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开膛的"提心"医术 救命回春人称奇(图)
泰源
2022年2月11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清朝雍正、乾隆年间的名医叶天士(叶桂)不仅名列于治温病的四大专家中,而且有许多治疗疑难杂症的着名医案,展现名医的「灼见」和「妙手回春」。
叶天士治病时,切脉望色非常精准,如同有透视眼能见到内在的脏腑一般。他开的治疗方子不因循旧方,因人施治,详细辨证,胸有成竹才下手医治。他的方子不一而足,也不一定用药,更有绝门的医术。他施外科手术,更是胆大心细。他精湛的医术见录在清朝的史册中。
胆大心细的瞬间提心手术
叶天士曾治疗过一个患肺痈的病人,让人见证了他有如透视眼一般的切脉望色的功力,以及毫发不差的手术功夫。
这个来看诊的病人非常疲困,身心憔悴得像几乎要死去的样子。叶天士看诊后,发觉病人肺部热毒瘀结,肺叶生疮,肉败血腐了。
他说:「这病一定要从外面治才能见效。」
叶天士令人将病人的双手从背后缚住,将身躯固定不让动,然后取来一盆冷水,从他的头上陡然淋了下去。这病人瞬间受到冷水的刺激,身体不由自主地一颤;就在此刻,只见叶天士的手术刀已经从病人心窝的位置刺入,让旁边的人倒抽一口气。怪呀!刺到心脏这病人能活吗?
但见随着刀子抽出来,病人流出一斗多的脓血。然后,叶天士用药敷疮口,不几日这走到鬼门关前的病人就痊愈了。
有疑惑难解的人请教他这样做的道理,叶天士说:「肺在心上,此人患痈,肺下垂将心脏包住,但是,心是不可见到刀的。所以用冷水突然泼他,使心脏向上提,趁这瞬间,将刀插入刺肺,达到目的,心脏也无损。」这样的治法能不说神准到位吗?
木气醒人活命
一天有一个新郎的家人急急来请诊,这一家人昨天才刚刚为儿子举办婚礼,今早一对新人却昏死在床上。
婚礼翌日,这家人一直不见新婚夫妇起床,左等右等都没动静,最后去敲房门,竟然没有答应。家人急了,打开小门进去探视究竟,见到新婚夫妻俩躺卧床上好像死了一般。
叶天士来到后一入房门就说:「什么病已经知道了。」他叫人取来木屑(即锯末)数十石,另外找一间密封的房间,将木屑在地上铺上厚厚的一层,然后把新婚夫妇两人移入房内,就让他们的身体伏卧在木屑上,接着请其他人都离开,依然将房门紧闭。
家人在房间外心急如焚,不过才一会儿功夫,房内就有动静了,新婚夫妻俩都活过来了。
这医案又是怎般的医理呢?叶天士说:「我一进入房内,就闻到漆气熏人,因为室内尽是新置的漆木器,夫妇俩俱中漆毒,所以气闷若死。漆毒,惟有木气能将此毒拔出,病人吸入木气,气畅了就活过来。」
利用节气催生
有一天,叶天士送客出厅时,遇到有人来求催生的药方。这时刚好厅前的梧桐树坠下一叶,叶天士将梧桐叶拾起来,交给那人说:「用这个来煎汤服用。」来人照他所说的去做,家里的孕妇果然将婴儿生下来了。
人们知道这件事后,凡是有人求催生药方的,都用悟桐叶作引。叶天士得知后感到奇怪,有人告诉他那是取用先生用梧桐叶来催生的医例之方。
叶天士回说:「那天刚好是立秋之时,适见梧桐叶落,不过是取其得秋气之先,物遇之而脱落耳。梧桐叶哪能是催生的药方呢?」看热闹的常人完全不懂门道啊!毫厘之差,千里之别。
小鼓醒脾唤醒病人
有一读书人日夜沉睡不醒,即使偶尔有被叫醒的时候,双眼也睁不开。叶天士诊断后,令人买来一面小鼓,就在他的床头击鼓。这个病人听到鼓声,慢慢地睁开双眼,渐渐醒过来了。
人们问他是何原故?叶天士说:「这个人是脾困,脾困就会疲倦,而小鼓的声音是最能够醒脾的。」
心理疗法
有位年方二十的贵公子,在庆贺中举之喜时,突发急症。这家人向来富有,父亲为某省总督(制军)。贵公子在这年秋试考中举人,发榜日上门为他庆贺的人极多。但贵公子忽然两眼红肿,痛不可忍,日以继夜,痛得他日夜大吼大叫,不得安宁。家人焦急万分,请来叶大夫为他诊治。
叶天士诊断后说:「眼病不足虑,很快就好。但七日内脚心必生大疮,那才是致命的,一发则不可治矣。」
叶天士平日诊断病人的生死,犹如灯烛照明般清楚,丝毫不差。贵公子听到他这样说后,不觉悲伤、恐惧交集,再三恳求叶天士救他的命。
叶天士说:「此时不须服药,首先来散毒,如果七日内不散,才可再商议用药。」于是贵公子当下求解。
叶天士教他说:「首先静心调息静坐,然后用自己的左手擦右足心三百六十遍,然后又以右手擦左足心三百六十遍。每天如此七回,等到七日后我再来施治。」
贵公子遵循此法做了七日后,又延请叶天士来看诊。他对叶大夫说:「目疾果然如先生所言,已经痊愈了,但未知恶疮是否还会发作?」
叶天士笑着说:「之前脚心会生恶疮之说是引子,因为公子富贵双全,事事如意,所恐惧的唯有死。因此吾惟有以死来震慑,才能断绝公子万念,每日专心擦足,这一来心火才能下行,眼病自然能痊愈。不然,心更燥、目更痛,虽服仙丹灵药也没有用!」贵公子听后放心地笑了。
叶天士「贯彻古今医术」,神悟绝人、神术超人,然而,终其一生,他对「医」的术业都抱着非常敬慎的态度。他在临终前告诫儿子:「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以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吾死,子孙慎勿轻言医!」仁心仁术的医者,护卫生命,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令人钦敬!
(参考数据:《香饮楼宾谈》、《亦复如是》、《清史稿》)△
(有删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