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24年2月23日發表
人氣:27,427 分享:
|
|
法國對更強大歐洲的呼籲終於贏得反響 |
|
布萊恩特
|
|
【人民報消息】多年來,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一直主張建立更強大、更獨立的歐洲國防。「歐洲、歐洲國防,今天最缺乏的是共同的戰略文化,」 他2017年在巴黎索邦大學(Sorbonne University)的一次演講中說。
據美國之音報導,他在上任幾個月後發表的那次演講呼籲歐洲在應對包括氣候變遷在內的一系列威脅方面團結在一起。馬克宏說:「我們無法令人信服地合作,這破壞了我們作為歐洲人的信譽。」
時至今日,其他歐盟國家似乎終於聽到馬卡龍的呼籲了。倒不一定是因為馬克宏,而是因為發生在遠離法國首都的一些事件:隨著烏克蘭戰爭進入第三年,俄羅斯氣勢洶洶,基輔苦苦抗爭;人們也擔心美國對烏克蘭抗戰和大西洋聯盟的支持減弱,特別是如果前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重新執政的話。
「無論如何,歐洲國家都必須在國防上齊心協力,這需要持續五年、十年的努力,」 歐洲外交關係協會(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政策研究所負責國防問題的卡米爾·格蘭德(Camille Grand)說。他說,雖然一些歐盟成員國已經開始朝著這個方向前進,但「直到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才實現了這種大規模的轉變。」
最近幾週,歐洲國防成為各種會議和承諾的中心事務。在周日結束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丹麥宣布將向烏克蘭運送其全部的彈藥庫存,並呼籲其他歐洲國家也加緊行動。在對柏林和巴黎的接連訪問期間,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從德法兩國獲得了新的安全協議,並獲得了數十億美元的援助。
波蘭總理唐納德·圖斯克(Donald Tusk)呼籲歐盟成為一支擁有自身實力的軍事力量,而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愛沙尼亞等波羅的海國家上個月同意在各自與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邊界上建立一個共同防禦區。也是在上週,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宣布,北約的歐洲盟國首次集體實現了國防開支佔GDP2%的目標。
但觀察家表示,歐洲覺醒的警鐘是否會轉化為共同的國防戰略仍不確定,因為這樣做將需要超越歐盟傳統的法國和德國的凝聚,將中歐和東歐的成員國也包括在內,並以新的方式合作。
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French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防務專家多明尼克‧戴維(Dominique David)說,「自本世紀初以來,我們所能建構的只是管理中東、非洲或巴爾幹半島外圍危機的具體合作,而不是在我們領土上發動戰爭或防禦威脅。」
其他人則警告不要單打獨鬥。
「我們不應該尋求任何表明我們正試圖將歐洲與北美分開的道路,」北約聯盟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說。
前方的挑戰
雖然他們的目標可能不同,但是最近的歐洲國防承諾浪潮反映了法國的一個多年論點。
「歐洲人,即使在北約內部,也應該代表一支相對於美國更自主和獨立的力量,這一直是法國的想法,」 分析師戴維說。馬克宏的前任們也持這種觀點。
「其他歐洲國家認為真正的安全保障來自美國,」他補充說,「建立一個或多或少自主的歐洲防禦體系會削弱美國的保障。」
隨著對烏克蘭的600億美元援助計畫在美國國會遭到塵封,對美國安全保障的信念正在崩潰。此前,前總統川普建議說如果北約成員國「拖欠」其軍費開支就不再提供保護,而且鼓勵俄羅斯在他重新上任時發動進攻。
法國國防分析師弗朗索瓦·海斯堡(Francois Heisbourg)說:「與其他歐洲國家一樣,法國面臨烏克蘭成為他們專有責任的情況,而這種情況是沒有人預料到的。」
他在提到有關歐洲防務應如何自主時補充說:「我們所處的局面已經不再是爭比分而已了,我們現在處在一個更加關乎存亡的世界。」
分析人士說,顯而易見的是,歐洲多年來在國防上的支出很少,還有許多追趕的工作要做。有些人擔心,俄羅斯可能只需要幾年時間,就能將目光投向烏克蘭以外的地區。雖然歐盟已向烏克蘭撥出巨額援助專款,包括本月稍早的540億美元,但該集團在其他領域落後了。例如,歐盟已將原定3月向烏克蘭交付100萬枚砲彈的最後期限推遲到了年底。
「令人驚訝的是,歐洲向烏克蘭提供補給的實際能力要么不夠強大,要么根本不存在,」卡內基歐洲中心(Carnegie Europe)政策研究所的國防專家朱迪·鄧普西(Judy Dempsey)說。「這是後冷戰時代的悲劇;防禦結構的規模被縮小了。」
在加強歐洲自身安全方面,法國並非總是言出必行。根據德國基爾研究所(Kiel Institute)研究小組的數據,就對烏克蘭的國防承諾而言,它排名第14位,落後於德國與荷蘭,不過法國政府給出的數字更高。近年來,它略低於北約2%的支出目標——而波蘭去年接近4%。然而,法國當局表示,支出目標將在今年實現,並在此之後不斷上升。
「波蘭、波羅的海國家和北歐國家在國防方面的投資比許多西歐和南歐國家更快、更多,」分析師格蘭德說。「他們已經成為備受矚目的國防參與者」,傳統的歐盟重量級成員法國和德國「需要對此做出解釋」。
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希望今年贏得連任,她呼籲設立一個新的歐盟國防專員職位。有些人認為,這項工作應該交給像波蘭這樣的東歐國家,因為它對俄羅斯的威脅有著聚精會神的了解。
有人說,在北約內部打造共同的歐洲防務戰略和集團的更大目標將是一個關鍵的挑戰。
「我會說答案是否定的,」分析師戴維談到這種前景是否會很快實現時說。「我們有很多國家,我們之間有分歧,我們處於非常複雜的局勢中——我們不知道如何從烏克蘭戰爭中走出來。」他說,歐洲現在能做的是「開放這些討論,並希望能取得相當快的進展。」△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2/23/80860b.html |
|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
|
|
|
近期最受歡迎文章
(2024/2/23) |
-
為何有人吃魚油10年無效 他吃90天膽固醇就下降?(多圖/視頻) (281,428次) 2024/2/22
-
網傳雲南上千項目停建 經濟休克 大批老闆破產(圖) (224,330次) 2024/2/24
-
趙安吉沉塘死 中共造假消息掩蓋海外獵殺?(圖) (222,086次) 2024/2/18
-
胡錦濤二十大遭架離內幕 外媒曝光桌面文件內容(圖) (221,615次) 2024/2/23
-
習現身天津憶文革吃包子 引發文革復闢憂慮(圖/視頻) (217,091次) 2024/2/3
-
許家印獄中被拷問三大問題 (201,524次) 2024/2/20
-
梅西不尿港共,習近平氣得摔杯子 (199,333次) 2024/2/11
-
習豁出去了!三中全會可能討論夫人入政治局 (193,892次) 2024/2/3
-
中共證監會主席易會滿突然被撤換內幕(圖) (193,588次) 2024/2/9
-
絕對想不到 趙安吉家族竟然跟江澤民搭上關係(視頻) (189,475次) 2024/2/18
-
川普與拜登複賽 中共大輸 「兩碗毒藥」無法選 (187,824次) 2024/2/14
-
三件事做絕 習面對經濟問題無解 (182,993次) 2024/2/12
-
為何中共對高層病情諱莫如深 (182,954次) 2024/2/4
-
小粉紅明真相助萬人翻牆 全宿舍看新唐人(圖) (182,084次) 2024/2/18
-
沒本事!習近平親信中共上將苗華底細被揭 (180,973次) 2024/2/17
-
龍年又到 中共大凶? (180,713次) 2024/2/16
-
A股狂洩股民火大 中共推出替罪羊:證監會主席下臺謝罪(圖) (179,928次) 2024/2/7
-
10級狂風吹不動攝影師? 網友揭中共「猴戲」太假(視頻) (178,800次) 2024/2/23
-
鄧小平說的就是習近平的毛病 (176,850次) 2024/2/16
-
高級情報頭子叛逃 鄧小平怒撤國安部長凌雲(圖) (175,434次) 2024/2/4
-
王岐山兩大祕判死緩 專家揭中共黨魁用意 (174,902次) 2024/2/8
-
楊暉中將戴腳鐐 軍中人人驚恐 (172,232次) 2024/2/20
-
笑看全場無男兒 習在全世界鏡頭前上演內鬥大戲(圖) (167,968次) 2024/2/22
-
王岐山祕書遭重判 習寧可錯殺一百也不放過一個 (166,591次) 2024/2/7
-
習近平又憋出新詞 各地方政府正積極研究 (163,585次) 2024/2/6
-
中南海傳敏感異動 蔡奇要職或被取代? (163,425次) 2024/2/3
-
美參議院質詢印太新司令人選 中共軍力再成焦點(圖) (163,068次) 2024/2/5
-
巨乾生立大功被輕輕放下 劉亞洲被抓是真的 (161,990次) 2024/2/3
-
華郵爆秦剛新料 中共--一張恐怖的蜘蛛網(圖) (161,727次) 2024/2/15
-
大地震前奏?中共新證監會主席吳清上任第一把火(圖) (161,122次) 2024/2/19
-
中共「東廠」擴張 軍隊部分最神祕 (159,075次) 2024/2/14
-
中國新年伊始,中共又撒了一個大謊(圖) (158,054次) 2024/2/16
-
不尋常!多名省級領導人訪問東部戰區(圖) (156,445次) 2024/2/5
-
歐盟報告:中共網軍散佈假消息貶低美臺關係詆毀蔡英文(圖) (155,544次) 2024/2/9
-
A股暴跌捶醒小粉紅 喊出「打倒共產黨」(圖) (145,567次) 2024/2/6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