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地方政府「創收」新手段 罰款4283億元創10年新高
2024年10月15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中國疫後經濟遲遲未見起色影響各地方政府收入,為彌補收入,地方政府轉為對民眾及企業增加罰款,有學者發現,2022年中國全國罰沒(罰款加沒收)收入達4,283億元(人民幣,下同),創10年新高。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觀察者網》週日(13日)刊出蘇州大學東吳智庫研究員、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劉成良的文章,指出罰沒收入作為非稅收入的組成部分,是一種特殊的財政收入手段,近年卻異常成長,尤其是在2020年之後。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全國罰沒收入約3,062億元,2020年、2021年、2022年分別約為3,113億、3,711億和4,283億元,而2020年至2022年的罰沒收入更佔去非稅收收入逾10%。
文章指出,罰沒收入異常增加有兩個原因,一是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結構不合理,近20多年來使地方政府嚴重依賴土地相關收入,房市疲弱造成嚴重影響;而中國中西部不少縣級行政區財政「自主造血」能力不足,長期需要上級提供資金來維持運轉和發展,隨著自上而下轉移支付不足,罰沒收入遂成為一些地方政府彌補財力的應急性手段。曾有報道指中國北方某山區縣交通違規罰款一年多達3,000多萬元,惟當地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只有1億多。
黨政機關幹部被拖欠工資
另一原因是地方政府必要支出的壓縮空間有限,如果沒有足夠財政支持,可能引發較多的不穩定問題,諸如近期河南清豐縣及新鄉市等地均出現醫護人員「追糧」事件,還有地方的黨政機關幹部被拖欠工資。
上月有自媒體綜合各地數據,發表題為〈並非哭窮,是真窮!全國1-7月財政收支缺口5.7萬億〉的文章,《新浪財經》一度轉載,但引發熱議後隨即遭到下架。文章批評,中共龐大的財政支出有40%花在供養8,000萬的公務員,佔全國人口5.66%,如今財政緊張,發薪給「親人」都有困難,就開始以各種名目出售國有資產,展開「砸鐵賣鍋」資產處置專項行動,其它手段包括舉債、賴帳、罰款,以及異地敲詐企業的「遠洋捕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