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北京封鎖信息的雙重危害──大陸網上掀起仇恨香港的狂潮
 
作者:劉曉波
 
【人民報消息】董建華赴京述職,受到高規格接待,今晚新聞聯播的頭條,央視報道了胡溫分別會見董建華,其講話也大都是官樣文章,諸如讚揚「一國兩制」和「港人治港」的成功,強調香港的社會穩定和經濟復甦,肯定董建華的工作並支持他繼續執政,全力幫助香港度過經濟難關等等,似乎香港並沒有發生什麼大事。

如此官樣表態與香港本身的事態極不協調,只能讓親歷過23條危機的港人感到荒誕,讓不了解真相的大陸人繼續受騙上當,再次凸現了北京政權的內在虛弱。而不敢讓大陸民衆了解真實的香港,只能繼續加深大陸人對港人的誤解,實在是對兩地關係的最大傷害。

本來,既然是同一個國家,同歸北京政府管轄,中共政權沒有任何理由在信息交流上阻隔兩地。兩地之間的充分信息交流,有利於消除百年分離所造成的陌路和誤解,儘快建立起互諒互信互助的良性關係,對港人、對大陸人,乃至對整個大華人區,皆是莫大的福祗。然而,一國的兩地仍然被置於獨裁黑幕之下,彼此之間缺乏最低限度的了解和溝通,必然導致互信的空白和彼此的誤讀。

在大陸的幾大門戶網站,瀏覽網民關於23條的評論,信息的嚴重殘缺造成大陸網民對港人的嚴重誤解,建立在誤解基礎上的對港人的指責,不僅佔有很高的比例,而且與官方所持的理由基本一致:1,國家利益高於個人權利;2,社會穩定高於維護自由;3,經濟復甦高於政治訴求;4,「一國」高於「兩制」;5,指責港人的自私和忘恩負義;6,批評香港的特殊地位和港人的特權意識;7,指責港人被一小撮敵對分子和國外反華勢力所利用;8,沒有祖國大陸就沒有香港的未來。這種傷害是深層的,特別是被黑幕籠罩的大陸民衆對港人的偏見,甚至到了咬牙切齒的仇恨程度,如有些網民出語蠻橫而霸道,比如「不支持國家安全的就滾出中國領土!」「我建議:立即解放香港,是實行『一國一制』的時候了。」(見新浪BBS)

23條之爭的實質,本來是獨裁政府及傀儡港府強行貫徹其權力意志與港人奮起捍衛自治權利及公民自由之爭,而中共的信息封鎖和輿論誤導,把維護獨裁權力與捍衛個人自由之爭,歪曲爲國家利益與地方利益、國家主權與特區特權之辯,正如中共把中美之間的制度之爭歪曲爲民族之爭一樣。這樣的歪曲,等於在兩地民衆之間製造誤解和仇恨,特別是製造大陸民衆對港人的仇恨,既是對港人的侮辱,更是大陸人的自戕。如此毒化大陸人的靈魂和傷害兩地民衆利益,絕非港府和北京當局之間的官方合作所能彌補的,最終也必將導致北京政權的治港政策的失敗。比如,九七之後,北京政權爲了維護其救世主姿態,一味要港人珍惜當家作主的民族尊嚴,而很少尊重港人極爲珍惜的個人尊嚴;一味強調中央政府給予香港的經濟優惠,卻很少提及香港對大陸經濟發展的巨大貢獻。久而久之,如此不對稱、不公平的意識形態灌輸,不僅招致港人對自封爲恩人的傲慢姿態的強烈反感,也導致大陸民衆對於港人的傲慢──以恩人自居,以祖國母親的名義指責港人是「忘恩負義的不孝子孫」。

儘管,北京現政權在應對港府執政危機上,沒有進行強硬的干預,而是始終保持著明智的低調,默認了董建華對民意的讓步,在某種意義上,也就等於承認了江澤民時代治港政策的失敗。但是,胡溫對董建華的高調支持和對內仍然進行嚴格的封鎖信息,又讓人不能對其未來的香港政策抱有樂觀的期望。正是基於此,香港政治民主化的前途,也只能寄希望於香港的民間努力。

2003年7月19日於北京家中

作者爲自由撰稿人,評論家

——原載《觀察》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3/7/22/27207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