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新華社和人民日報疏忽了統一口徑(圖)
 
 
【人民報消息】亞洲時報焱樺6日撰文報道/或許大家都被同時期出現於雲南的皇家馬德里搞得目眩了,中國內地官方媒體在雲南大姚ƍ.21'地震搶險排危工作捷報頻傳上,似乎疏忽了統一報道口徑,竟弄出了兩大官方媒體"基本"捷報日期相差12天的笑話。笑話和捷報背後,亞洲時報在線現場見證實際災區救災情況,實在非常強差人意。

中國官方新華通訊社7月25日報道:"經過3天夜以繼日的艱苦工作,通往雲南大姚地震災區震中曇華鄉小興廠村的公路25日已全線貫通,村寨危房已基本拆除,重災區的災民全部入住防震棚,傷員得到妥善安置。抗震救災第一階段的搶險排危工作取得勝利……"

中共中央黨委機關報《人民日報》本週二(8月5日)報道:"經過連日艱苦奮戰,雲南省大姚縣地震災區的應急搶險任務基本完成,當地幹部羣衆正緊張有序地開展各項恢復重建工作……"

兩文來頭都不小,按說可信度毋庸置疑,而且兩文都不忘秉承了內地災情報道的一貫傳統--不管搶險成效如何,一律先自戴一頂"艱苦奮戰"的帽子,救災的實際情況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準時到位,出成績",也就鬧出了搶險排危捷報日期相差12日的天大笑話。

更大的笑話是所謂"取得勝利"。亞洲時報在線記者上週二[7月29日]在石羊鎮受災較輕的寶蓮村佈告欄上了解到:該村大概有300多戶,該村災民直到7月28日才領到上級政府撥下的物資,共500公斤大米、12頂帳篷,且只給村裏20幾戶房子倒塌已沒法住人的村民,其他人就只能自行解決。另外,還分發了2噸水泥來修復該村兩個地震中受損的灌溉之用的小河埂。但該公佈絕口未提"死者家屬可得相當其年收入的1,000元補償金"的發放情況,實際情況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翌日,亞洲時報記者在曇華鄉看到:鄉政府前的一塊空地上,四五十頂成片的賑災臨時帳篷間,不少災民忙碌穿梭搬運石塊,在帳篷間泥濘的間隙鋪出一條小路以方便進出。一位正在帳篷邊忙著採收花椒的小女孩說,現在每天吃土豆,還算飽,但鄉上告他們還要在這個"臨時家園"住到過年,至於幾時重建家園還是個未知數。另外,鄉政府旁的供銷社前可以前面領取賑災物資--餅乾和生產工具。看來,他們是要打一場持久戰了。

另外,據中央電視臺報道,"7月27日起,雲南大姚縣政府開始對在地震中倒塌和受損的83所中小學校進行清理,並著手建設臨時校舍,將保證災區所有學生在9月1號新學年開始時按時入學。"

而亞洲時報記者於中央臺報道後兩天在曇華鄉了解到。在此次ƍ 1'大姚地震中痛失家園,曇華鄉中心學校一工作人員領著鄉里領導剛看罷受損校舍,當問及政府會否給錢建房,他一臉的無奈:"自己建,政府管不來那麼多。鄉中心學校房也塌了不少,這麼久了,現在連一塊紅白藍布也沒有,開學還不知道怎麼辦呢……"照這個進度,83所中小學校9月1號按時入學可能性也不大。

回顧近來雲南大姚地震報道,滿眼是"初戰告捷"、"樂觀面對震災"、"人性的勝利"這樣自我安慰式的文字,安定鼓舞人心無可厚非,但媒體若是隻一味追求"出現主義",其報道在民衆心目中的公信力就會大打折扣,反而渙散了民心。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3/8/6/27408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