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大梁英雄傳之王者歸來(31)結局篇 登基(圖) |
|
李神洲
|
 圖為清 高其佩《山水》,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人民報消息】結局篇 登基
劉太后大喜道:「宣太子朱洪啟上殿。」
太監總管高聲喊道:「宣太子朱洪啟上殿。」
太子恢復往日盛裝,從大殿外拾階而上,來到金鑾殿,跪倒叩拜道:「兒臣參見母后。」
劉太后目中含淚道:「免禮平身。」
文武百官見太子歸朝,都驚喜萬分,紛紛跪倒齊呼:「天佑大梁,太子還朝。」
太子道:「眾卿家,免禮平身。」
劉太后道:「太子寬厚仁德,勤勉愛民。先帝留有遺詔,將皇位傳位於太子朱洪啟。」
太子道:「兒臣叩謝先帝,叩謝母后。」
劉太后對攝政王微微一笑道:「眾愛卿,攝政王四年來操勞朝政,分神費力、勞苦功高。攝政代政,今日該有所了結。」
攝政王見目前殿上群臣,無有可信賴之親信出來說話,知道這全是劉太后、蕭丞相和太子的謀劃,自己真是太小看他們了。沒想到機關算盡,一夜之間,竟然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多年的籌謀,毀於一旦。
攝政王朱彪看看四周陌生的禁衛軍,萬般無奈。心中雖有萬般不願意,也只能兵敗服輸,朱彪跪倒在地稱:「既然先帝已有遺詔,微臣謹遵先帝旨意。」
朱彪說完,退回到大殿內原本屬於自己的宗親王之位,大殿內的太監上前將攝政王朱彪的朝服換為親王裝束。自此,大梁朝攝政王時代結束。
蕭丞相道:「臣等遵從先帝旨意。」
文武百官也跪倒口呼:「我等遵從先帝旨意。」
劉太后面帶微笑、目中含淚,大聲說道:「太子朱洪啟,上順天意,下順民心。既有先帝旨意,則日登基。」
太子朱洪啟跪倒稱:「叩謝母后。」
劉太后道:「退朝。」
次日,新皇登基,群臣道賀:「恭賀新君,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新帝朱洪啟道:「眾卿家免禮平身。從即日起,我大梁,國號改為天元。」是日,太子即位,朱洪啟稱帝。
新帝朱洪啟接著道:「朕此段日子隱於民間,深知百姓疾苦。從即日起,減免稅賦、大赦天下。此次朕能平安返回,憑上天眷顧,還有母后和蕭丞相的功勞。
母后救駕有功,加封尚慈太后。蕭丞相救駕有功,加封太子太保。鎮遠侯忠君愛國,滿門忠烈,鎮遠侯追封鎮國公,子孫後代可世代相傳封位。
原太子太傅劉威雖已告老還鄉,念其救駕有功,加封一品大員俸祿。昔日遭伏被害的太子管家、隨從及鎮遠侯隨從,厚葬追封五品,家眷同享。
天山派被奸人誣陷,予以平反。天山派弟子被枉殺者,予以厚葬,家眷予以補償;後代若有及冠者,可他日許以功名。且天山派護國有功,朕賜天山派御筆天下第一劍派;天山派掌門莫無極御賜國師封號。
天山派弟子張大壯從龍有功,若願入朝為官,可任禁衛軍統領;若一心修行,可御賜免死金牌。
武林六大派匡扶正義,護國有功,朕賜御筆名門正派。各大派弟子從龍有功者可御賜金牌,暢遊天下。
丞相府從龍有功,朕賜御筆丞相府,相府有功人員由蕭丞相提請六部,視其功勞加官或御賜財物。
清風寨雖昔有罪跡,但改邪歸正,從龍有功。蓋九霄封為護國大將軍,黃霸天封為禁衛軍副統領,其下屬依其功過酌情賞罰。
江湖邪派青龍幫,欺男霸女、草菅人命。幫主曾青及主要幫眾已被誅殺,朝堂上下清除青龍幫殘餘,依大梁朝律制嚴懲不貸。
朝堂之上,五品以上官員可面君直諫。朕御賜蕭丞相打皇鞭,上打昏君,下打亂臣。見打皇鞭如見朕親臨。」
大梁朝文武百官見新皇威武,卓爾不凡,齊聲道賀:「謝主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帝朱洪啟即位後不久,文武百官群臣接連上奏,奏章中稱:宗親王朱彪謀害太子,殺害王侯、逼宮謀逆、貪污國庫、結黨營私、強姦民女、草菅人命、目無王法、意圖謀反等罪狀。
朱洪啟心中暗喜,一切都按原定計畫行事,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朱洪啟於是欣然下旨,將宗親王朱彪以謀逆罪論處,判斬立決。所有財產全部抄家、查封沒收,上繳國庫;追隨其從惡者由三司會審,視情節輕重酌情處理。
至此,大梁朝歷經動亂,否極泰來。新君即位,重振朝綱。天地復明,四海昇平。
大梁朝皇帝朱洪啟下旨,昭告天下,擇良辰吉日,迎娶童瑤入宮為皇后。(全文完)
(轉自《大紀元》)△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10/15/92709b.html |
|
打印機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