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17年5月25日發表
人氣:39,288 分享:
|
|
鐘聲又再響起(圖) |
|
李家同
|
我們都發現,只要我們關懷別人,天籟村的鐘聲就會響起。
【人民報消息】我和阿杰都是暨南大學的學生,我們來到了這個學校以後,發現附近有好多好玩的地方可以去遊山玩水,一到週末,我和阿杰就到埔里附近去玩,第一年,我們只有腳踏車,第二年,我們都有了機車,出遊的範圍就越來越廣了。
有一天,我們來到了一個叫做倒影村的地方,忽然看到一個殘破的路標,路標指的地方是天籟村,現在是民國一百五十年,天籟村已經是被政府宣佈永遠歸還給大自然了。我們都知道,過去天籟村是有人住的,可是一次大地震震鬆了那裏的土質,以後每逢颱風或豪雨,就會有大規模的山崩和土石流災害,居民也就陸陸續續地搬離這個地方,三年前,最後一批居民離開了這個村,政府就宣佈天籟村不能再有人住了。政府切斷了水電,也在道路上設置了路障,從此天籟村就沒有人住了。
就因爲那裏沒有人住,我和阿杰卻更想進去看看,道路雖然已經不能讓車子走,但是縣一八九號公路仍然可以步行,我們決定將機車停在一個隱密的地方,沿着一八九號道路走進去。
這條道路兩旁大樹成蔭,一邊是山,一邊是一條小溪,偶爾可以看到一些被廢棄的房屋,這些房屋外面都長滿了綠色的爬藤,有些園子裏還可以看到當年人坐的椅子,有一次我們還看到了一輛生了鏽的機車。
現在回想起來,我們不懂我們爲什麼膽子這麼大,走了一個半小時,一個人也看不到,連一條狗都沒有看到,倒是看到了各種的鳥,也看到了不少野兔,阿杰聲稱他驚鴻一瞥地看到一頭山豬。
走了二個小時,我們終於到了天籟村,顯然,這裏曾經熱鬧過,我們看到派出所、衛生所、一些小店、一所小學、一些住家和一座教堂,我和阿杰這時才感到一點不安。看到這些倒坍的房屋,又看不到一個人影,總使我們兩個人想到一些科幻電影裏的情節。當然我們兩個都不願意講,我們強顏歡笑地四處看看,也拿了照相機照了一些相片。
在我們要打道回府的時候,忽然看到一間屋子裏居然有一位老先生住在裏面,這位老伯伯衣服很整齊,頭髮梳得很好,鬍子也颳得很乾淨,他看到我們,極爲高興,因爲他已經好久沒有見到人了。
老先生是電機工程師退休的,他說他小的時候生長在這裏,國中一年級隨着父母到了臺北,從此揮別了這個鄉下,在臺北落地生根,他的學業很順利,進入電機系,做了一輩子有關電機的工作,家庭也很美滿。兩個兒子,一個兒子在美國,一個兒子在大陸,兩個人都全心全意地發展事業,無法常常和他見面,他的老伴在兩年前去世,大約一個月以前,他忽發奇想,找人將這裏的舊房子整修了一下,又回到這裏來住了。
老先生帶我們四處去張望,他顯然對這裏的一草一木,都向往不已,他告訴我,他永遠也忘不了那所小學,這所小學雖然有些改變,但改變得不大,現在當然是雜草叢生,但是房舍仍在。大多數的小學校舍都很制式化,但這座校舍卻很雅,牆壁是磨石子的,每根柱子都嵌入紅色的石子,一望就想起原住民的藝術。老伯伯告訴我們這是大地震以後的建築,特別美。
我們走到了那座教堂,教堂是紅磚造的,教堂外面有一個很高的架子,架子上有一座鐘,我和阿杰大喜過望,搶着去搖動繩子來敲鐘,鐘聲清脆無比,而且好像可以傳得好遠,這種在山谷中打鐘的動作,僅僅在夢裏夢到過,我和阿杰都爲了能夠敲鐘而興奮不已。
老伯伯告訴我們,這座鐘過去是不能亂打的,因爲當年,這座鐘是用來傳遞信息的,有人生孩子,鐘敲十下,有人去世,鐘敲十二下,有人生重病,快去世了,鐘敲十七下,意思是大家應該爲他的靈魂祈禱。鐘敲八下,大概是叫大家來開會,鐘敲十一下,是叫大家來望彌撒,至於每天黃昏的時候,鐘聲是要大家靜下心來晚禱。
老伯伯小時候對鐘聲沒有什麼感覺,只覺得好玩,他記得有一次晚上鐘聲響了,他的媽媽聽了鐘聲以後,就去村子裏的一戶人家,因爲她知道有一位老太太要去世了。她必須去安慰老太太的家人。
可是他離開這個村子以後,卻又懷念這個鐘聲了,因爲鐘聲代表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懷。
在這個村子裏,誰都認識誰,所謂雞犬相聞也。村民們相互分享大家的喜樂,也分擔大家的憂傷。他在臺北,住在一個公寓,隔壁住的是誰,他常常弄不清楚。鄰居搬走了,他也不知道。這麼多年來,他一直懷念着這個鐘聲,因爲鐘聲代表一個互相關懷的社會。他說他曾經感覺過互相關懷的滋味,老了以後,越發懷念這種感覺。
我和阿杰不約而同地告訴老伯伯,我們知道如何進來,我們以後有空,一定會再來看看他的,老伯伯卻說他可能在短期內要離開了。太陽快下山,老伯伯催我們離開。他說我們必須在天黑之前走回倒影村,他說萬一迷路,就沿着河往低處走,一定會走回文明的。我們只好走了。走了約十分鐘以後,忽然鐘聲又再響起,這次我們數了一下,鐘聲一共是十七下,我們都記得,這表示有人病重,已經快去世了。阿杰說,怪不得老伯伯說他快離開了。所謂落葉歸根也。
我們兩個人,大概一輩子都不會忘記那代表着互相關懷的鐘聲。前些日子,有一位同學出了車禍,我們一起去醫院看他,有好一陣子,他都在昏迷之中,我們平時嘻嘻哈哈的同學們,現在都很擔心地等着他醒過來。阿杰和我都在場,他悄悄地問我一句話:「老李,你有沒有聽到鐘聲又響起了。」我告訴他,我也聽到了。事實上,我們都發現,只要我們關懷別人,天籟村的鐘聲就會響起。
我們曾經又去倒影村一次,但我們找不到天籟村的入口了,雖然天籟村永遠消失了,但我和阿杰卻一直常常聽到那裏的鐘聲,因爲我們知道天籟村鐘聲深刻而特殊的意義。△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17/5/25/65567b.html |
|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
|
|
|
 |
 |
 |
1. 江綿恆沒出國,出事了!(多圖)
( 685,675次)
2. 江寫交代材料時中風 江綿恆圈起來了 (圖)
( 613,385次)
3. 宋美齡評二姐:一生每逢大事必糊塗(下)(多圖)
( 612,468次)
4. 韓總統文在寅的陽光 金正恩爲這拒收(多圖)
( 590,915次)
5. 逃離魔窟!馬三家求救信主角現身美國(多圖)
( 292,526次)
6. 不可思議的離奇猝死…這還不算完(下)(多圖)
( 286,422次)
7. 不可思議的離奇猝死…觀音之鄉的悲哀(中)(多圖)
( 278,286次)
8. 瞬間空中爆炸 女傘兵大難不死之因(多圖/視頻)
( 256,542次)
9. 5月1日起這些新規正式實施(圖)
( 253,885次)
10. 一個慘烈車禍竟得到網友的如此評論(多圖/視頻)
( 253,595次)
11. 公元前的古文明在告訴我們什麼(多圖)
( 249,342次)
12. 他們向天呼救,他們的聲音被聽到了(圖/視頻)
( 245,688次)
13. 光輝燦爛的太空 科學家看是一片昏暗(多圖)
( 245,274次)
14. 天文學家看見什麼 就算研究成果(多圖)
( 237,081次)
15. 張德江:10月起,滿8歲孩亂議國事可批捕(圖)
( 216,995次)
16. 世界看似很亂 金正恩的七寸就是中共(多圖)
( 213,317次)
17. 國妖張德江屁股長刺兒 又跑去澳門(圖)
( 211,378次)
18. BBC喊疼!美軍智能炸彈定點剷除IS(圖)
( 198,474次)
19. 應勇會見捷克總統 韓正去大學遛彎(圖)
( 196,552次)
20. 法國順天意而行 擁抱歐盟前景亮(圖)
( 192,040次)
21. 神奇!連美國副總統級的將軍都驚動了(圖)
( 115,419次)
22. 西伯利亞發現"紫禁城" 困惑歷史學家(圖)
( 67,537次)
23. 真有"搖錢樹"!尤加利樹竟長出金子(圖)
( 63,928次)
24. 科西嘉島的史前神祕鑽孔 專家無解(圖)
( 63,262次)
25. 老婦過世 愛犬追到墳地阻止下葬(圖)
( 63,035次)
26. 老翁遭孽子殺害 醫生收錢開死亡證明(圖)
( 58,736次)
27. 女子游泳池內呼救 救生員無視呼救玩手機(圖)
( 58,431次)
28. 爲照顧患癌母親 程序員辭職做環衛工(圖)
( 57,931次)
29. 聾啞老人熱心公益 義務修車(圖)
( 57,419次)
30. 溫暖感人的畢業生聚餐宴(圖)
( 56,971次)
31. 恩師患重病 學生網上發起募捐(圖)
( 56,507次)
32. 黨教育實例:粵男棄養老母"死就燒掉"(圖)
( 55,397次)
33. 湖南男童墜樓醫生拒救 家人送醫救活(圖)
( 54,816次)
34. 各地維權簡訊(圖)
( 52,300次)
35. 粵民抗議興建垃圾焚燒場 遭千警鎮壓(圖)
( 49,495次)
36. 冀數千人堵路抗議污染 遭警暴力清場(圖)
( 49,329次)
37. 瀋陽上百訪民上訪 吃閉門羹冤情無處申(圖)
( 49,046次)
38. 各地維權簡訊(圖)
( 48,772次)
39. 廣西柳江警方假"打黑" 實抓維權村民(圖)
( 48,485次)
40. 湖南數十塵肺病人討說法 遭特警驅散(圖)
( 48,201次)
41. 延吉公交車漲價 民衆持續抗議(圖)
( 48,076次)
42. 成都外語學校家長 抗議污染遭抓捕(圖)
( 47,905次)
43. 寧夏商貿公司遭央企強拆 上訪多年無果(圖)
( 47,257次)
44. 美衆院通過新健保法案 川普獲重大立法勝利(圖)
( 46,753次)
45. 新聞簡述(圖)
( 46,530次)
46. 各地維權簡訊(圖)
( 46,238次)
47. 馬克龍獲得66%的選票 超過民調預測(圖)
( 46,064次)
48. 抗議祖墳被夷平 湖南民衆遭抓捕(圖)
( 45,930次)
49. 村民因污染費被拖欠 圍堵鋼鐵廠爆衝突(圖)
( 45,811次)
50. 營救王全璋 "一人一視頻"聲援行動(圖)
( 45,764次)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