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海洋最深处的生命令科学界重新思考:生命从何而来?
 
周正
 
【人民报消息】据路透社2005年2月4日报道,在地球海洋最深处,科学家们发现许多生物的存在。在这些单细胞生物中,许多是科学家以前没有认识到的。

报道中说,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的挑战者深渊(Challenger Deep)的底部距离海面约有11公里。科学家们在那里发现了许多种叫作有孔虫(foraminifera)的生物。有孔虫属浮游生物,科学家们通常在海洋的表面发现。

Hiroshi Kitazato是日本海洋地球科技局的研究人员。他介绍说,“从物种上来说,我们从挑战者深渊发现的所有物种都是很新的。”尽管这些生物与已知的有孔虫在外形上相似,但内部结构却不同。该研究结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Hiroshi Kitazato表示,他对那儿有如此多的有孔虫感到吃惊。由于水的深度,那儿的压力大约是一般大气压的1100倍。

科学家们也注意到尽管许多有孔虫有硬壳,这些新发现的物种却没有。科学家们在附近稍浅的水域中也发现类似、但不相同的物种。

2002年7月29日的美国《时代》杂志刊登了一篇题为“生命从何而来”的文章。介绍了一些以前人们认为不可思议的生命的存在形式。比如,微生物能在难以想象的环境下生存,这包括沸水、极度严寒、辐射和有毒的化学物质等等。这些发现在科学界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地球上最恶劣的环境可能莫过于大洋底的热水喷口了。这些海底的裂缝处喷出约400摄氏度的高温岩浆状物质,而且经常伴随着硫化氢、砷、铅等有毒物质。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也存在着生命。这些微生物就在这种严酷的环境下生存、繁殖。

相比之下,冰天雪地的南极则是另外一个极端。地质学家从那儿地表厚厚的冰层向下勘探约三公里处会遇到一个地下湖,被称为复斯图湖 (Lake Vostok)。它的大小和美洲的安大略湖(Lake Ontario)相近。这儿尽管水温极低,而且缺少阳光和外来的养分,却是细菌等微生物的聚居之地。科学家们对此很感诧异,因为谁也没有想到这儿会有生命存在。

上面提到的只是几个例子,实际上在过去的几年里,有关这类生命的新的认识和报导不断出现,层出不穷。科学家们发现的大量这种实例,都是在教科书上认为根本不可能出现的地方,比如高温、深层地下、高浓度盐水、有剧毒金属、高放射性的地方,等等。

在过去,这些领域通常被认为是奇谈怪论,也很少有人去研究。然而,随着新的证据不断的涌现,渐渐地这在科学界引起了一场观念的更新,人们开始重新思考着生物学中一个最根本的问题,那就是:生命从何而来?

而且,生物学家发现,虽然这些微生物与细菌有些类似,但实际上它们与已知的细菌差异很大,用达尔文的进化论也很难解释。就此,有科学家认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可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这也给科学家们探索外星生命提供了一些思路。人们以往总是认为,生命的存在对环境要求很苛刻,现在的这些发现打破了这些框框。说不定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就有生命存在。

参考资料:

Organisms Found in Deepest Part of Ocean
http://story.news.yahoo.com/news?tmpl=story&cid=1894&ncid=1894&e=11&u=/ap/20050204/ap_on_sc/deepest_life
http://mhwz.net/articles/26-shengmian.htm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5/2/12/34474.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