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为何中共卖了国土反而断了油源(图)
 
【人民报消息】大纪元记者施宇综合报导,俄罗斯“消息报”日前发表文章,报导“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指控俄罗斯“尤克斯石油公司”违反合同,将其告上法庭,但“尤克斯”对此尚不知情。

目前世界油价狂涨并高居不下,使依赖原油进口的中国严重缺油。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一直在寻求俄罗斯的帮助建成“安大线”输油管道从俄获得原油。上月普京访华期间,中国方面不惜巨大代价,甚至包括在江泽民出卖大片国土后剩下的未定边界再次让步,仍未换来石油。

分析人士认为,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状告尤克斯,也表达了中共对俄罗斯老大哥的愤怒。

尤克斯毁约

中俄石油纷争源于一个多月前,俄罗斯尤克斯石油公司在今年的9月份宣布,由于公司财政原因,从10月1日到20日将停止对中国国家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石油供应。“尤克斯”还暗示,中国方面在此之后也不会得到石油供应。

中方积极谋求解决纠纷,在9月底温家宝访俄前,中国呼吁尤科斯执行与中国有关公司签署的合同,恪守合同的规定,向中国出口原油。

俄“消息报”文章表示,作为原告的中国公司的一位代表对于起诉的原因解释说:我们在‘尤克斯’今年9月份停止供应石油之后,进行过多次的交涉,但都是毫无结果」。他表示中方除了起诉已“别无选择”。

背后俄政府操盘

据报导,“尤克斯”石油公司曾经是“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最诚挚的合作伙伴。“尤克斯”石油公司在前总裁,目前尚在狱中的俄罗斯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的领导下,是中俄“安大线”石油管道项目的俄方合作者,因此与中方终止合同非“尤克斯”本意,而是有背后有操控因素。

消息人士透露,除了政治等各种原因之外,霍氏和“尤克斯”之所以大难临头,擅自同中国签署“安大线”管道向中国出口石油,才是事件的真正导火索。

表面上,俄罗斯方面也在“积极”寻找可以替代“尤克斯”的公司。但是几家俄公司都表示“没有兴趣”。之后俄罗斯国家“石油运输”公司又挺身而出之后出现转机,但是未找到出口代理商而作罢。

而事实上,俄罗斯担心中国经济发展对其构成威胁,在铺设“安大线”和向中国输出石油上根本没有诚意,而中共对此却毫无防范,在普京10月中旬访华时牺牲了巨大国土代价。

普京访华 中共卖国土

普京访华期间中共和俄罗斯中共媒体大力宣传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双方批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并签署“中俄关于两国边界东段的补充协定”。

江泽民在一九九一年签署的“中苏东段国界协定”、一九九四年签署的“中俄西段国界协定”,出卖了相当40个台湾面积的中国国土。

这次中共签署的协定,又把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黑瞎子岛割了一半给俄罗斯。

尽管中共一再卖国,还把江泽民偷偷签的卖国条约公开予以承认,,但普京却一句松口话都没有说。关于“中俄石油管道”普京只说了一句话:“铺设石油管道,要考虑俄罗斯的战略利益。”

中国依赖的进口石油为何中断

随着国际油价猛烈上扬,中国石油短缺进入紧急阶段。各地油品供应日趋紧张,10月底在深圳部分加油站已快断粮,负责单位不得不限制用户加油量。

据中新网报导,今年前八个月中国石油进口量达七千六百万吨,对外依存度上升到百分之四十,预计全年将突破一亿吨。据专家预测,到二0二0年中国石油需求量将达到四亿多吨,而中国生产的石油产量只有一点七亿吨左右,届时将有二点四亿吨的石油缺口。

中央社台北三日电,国际能源总署最近出炉的一份报告指出,油价走势的不确定性因素冲击市场,国际航道和管线的安全性应该更加注意,而中国等开发中国家必须积极应对供油可能中断的风险。

报告指出,二○三○年的能源需求将比目前上升近百分之六十,中国的一次能源需求比例占全球百分之十六,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将从目前的每天两百万桶增加到一千万桶,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将达到百分之七十四。

报告分析,能源安全风险将在短期内增加。中国、印度以及多数OECD国家等油气进口大国,将越来越依赖中东成员国和俄罗斯等石油储量大的国家,随着贸易扩大,石油物流关键点中断的风险也会不断增加。

11月1日举行中国首发的《2004世界能源展望》研究报告描述了全球能源体系的发展趋势,该报告警告,中国有60%石油进口必须通过马六甲海峡,而该区域向来海盗猖獗,加之国际恐怖势力的渗透趋势,能源专家称之“危险的能源生命线”,运输路线有可能随时中断,对油市场将发生严重影响。

中共靠出卖国土换取石油,又把恐怖主义延伸到世界各个角落,俄国怎敢在自己家门口养肥邪恶流氓呢?再者,历史上没有一个卖国贼能有好下场,没有一个人看得起卖国贼的,更没有不捏不欺卖国政府的,这就是世界最大的邪恶轴心中共卖了国土反而断了油源的原因。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4/11/4/33070.html
打印机版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2004年11月4日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