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頌讚神的西方音樂之父巴赫 【人民報消息】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又譯巴哈)1685年3月21日生於德國圖林根森林區的艾森納赫,艾森納赫是德國典型的鄉下小城,城邊的瓦託堡是中世紀吟遊詩人歌唱的地方,這裏也是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將《聖經》譯爲德文的地方,巴赫從小就在充滿虔誠信仰和浪漫生活的氛圍里長大,日後他將一生奉獻給了頌讚神的音樂創作。 無論他的成就有多輝煌,巴赫向來認爲自己的音樂天賦是神賦予的,因此他的生命就是爲了榮耀「主」而來的。 1750年7月,65歲的巴赫視力模糊,幾近失明,他正在全力創作作品《賦格的藝術》 (BWV1080),在家人虔誠祈禱下,一絲光線射進了他的眼睛,巴赫奇蹟般的復明。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天,但讓他留下了最後的傳世之作。 巴赫出世的圖林根地區的人民勤勞、和平、誠實、嚴肅,這種特質正是巴赫家族發展音樂理想的地方。對巴赫一家來說,音樂是與生俱來的天賦,幾代家族都是職業樂師,歌手、小提琴師、小號手、管風琴師、合唱指揮,從16世紀至19世紀中葉有75位巴赫家族以音樂維生,但只有巴赫成爲具有原創性、舉世崇仰的偉大作曲家。 植物以六十度角向巴哈音樂前傾 巴赫一生的奉獻都是爲了讚美神,他的作品數量龐大且包羅萬象,凡是他經手完成的任何音樂形式,都是該領域的經典作品,甚至是後輩作曲家、演奏者鑽研、效仿的對象。巴赫在音樂史上的地位之所以崇高不墜,是因爲他把神賦予他的能力用來彰顯神的榮耀。 近代有兩個科學研究清楚證明了巴赫音樂的不朽。美國丹佛大學曾做過一個實驗,讓植物聆聽不同的音樂,之後再觀查它們的生長情況。其中聽古典音樂的一組,植物生長得相當茂盛,而且會朝着音樂來源方向生長,特別是當播放巴赫的名曲時,植物更是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六十度角傾向於音樂的來處,彷彿在向神致敬。印度是佛祖釋迦牟尼傳法之地,印度傳統音樂也有類似的效果。實驗結果證明,最不好的是搖滾樂,聆聽搖滾樂的植物不但生長不好,而且會遠離音樂聲源方向,更在兩星期之後枯萎而死。 另一個衆所皆知的實驗是讓牧場中的乳牛聽巴赫的音樂,聆聽後的牛比沒聽過的能分泌更多更香的乳汁。這也是今天許多牧場都會在下午三、四點鐘擠乳時播放巴赫作品的原因。有人說,巴赫的樂曲彷彿是小牛在呼喚媽媽,所以乳牛聽到後會出現一個奇景,牛媽媽們會自己主動走過來,排隊讓人擠奶。從中可以得知,巴赫創作的讚美神的樂曲會發出一種正的能量,與整個宇宙是和諧的,所以能夠影響周遭的環境,甚至於改變一個生命。 這些對沒有信仰的人來講似乎不可思議,但實驗證明,宇宙萬物一切生命都是有感受能力的,當創作者本人有着純淨的心靈,他所創作的作品,也都是透着正的因素,都表現出美與善時,就能夠使周遭的生命受益,使宇宙萬物欣然接受。而巴赫的音樂完全體現了這一點。 巴赫一生以敬仰神、讚美神、侍奉神爲最高的創作原則。在巴赫的所有重要樂譜上,都可以看到S.G.D.這三個字母,即拉丁文「Soli Gloria Deo」的縮寫,意思是「榮耀歸於神」。△ (人民報首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