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大陸機關食堂物美價廉 校園餐「兩坨屎裡選一坨」
 
【人民報消息】重慶榮昌區政府機關食堂在十一長假再度開放,三千遊客擠滿大廳。九道菜五十八元的價格,讓人均消費不到二十元。五百五十斤米飯、二百五十斤滷鵝頃刻售罄,遊客讚歎「這才是人民公僕應有的姿態」。幾乎同時,湖北黃岡機關食堂十五元四菜一湯,敦煌機關食堂二十元十八道菜自助餐,紛紛成為網紅打卡地。諷刺的是,就在這些機關食堂因物美價廉備受讚譽時,校園餐卻陷入「兩坨屎裡選一坨」的尷尬境地。 家長甚至集體請願:「求求讓西貝進校園吧!至少沒蟲子、沒頭髮、沒餿味!」 連預製菜都成了救命稻草,這是何等的絕望。 機關食堂與校園餐,一個物美價廉門庭若市,一個質次價高怨聲載道。這巨大反差背後,藏著怎樣不堪的真相? 校園餐亂象早已觸目驚心:餘姚的蛆蟲、本溪的剩菜、昆明的臭肉、成都的霉變雞腿,一樁樁一件件,不再是孤立的個案,而是系統潰爛的連鎖反應。 當食堂失去信任,家長只能自救。有人加入送餐大軍,風雨無阻;更有學校竟要求送餐家長出具「營養不良證明」。試問:是孩子的身體需要證明,還是某些辦學者的心早已「不良」?校園餐問題本質從來不是技術難題,而是利益分配問題。機關食堂能做到物美價廉,校園餐為何不能? 答案不言自明:校園餐利潤之大,超乎想像。中央紀委數據顯示:2024年查處校園餐腐敗問題3.8萬件,處分2.3萬人。2025年重慶率先發力,重拳出擊,立案627人,留置23人! 這些數字背後,是多少被蠶食的孩子午餐?更令人心寒的是,這些問題非要等到輿論曝光才得以解決。就像那所「9人輪流睡8張床」的學校,曝光前學生擠在1.1米寬的小床上,曝光後立即「實現1人1鋪」。燈泡壞了,非要等群眾拿著手電來舉報,才肯慌忙去換? 這種「不曝光不改」的作風,與校園餐問題如出一轍。 宿舍條件同樣堪憂:某地工貿24人擠住,衛生間半敞開;某地師範大學爛床加廁所破舊; 某地礦業大學被調侃為「敘利亞風格」;還有師範大學宿舍黴菌滋生,廁所門上有發酵蘑菇……知道的這是校園宿舍,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考古現場。 上海綠捷事發後,校園餐業務由上海市屬國企接手,有人歡呼「這下好了」。但國企就不會出現貪腐、利益輸送問題? 顯然,真正的問題根本不是「換個公司」,而是減少參與分配利潤的人數;是讓吃飯的人有話語權說「難吃」和「不吃」,而不必擔心說完後會被穿小鞋。 為什麼校園餐非要「招標」?學校既然提供食堂,為什麼就不能自己去管理?放著這麼大的利潤不要,甘願拱手讓給承包公司?恐怕,是既偷了懶,利益還一分不少。 於是這個「中間商」的存在,自然而然的就把校園餐的質量拉了下來。整改的成功案例證明問題完全可以解決。 貴陽實驗小學鐘海燕出事後,「貴陽市校園餐資金監管平台」搭建起來,按月實行「先就餐、後結算」,校園餐費由每餐16元降到10至11元。 汾西二中趙孟鎖出事後,當地採取學生家長參與飯菜製作的方式,學校食堂有三分之一的職工都是學生家長。 哈爾濱、齊齊哈爾、揚州、威海等地學校裡開設的「媽媽食堂」,既創造安全飲食環境,還兼顧陪讀需要,又能補充家庭收入。 非不能也,實不為也。 孩子的飯盒,照見的是一群人的良心,更是一個社會的底線。 當「鼠頭鴨脖」事件讓下一代學會指鹿為馬,當校園餐成為某些人砧板上的肥肉,我們失去的不僅是食品安全,更是社會的基本誠信。 碗裡清湯能見影,堂前醉夢卻遮心。歸根到底,問題從不是「錢不夠」,而是「心不正」。 若沒有透明的利益流向與常態化問責,所謂換家公司永遠只是換湯不換藥。一飯映人品,一榻見人心。餐盤雖小,卻能稱出一個社會的良心重量。 如果連孩子的飯盒都守護不好,我們又何談未來? (來源:中國數字時代)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10/9/92658b.html
打印機版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2025年10月9日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