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美国之音:从布什访华看美中未来关系
 
【人民报消息】布什将在中美邦交正常化30周年访问中国。在中美邦交正常化三十周年即将到来之际,美国现任总统布什将访问中国 。

  法新社星期五的消息说,白宫派出的先遣工作小组将于下星期一抵达北京,为布什二月二十一日到二十二日的访问进行前期准备。

  白宫上星期宣布:北京之行是布什访问亚洲 多个国家的一部分,抵达北京之前,布什还将访问日本和韩国。观察家们表示:布什选择在中美邦交正常化三十周年纪念日当天访问中国,并非巧合。

  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一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同当时的中国领导人毛泽东会晤,从而使处于隔绝状态的中美关系解冻。

  美国总统布什预计下个月21号到22号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分析人士认为,此次访问的议题将会显示美中关系未来的走向。与此同时,对于布什行政当局来说,反恐怖仍然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

  911使美中关系暂时缓和

  30年前的2月21号,当时的美国尼克松总统和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会晤。整整30年后的2月21号,现任美国总统布什将二度访问中国。尽管九一一事件后,表面上美中关系得到改善,但是,双方在人权及台湾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中国问题评论员林和立说:“总的来讲,从九一一事件之后,美国跟中国在反对恐怖主义方面合作,起码气氛比2001年年初时要好一点。北京觉得布什可能会暂时放弃单边主义,愿意与其它国家研究国际问题。美国跟中国在许多的领域,包括情报交换,包括有可能美国联邦调查局在北京成立一个分局。

  林和立说,其它例如武器扩散问题,美中也形成了某种机制,定期举行会谈。但是,相对于90年代克林顿政府,北京还是觉得布什跟台湾的关系比较密切。

  林和立:“布什在2001年初时已经说明,假如大陆向台湾动武的话,很可能美国会出兵去干预等等。北京许多军事及外交智囊也觉得布什跟他的主要智囊可能还是受冷战思维影响比较严重。所以,他们觉得华盛顿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围堵中国。”

  江泽民借布什提高声誉

  布什原定去年访问中国、韩国、日本三国。由于九一一事件,布什取消了北京之行。但是,布什还是按期出席了在上海举行的APEC非正式首脑会谈。林和立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中国对布什访华抱有期望,除了重申中国方面在台湾问题的立场之外,还希望在今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前,提高江泽民的声誉,这在政治上相当重要。

  林和立认为:“十六大可能在今年九月或者十月召开。那么美国总统布什访问北京对江泽民个人的威信来讲是很重要的。尤其江泽民觉得,他自己的重要的贡献就是在外交方面。包括中国对美国的外交成果。所以,即使在象征意义方面,两国元首可以表示有善姿态,那么将会提高江泽民个人在国内的声誉。”

  反恐是布什北京行主题

  目前美国同中国的主要分歧除了台湾问题就是人权问题。但是,这次美国总统布什访问北京,最主要的还是反恐怖主义问题。

  林和立:“其实在具体的问题来讲,象美国比较关注的人权问题上,中方可能会作一些象征性的让步。比如说,布什访问前一两个星期,中国可能会释放一两位异议人士等等。可是具体的双方让步的空间不很大。不过,这次布什去北京从美国的观点来讲,最重要的还是讲反恐怖主义的问题。”

  林和立认为,美国虽然在阿富汗取得了比较快的胜利,把塔利班赶下了台。可是,华盛顿明显是想把反恐怖主义的斗争扩展到许多不同的国家。包括最近一两个星期在亚洲的菲律宾和新加坡,也有可能扩展到伊拉克。华盛顿希望,起码中国能表示不反对美国在其它不同的国家展开反恐怖主义的行动。这是美国比较关注的。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2/1/19/18502.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