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三十二面金牌! 中國面臨一個史無前例的財政大黑洞 (圖)
 
作者:百志
 
【人民報消息】中國運動員在本屆奧運出盡鋒頭。三十二面奧運金牌讓中國登上世界體壇的第二把交椅。不過,中國體壇在金牌的背後,卻暴露出畸形發展的生態。人們不禁疑問,除了面子之外,這些金牌到底對中國有多少作用!

*金牌經濟學*

最簡單的方式是計算每面金牌的成本。按照機會成本的思維,這意味著,每面金牌損失了多少用在其他建設的經費。

根據統計,光是按照中國國家體育總局的預算支出來看,中國四年來爲了準備希臘奧運,至少花掉了二百億人民幣。除以總金牌數,平均每塊金牌花掉約六億多人民幣。這還不包括興建運動場等設施的開支,也不包括各種相關軟體的投入,更不包括許多難以估計的支出。

目前,全中國有一千三百多名運動員由國家包養。所以,二百億除以一千三百的話,每人每年平均需要投入一千五百萬元。如果我們把早期培養運動員的費用也算在內的話,一枚金牌所花費的費用將遠遠高於這個數字。

我們提供幾個數據來比較:中國培養一個優秀的戰鬥機機師,每年花費約一百萬元。一所希望小學的費用約爲二十萬元左右。那麼一面金牌可換成幾所希望小學?挽救多少學生成爲文盲?

投入這麼多錢,中國的射金率如何呢?

從得牌效益來看,中國平均每2063萬人才拿下一面獎牌,高於印度甚多(13億人才產生一面銀牌)。按照這個標準,臺灣每460萬人拿下一面獎牌,可是比中國大陸有效益得多。不過,臺灣可沒有像中國投入這麼多的社會成本!

*爲奧運支出的財政黑洞*

如前所述,老百姓共花了二百億人民幣買了三十二塊金牌(僅計算中國國家體委的預算)。只有這樣嗎?非也非也!老百姓不只爲金牌買單,還得爲中國官員組成的龐大的奧運「考察團」與「觀摩團」買單!所謂,觀摩團除觀摩奧運比賽外,還遊覽希臘風光。考察團考察的也基本上是這兩項內容。

這些團有幾項特徵:其一、很多人不懂英文(怎麼考察?);其二、有些是加油團兼旅遊購物團;其三團分檔次,公費支出。

據報導,某市前後就來了四批考察團。而且,還不是隻來一次,他們聲稱「爲了辦好奧運」要爭取每年出國考察。據報導,某個普通檔次的中國考察團,四天的行程,每個人平均花費十七萬人民幣。

這樣的考察團,前前後後到底有多少人呢?希臘負責簽證的官員不願透露。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這些人的錢應該算是遺漏的「金牌的成本」之一。

值得追蹤的是,除了這些考察團之外,到底有多少官員以奧運之名自肥的。這些應該算是金牌的成本之一,帳且記在北京奧運頭上!

*斯巴達式的訓練,只爲求金牌*

問題是,中國支出這麼多錢,也奪下這麼多的獎牌。可是,中國人的運動風氣卻不是全民的,國家的形象也沒提升多少!

原因出在中國爲了奪金,體育制度長期畸形!

根據了解,中國各地體校招收五歲左右的兒童,然後把有潛質的送到省市級體育中心,作斯巴達式的訓練,優秀的再被送往國家隊集中培訓,由政府負責包養。

也就是,中國的運動員其實算是中國「面子外交」的政策下,一個個爭奪金牌的機器。目前,全中國有約超過二十萬運動員,當中只有一千二百人能進入國家隊,其中只產生出三十二面金牌。

然而,競爭是無情的。被淘汰的運動員,再也不會得到政府的資助,只能自行到社會謀生。可是,這些專業運動員離開運動場,便像失去羽翼的老鷹,他們多半處境可憐。這些運動員往往由於身體遭到運動傷害,受到疾病纏身而成爲社會的負擔。

據媒體報導,遼寧大力士才力共拿了四十個全國冠軍、二十個亞洲冠軍。可是,退役後就在貧病中死去。

參照美日的體育經驗,中國的體育發展明顯是畸形的。美日的運動員分佈呈現金字塔型,金字塔的底端,不是精挑細選的娃娃軍,而是散佈全國的學校運動隊伍;金字塔的中端是社會企業支持的業餘選手;金字塔的頂端則是職業選手。

而中國的運動員,卻佔總人口的極少部分。這樣的體育發展政策,好像是專門培養「賽馬」、「鬥犬」等競技工具,本質上是與運動精神相違背的。

其實,國際間的奧運金牌戰,是來自冷戰時代的思維。中國目前沿用的這套「斯巴達式」的方式,也是承襲自前蘇聯等東歐國家。如今,中國雖在金牌數上名列第二,卻未必帶來相應的尊重。

*北京奧運成本更大*

雅典奧運終於是過去式了。不過,北京奧運將在四年後舉行。如果,中國政府依舊是按照這個路子去走,中國人的荷包不知還要損失多少個億?

這次奧運就是一個先例!希臘爲了辦這次奧運,大概得要虧損六十億美元。原因諸多,主要是興建體育場的浪費與保安費用。

回過頭來看北京奧運,亞洲盃足球賽出動了五萬名警察沿途站崗!而且,北京上訪的人日益增多,被強制拆遷戶的民怨也日益累積。真不敢想像,北京奧運該付出多少「保安費用」!

其次,中國經濟觀察報報導,北京奧運會正著力「瘦身」。國家體育場「鳥巢」工程暫停施工;「水立方」的設計方案也正在調整,不排除拆除重建的可能;五棵松籃球館的方案也在修改。

這些錢,不知是否合理地規劃過?如果事前曾精密評估過,爲何又中途「瘦身」?「重建」?「更改設計」?這些難道不是浪費?

這還不算進中國官員的各種巧立名目,藉奧運之名貪污揩油。

仔細一想,中國人不應該沈溺於「辦奧運」的美夢,而是該算算美夢背後,人民得花多少錢?值不值得花這麼多錢?以及這些錢花到哪去了?

三十二面金牌,雖然看似輝煌,絕不可以成爲人們鬆弛警戒的理由,而使中國面臨一個史無前例的財政的大黑洞啊!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4/9/1/32396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