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忒孬種!周永康躲在胡的新聞裏梗梗脖子(多圖)
 
吳萊
 
2012年4月6日發表
 

4月6日新華網頭版頭條。



頭條裏面兩個新聞,紅框內是第一篇新聞,黑箭頭指的是第二篇新聞的開始。

【人民報消息】4月6日新華網頭版頭條是《胡錦濤等對公安機關"清網行動"作重要指示》。

非常蹊蹺的是這個頭條新聞裏面居然有兩個題目:第一篇新聞是《胡錦濤溫家寶賀國強對公安機關「清網行動」作出重要指示 》;第二篇新聞是《周永康同公安機關「清網行動」先進事蹟報告團成員座談》。第一篇新聞只是新聞的十分之一位置,但題目卻使用的是第一篇新聞內容。

李長春確實在如何幫襯周永康上費了一番心思,也讓記者在擺放這兩篇新聞下了一番功夫。

第一篇報道說:去年5月至12月,全國公安機關開展了以抓捕網上逃犯爲內容的「清網行動」,取得豐碩成果。近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清網行動」成效顯著,有力促進了社會穩定,維護了羣衆利益。望繼續堅持「人民公安爲人民」的宗旨,把追逃工作做得更加紮實有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賀國強也就「清網行動」作出指示。

第一句話說的是「去年5月至12月」,與胡錦濤今年3月底到4月2日出訪期間,李長春、周永康刪帖抓人完全沒有關係。但李長春用「近日」二字迷惑網民,讓網民以爲胡錦濤此次回京以後支持周永康李長春呢。其實胡錦濤看了那些帖子高興還來不及呢,幹麼要刪帖抓人。

另外,周永康還在文章劃分段落上耍個小花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賀國強也就「清網行動」作出指示。」明明是胡錦濤那個新聞的,但卻與第二篇周永康的新聞攙和在一段裏,讓讀者以爲溫家寶和賀國強作出的指示與周永康6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全國公安機關「清網行動」先進事蹟報告團成員並座談是一碼事呢。而且溫家寶賀國強作出什麼指示呢?是支持還是反對,新聞中也沒敢交代。


此頭條新聞裏兩篇的
內容比重!
這個頭條新聞的作法與薄熙來3月9日在重慶代表記者會的發言很類似,薄熙來在記者會上說胡錦濤會去重慶的,而且會支持重慶的做法。這話的意思就是他們謀反後,刀架在胡錦濤的脖子上,胡不得不去重慶。

在周永康接見公安機關「清網行動」先進事蹟報告團成員的新聞裏,他公開反對中央給各級政法委定下的課題「幹什麼」「怎麼幹」。周永康說,「一要堅持把羣衆呼聲作爲第一信號。什麼治安問題突出、哪裏治安不好,羣衆最清楚。」「二要堅持專羣結合、依靠人民。在「清網行動」中,正是由於各界羣衆的支持幫助,使一大批逃犯相繼歸案,充分展示了人民的強大力量。」周永康在講話開頭和結尾都掛上胡錦濤,開頭說「周永康強調,各級公安機關要以胡錦濤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指示爲動力,」結尾說「始終同以胡錦濤同志爲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實際行動捍衛黨的領導」。這些講話和周永康在3月26日的講話《政法委姓黨》,放在一起看,就是強姦胡錦濤,公開要求公安保衛他中央政法委書記周永康。

3月31日北京日報刊登文章《總書記不能凌駕中央之上》,同一天人民日報發表《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的總基調》。4月6日新華網這個頭版頭條,周永康李長春血債派不但把自己的屎盆子扣到胡錦濤頭上,而且挑破4月3日胡錦濤帶領政治局常委們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的假和諧。

胡錦濤越是要對外表現和諧,他們非要表現出不和諧。爲什麼?十八大,別的不說,薄熙來已經下臺了,周永康因爲年齡問題,肯定要下臺。周永康3月26日的講話《政法委姓黨》把自己稱爲老大,泄露出江澤民已成植物人的事實。沒有後臺了,周永康必須跳出來自己幹,表面越和諧越捆住他的手腳。撕破臉,霸王硬上弓,還可以按照自己的計劃幹。這是周永康們最後也是唯一的辦法。

儘管,周永康的新聞佔據頭版頭條的十分之九,但是賞他臉、來支持的人卻少的實在實在可憐。說是公安部舉辦的報告會,公安部長孟建柱不得不來外,沒有一個有頭有臉的人物出席。每個人都躲着他,不想跟他一起送死。確實,老江都細胳膊細腿兒的挺了,別人憑什麼力挺周永康,他能像老江一樣的幫忙給姘頭提升個少將,還是能讓自己留任?都不行。那誰尿他啊。

最雷人的是,談「清網」心得體會的只有廣東省汕頭市潮南區「副區長」兼公安「分局」局長陳志偉和河南省安陽市公安局殷都「派出所民警」田愛軍。

報道說,「當天,公安部舉辦了全國公安機關『清網行動』先進事蹟報告會。來自中央國家機關和北京市的750多名公安民警、幹部羣衆參加了報告會。」

抓的人都有1065個,全國的『清網行動』會議,參加者才750多名,而且都是小蘿蔔頭兒!江澤民的侄女婿再猖狂,高官沒一個來的。周永康史無前例的孤立!

周永康表現最水的是,躲在胡錦濤的新聞裏梗梗脖子,你忒孬種!△

(人民報首發)

 
分享:
 
人氣:39,812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