求將武術列入奧運會正式項目,中國人自己不到萬不得已不出這個頭。 其次,麻將也應該想辦法擠進奧運會。提出這一構想的人已想到了其中的難度。但是,他認爲國際奧委會有軟肋可抓,因爲打麻將不可能服用興奮劑,這樣就可以爲奧運會保留一塊淨土。 如果這兩條路都走不通,就退而其次。比如,要求取消對女子舉重參賽名額的限制,從50公斤開始,每增加1公斤設一個級別。乒乓球要求增加團體和混雙項目,跳水項目也要改革,從1米到20米,設20個高度,單人雙人混雙一塊上。 我決不是危言聳聽,共產黨爲了達到目的,是什麼樣的卑鄙手段都用得出來的。國際社會不可不防着點。 八、不利於臺灣以及被中國敵視國家的選手參賽 共產黨一慣打壓臺灣,很可能利用主辦國的便利條件限制、甚至不允許臺灣選手入境參賽。 摘自[黑江論壇](http://renminbao.com)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0/11/12/6025b.html |
|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
|
|
|
 |
 |
 |
1. 江澤民怒斥香港記者全文實錄
(74,165次)
2. 李洪志先生和他所倡導的「真善忍」
(45,031次)
3. 一九八九年江澤民上臺前後紀實
(44,520次)
4. 電視圖片:江澤民怒斥記者原形畢露
(40,763次)
5. 政治小笑話:朱熔基與江澤民
(40,258次)
6. 中共最高權力交接在臺海緊張情勢中的作用及臺灣的對策選擇
(38,055次)
7. 江澤民病情的進一步報導
(37,006次)
8. 江澤民病情的追蹤報導(3)
(35,458次)
9. 江澤民笑話三則
(34,810次)
10. 江澤民新傳(搞笑版)
(33,946次)
11. 小笑話兩篇:喬石與江澤民
(33,457次)
12. 江澤民與李鵬,推牌在即?
(33,371次)
13. 民主統一中國 粉碎戰爭陰謀
(32,682次)
14. 漫畫:江澤民示範NAIVE
(31,706次)
15. 梁新:懼喬石東山再起 江澤民先整其子
(31,404次)
16. 江澤民怒斥香港記者意味着什麼?
(30,390次)
17. 【特別報導】江澤民身患離奇絕症 中南海倒江氣候可望形成
(30,033次)
18. 幽默:李瑞環與江澤民
(29,974次)
19. 梁新:爲何賴昌星一日不殺 江澤民寢食難安
(29,686次)
20. 江澤民身患絕症 醫生建議截肢
(28,856次)
21. 中國高幹子女在美國大揭祕
(28,756次)
22. 飯後笑料:江澤民的英文好棒
(28,431次)
23. 並非空穴來風 江澤民已爲垮臺準備後事
(28,077次)
24. 小幽默兩則:江澤民和老帥們,江澤民和喬石
(27,952次)
25. 東北王林彪之謎
(26,590次)
26. 遠華案越揭越黑:賈慶林終於「婉轉」承認涉案並請辭
(25,349次)
27. 喬石同志29日親臨天安門廣場體察民情
(24,824次)
28. 「龍的傳人」究竟是什麼意思
(24,609次)
29. 官場必讀:江澤民不肯「下臺」剪綵
(24,592次)
30. 其人其事──羅幹小檔案
(24,591次)
31. 抿嘴一笑:江綿恆笑話兩則
(23,551次)
32. 小幽默:江主席嚐出來了
(23,472次)
33. 新派武俠系列:大鬧紫禁城之十曾府夜話
(23,047次)
34. 江澤民怒罵香港記者不夠水平兼且天真
(22,586次)
35. 江主席怎麼啦?
(22,115次)
36. 大紀元:李瑞環向江澤民出招了!
(21,914次)
37. 小笑話兩篇
(21,665次)
38. 梁新: 從法新社報導看中共內部的權力較量
(21,568次)
39. 異端在中國的命運
(21,063次)
40. 鎮壓法輪功 朱總理叫停
(20,925次)
41. 壹週刊:江澤民頭頭碰黑 借勢發難
(20,924次)
42. 專案組查不出林彪的證據
(20,526次)
43. 江澤民訓斥香港記者實況錄音
(20,368次)
44. 李鵬「叫」起真兒來,也真夠江澤民喝一壺的
(20,340次)
45. 臺灣命相學家: 從江澤民的嘴形談起
(20,307次)
46. 林和立事件爲自由香港敲響了警鐘
(20,231次)
47. 羅幹:保衛天安門!保衛江澤民!
(20,150次)
48. 胡錦濤的家世與生涯
(20,125次)
49. 我們爲什麼支持喬石
(20,098次)
50. 喬石乃江澤民的剋星
(19,609次)
51. 遠華案:江澤民殺人滅口
(19,445次)
52. 從中共封殺《歷史的先聲》看臺灣鼓吹民主中國的意義
(19,401次)
53. 外星嬰兒降落人間
(19,322次)
54. 江澤民賣笑反罵人幼稚
(19,271次)
55. 【舊聞新說】遠華未了案:尉健行衝冠一怒訓斥賈慶林
(19,174次)
56. 政治小笑話
(18,825次)
57. 大紀元:傳奇領導人李瑞環
(18,761次)
58. 冤獄遍地 民不聊生——朱鎔基透露經常遇攔轎喊冤
(18,756次)
59. 朱熔基嘆不公 李鵬暗自悲愴
(18,707次)
60. 從歷史事實反思馬克思的學說
(18,487次)
61. 遠志明談生死和信仰,談馬克思主義和基督文明
(17,952次)
62. 時日無多,江澤民對香港記者「發爛渣」
(17,737次)
63. 情到深處無怨尤—訪伍紹祖
(17,734次)
64. 江澤民衝冠一怒爲哪樁?
(17,552次)
65. 梁新:江澤民父子是官場上最大的「嫖客」
(17,459次)
66. 【人民報特約評論】江澤民精心培養兒子接班
(17,172次)
67. 江綿恆政商黑幕揭祕(4)
(17,121次)
68. 刑不上中南海,貪腐更猖獗
(17,066次)
69. 陸鏗: 中共第四代如何接班?
(17,063次)
70. 爲表示對江澤民病情的哀傷 北京擬漆成灰色
(17,026次)
71. 梁新:推薦好文章「腐敗得令人難以置信──反腐大片《生死抉擇》作者現身說法」
(17,011次)
72. 「木匠皇帝」李瑞環和「洋相冠軍」江澤民
(17,004次)
73. 一個基督徒爲法輪功、中功人權的辯護
(17,001次)
74. 李瑞環痛批共黨腐敗 講話被扣押不讓傳達
(16,967次)
75. 梁新:江澤民讓臺灣放開裹腳布
(16,901次)
76. 拼死的偷拍——北朝鮮紀行
(16,886次)
77. 中共賴以生存的「根」已經爛了
(16,806次)
78. 江澤民心亂如麻 他意識到自己快完了
(16,799次)
79. 天機不可泄露:誰能當選美國總統
(16,797次)
80. 長篇:遠華走私案 (2) -- 緝私總動員
(16,788次)
81. 關公戰秦瓊--周恩來總理答香港記者張寶華
(16,754次)
82. 伍紹祖復出任中直書記
(16,720次)
83. 江澤民流年不利
(16,629次)
84. 喬石小檔案
(16,563次)
85. 江澤民發火責港記
(16,551次)
86. 傳阮崇武因腐敗下臺
(16,520次)
87. 傳江氏集團對李鵬勢力將有大動作!
(16,503次)
88. 香港政協常委大罵香港記者,說江主席做法非常得體
(16,414次)
89. 政治異象:北京示威者公開挑戰中共領導人李鵬!
(16,394次)
90. 火線邊緣 日本如何處理1996年臺海危機
(16,392次)
91. 遠華未了案:江澤民既當婊子又立牌坊的無奈
(16,367次)
92. 江綿恆政商黑幕揭祕(3)
(16,365次)
93. 嘻笑篇:文明市民公約
(16,275次)
94. 香港發起首次反娼妓大遊行
(16,229次)
95. 笑話:大陸流行酒令
(16,173次)
96. 大連警察如土匪
(16,151次)
97. 中華人民共和國能萬歲嗎?
(16,140次)
98. 江澤民發飆 香港多家媒體聲援記者
(16,125次)
99. 產生高官最多的中國10所高校
(16,059次)
100. 社會亂象:中國妓女400萬性病800萬
(15,954次)
101. 江澤民-禍害人類的最大毒瘤
(15,949次)
102. 大陸民謠:工人農民對兵說
(15,944次)
103. 「木匠皇帝」李瑞環
(15,940次)
104. 我所談的,是北大和我們同胞身上最陰暗的一面
(15,928次)
105. 江總訓港語成爲廣告:化妝很simple 廣告很naive
(15,873次)
106. 北京法輪功布告震撼江澤民
(15,840次)
107. 江澤民歇斯底里怒斥香港記者
(15,832次)
108. 江澤民借遠華案剷除異己又露猙獰
(15,814次)
109. 四海幫遷幫上海被公安盯上
(15,800次)
110. 緣何墮落辛酸路 請聽三陪小姐如是說
(15,780次)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