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這條新聞何以不上頭版頭條?
 
傅國湧
 
【人民報消息】8月26日下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考察中央電視臺時指出,「電視宣傳要更多地展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成就,電視鏡頭要更多地對準羣衆,電視報道要更多地反映廣大羣衆的意願,電視節目要更多地創造廣大羣衆喜聞樂見的內容和形式。」如果僅此而已,這四個「更多」除了讓我們想起前些時候的「三貼近」以外,也不會有別的感想。好在四個「更多」之後,溫家寶指出「要加強輿論監督,揭露各種不良現象,對政府工作提出批評建議,促使各級政府改進工作。」這才是他此番講話的亮點,足以讓我們眼睛爲之一亮,堂堂政府首腦罕見地就輿論監督問題發表講話,「歡迎對政府工作提出批評」,無論怎麼看都是個大新聞,值得所有的媒體大書特書,廣而告之,使舉國上下莫不家喻戶曉。

按常理推斷,這樣的講話理應在中國成爲頭版頭條新聞,可是今天的許多官方報紙上竟然連這條新華社消息的蹤影都找不到(包括黨報),即使刊出這條消息的報紙,也只是在「中國新聞」版的一個並不顯著的位置,不留心或許就被忽略了。

溫家寶「歡迎對政府工作提出批評」,我們自然不能懷疑他的誠意。假如每個公民都能本着善意、責任感、建設性,真誠地對政府工作提出批評和建議,這不僅有助於政府工作的改進,使政府真正落實「執政爲民」的口號,而且有利於樹立起公民對政府的信心,與盲目的、無條件的讚美、虛僞的套話、大話、空話相比,批評更是一種負責任的體現。

偌大的國家,十幾億人口,各種問題叢生,什麼三農問題、工人下崗問題、官員腐敗問題、政治改革問題,還有那麼多不可預測的天災人禍,政府工作中有缺點、有失誤其實並不可怕,怕的是在一種封閉、陳舊、僵化的觀念支配下,不許批評,容不得任何批評,把一切批評意見拒之門外。沒有批評,並不意味着問題就不存在了。對政府工作進行批評是正常社會的正常現象,公民批評政府恰恰是對政府信任的表現。政府歡迎批評,是一個政府自信的表現。一個不允許批評的政府不是一個好政府,更不可能公民自己的政府。相反,一個歡迎批評的政府是可愛的,無論工作中還有這樣、那樣的不足,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最終會贏得民間的支持和信賴。

假如公民對一個政府失去了任何信任,往往連批評也懶得批評了。記得儲安平先生辦著名的《觀察》週刊時說過一番沉痛的話,值得今天的當國者引以爲戒:「政府雖然怕我們批評,而實上,我們現在則連批評這個政府的興趣也已沒有了。即以本刊而論,近數月來,我們已很少刊載劇烈批評政府的文字,因爲大家都已十分消沉,還有什麼話可說?說了又有什麼用處?我們替政府想想,一個政府弄到人民連批評它的興趣也沒有了,這個政府也就夠悲哀的了!」

在這一意義上,溫家寶「歡迎對政府工作提出批評」的講話值得我們爲之歡呼。遺憾的是,樣一條重大新聞何以沒有成爲頭條頭版,其中原因難道不讓人費解嗎?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3/8/30/27726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