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中國郵政新出成語郵票 借古諷江?
 
【人民報消息】中國國家郵政局以「成語典故」爲題,發行一套包括「鷸蚌相爭」 、「邯鄲學步」、「葉公好龍」、「濫竽充數」的郵票。在現時江澤民和胡錦濤關係備受關注的時候,這套郵票難免引發外間相當大的想像空間。

亞洲時報曾慧燕3月31日報導說,中新社報道,中國國家郵政局以「成語典故」爲題,發行一套四枚特種郵票,定於4月2日發行。《成語典故(一)》特種郵票1套4枚。

中國的成語多不勝數,國家郵政局偏偏選了四個屬貶義的成語,不少中國百姓都嘖嘖稱奇。

「鷸蚌相爭」解作雙方相爭,卻讓第三者坐收其利的意思。近期外傳中央軍委會主席江澤民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有「微妙互動」,例如胡錦濤強調要「依法行政」,被指是諷刺中央軍委會主席江澤民企圖垂簾聽政;去年中國成功實現載人飛船上太空,江澤民2003年11月07日舉行首次載人航太飛行圓滿成功慶祝大會,想要獨領風騷;胡錦濤卻在慶祝大會點破,全個「863」 載人航太計劃其實是由鄧小平拍板。在去年年底中國憲法修改工作將進入法定程序的關鍵時刻,兩派專家日前展開了公開的辯論。挺胡的一派指「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超越憲法」。而挺江的一派則認爲「憲法修改要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並指「西方某些敵對勢力對於社會主義中國,企圖實施西化、分化戰略圖謀」。

「邯鄲學步」的故事源於戰國時代,後來用作比喻只知道盲目地模仿別人,結果連自己原來的技能也丟掉的人。有人認爲中國現在正慢慢學習走資本主義路線,情況即如邯鄲學步中故事的燕國少年。

另外,「邯鄲學步」,也令人聯想到江澤民的幾件趣事。今年春節江澤民往深圳考察,他這這南巡每每被用作跟鄧小平92年的南巡之行相提並論。鄧小平在12年前猴年春節,表示「誰不改革誰要下臺」,把改革事業再一次帶活。江澤民也在2004年1月31日來到深圳中國民俗文化村,卻是大跳民族舞,並即興吟出一副對聯:「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被形容爲口味愈來愈「通俗」。

「濫竽充數」形容沒有真正才幹、混在行家裏的人。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中國官場禁之不絕的假文憑、假證件,可謂最適合不過。近年中國官員花錢買學歷的奇觀處處可見。部分官員爲了升官,不惜花錢買學歷,其至有官員聲稱「只要交錢,要啥文憑有啥文憑,連學士、碩士學位證書都有」。

雖然中國大學生網已於2001年12月設立「全國高等教育學歷證書網上查詢系統」,希望杜絕普通高校、成人高校、網上大學、軍校等學府的假文憑出現,然而據稱「作用並不大」。

另外這句成語不免令人聯想到了江澤民的「三個代表」。中共歷史上,毛鄧均有大量理論著作作爲他們思想理論的基礎,而現在江澤民這簡單的「三句話」卻被拿來作爲指導全國黨政軍的重要思想而與毛鄧思想理論並列,以致連江澤民的親信們在背地裏都把這當作笑談。

「葉公好龍」 比喻表面上愛好或支持某些事物,但實際上並非真正愛好它,又諷刺講一套、做一套的人。這句成語,不免又讓人聯想到江澤民提的「三個代表」理論。「三個代表」其一即「先進文化」;現今對「先進文化」的定義,不外乎民主、人權和互聯網。中國向來聲稱要發展知識型科技,然而觀乎中國封殺網絡言論的程度,這種段段設卡的態度,未知是否可被稱爲「葉公好龍」?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4/3/31/30543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