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在線收聽:高智晟女兒哭訴被監禁11天的遭遇(圖)
 

高智晟的女兒格格。(大紀元)
【人民報消息】(大紀元記者高凌8月26日採訪報導)中國著名維權律師高智晟13歲的小姑娘格格,8月26日上午,在騎自行車去學校的途中,突然快速拐進小衚衕,趁跟蹤的警車無法跟進,逃脫了警方控制,向外界哭訴了母子三人11天來的遭遇。目前孩子暫時住在了高律師的朋友家中。國內人士分析,外界的聲援和國內朋友們的勇氣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呼籲繼續密切關注高律師及家人的安危,儘快讓律師介入相關的法律程序。

格格因學校活動,每天在幾名便衣貼身監控下上下學。26日上午,格格要求騎自行車,在經過一個狹窄的衚衕時,突然快速的拐了進去,趁跟蹤的警車無法跟進的空擋,拐了幾個衚衕,擺脫了已經進行了11天、每天24小時的監控,第一次和外界取得了聯繫,哭訴了11天來母子三人的遭遇。(錄音由胡佳提供)


格格的哭訴(1)在線收聽
格格的哭訴(2)在線收聽

格格的哭訴(1)下載mp3
格格的哭訴(2)下載mp3

據格格講:警方是在8月15日抓捕高律師的同時,對高律師的家進行了搜查,將高律師家裏的電腦、相機、攝像機、幾部手機、高律師的文章資料,包括家裏的已經廢棄的銀行存摺全部抄走,只給耿和母子三人留下了一臺電視。

格格講述,耿和曾經絕食絕水3天進行抗議。爲了儘可能不連累朋友,耿和把沒有抄走的一些有文字的紙、證件撕碎,放在兜裏,每天就着飯全部吃了下去!「媽媽那幾天吃的肚子都發脹……」

自15日起,高家便住進了近20名警察,24小時三班倒,每班5人,4女1男。格格說「他們每天三頓下館子,錢不夠了,他們就帶剩菜給我們吃……我覺很噁心,因爲是他們吃剩下……」「他們成宿的看電視,特別影響天宇睡覺……」

10天當中,耿和帶着2歲的小天宇只出玩了兩次,「是因爲天宇哭得特別厲害。天宇拿着他的小鏟子要出去和朋友玩土,每次都是自己開門就出去了,但是他們把門從裏面鎖上了,天宇打不開,哭得沒辦法,才讓出去的……」

格格最傷心的是:「他們穿着鞋就踩到地毯上!我爸爸愛乾淨,他們踩我爸爸的地毯,我很傷心,還不讓我們收拾……」

爲了保護自己的「遊盤」(USB),這個13歲的女孩兒不得不忍着不去上廁所……但是,過後,她的遊盤仍然被警察拿走了……

當騰彪和焦國標去看她們的時候,便衣告訴指騰彪和焦國標對孩子:就因爲這些人,你爸爸才出事,他們害了你爸爸,他們是壞人……格格說:「我聽了,心裏很難受,我不知道怎麼和他說……」


高律師夫婦和兩個孩子。(大紀元)
格格哭着說:「高天宇最可憐,他最喜歡喝牛奶,這十來天卻不得不喝奶粉,每次都鬧得大哭……我還行,已經看了我爸爸10幾年了,天宇太可憐了,他只有2歲,要是我爸爸被抓起來,他那麼小就再也看不到爸爸了……」

據孩子講,警察拿走了高律師家全部存摺,媽媽現在只剩下300元了。「媽媽幾乎每天都在哭,吃不下飯」……

格格希望「爸爸快點回來,能帶着我和天宇出去玩……我爸爸要是在家,關我們多少天都沒事……我爸爸身體也不好,媽媽身體也不好,還得帶着小天宇,我很想回家幫幫媽媽……」

知道孩子要開學,耿和告訴13歲的女兒:「能跑你就跑……」,並告訴了孩子去找哪些人,「找不到你也別回來,隨便住那兒……」

昨天,晚上5點10分,在高家住了11天的便衣退出了高家。耿和可以在警察的跟蹤下出門買菜。格格目前被高律師的朋友收留,耿和帶着2歲的小天宇留在家裏,樓道里面和樓下依然是看守的便衣……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6/8/26/41451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