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絕無僅有:江澤民短期發佈五個內容差異大的網絡法規
——對網絡進行管制不能違反憲法和法律
 
王小寧
 
【人民報消息】10月1日,政府有關部門公佈了《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該管理辦法還明確規定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不得製作、複製、發佈、傳播九類訊息:

  一、反對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

  二、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祕密,顛覆國家政權,破壞國家統一的;

  三、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

  四、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的;

  五、破壞國家宗教政策,宣揚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六、散佈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

  七、散佈淫穢、色情、賭博、暴力、兇殺、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

  九、含有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其他內容的。


  其後,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和信息產業部又聯合發佈了《互聯網站從事登載新聞業務管理暫行規定》與《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其禁止內容與上述規定相同。

  再以後,有報道說:全國人大常委會將作出關於網絡安全和信息安全的決定,這項決定對利用互聯網犯罪的十五種行爲追究刑事責任。

  這十五種行爲是:

  一、違反國家規定,侵入國家事務、國防建設、尖端科學技術領域的計算機信息系統;

  二、製作、傳播計算機病毒,設置破壞性程序,攻擊計算機系統及通信網絡,致使計算機系統及通信網絡遭受損害;

  三、違反國家規定,擅自中斷計算機網絡或者通信服務,造成計算機網絡或者通信系統不能正常運行;

  四、利用互聯網造謠、誹謗或者發表、傳播其他信息,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或者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

  五、利用互聯網竊取、泄露國家祕密、情報或者軍事祕密;

  六、利用互聯網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

  七、利用互聯網組織邪教組織、聯絡邪教組織成員,破壞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實施;

  八、利用互聯網進行詐騙、盜竊;

  九、利用互聯網銷售僞劣產品或者對商品、服務作虛假宣傳;

  十、利用互聯網編造並傳播影響證券和期貨交易的虛假信息;

  十一、在互聯網上建立淫穢網站、網頁,鏈接淫穢站點,提供淫穢站點鏈接服務,或者傳播淫穢書刊、影片、音像、圖片;

  十二、利用互聯網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

  十三、非法截獲、篡改、刪除他人電子郵件或者其他數據資料,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祕密;

  十四、利用互聯網侵犯他人知識產權;

  十五、利用互聯網損害他人商業信譽和商品信譽。


  兩年前有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其中第五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國際聯網製作、複製、查閱和傳播下列信息:

  一、煽動抗拒、破壞憲法和法律、行政法規實施的;

  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的;

  三、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的;

  四、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實,散佈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的;

  六、宣揚封建迷信、淫穢、色情、賭博、暴力、兇殺、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八、損害國家機關信譽的;

  九、其他違反憲法和法律、行政法規的。


  中國政府在這麼短的時間裏,居然發佈了五個內容差異很大的關於網絡內容的法規和行政法規,這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實際很多網絡公司和大學的要求比上述法規要嚴得多,有的乾脆就不準批評黨和政府,不準討論國事,甚至不準涉及政治。

  在以上規定中,全國人大常委會將作出關於網絡安全和信息安全的決定,提到的十五條內容,是基本符合中國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而其他法規則有不少問題。

  對網絡進行管制,這並沒有錯。網絡上不能什麼內容都登。限制這些東西,如:煽動抗拒、破壞憲法和法律、行政法規實施的;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的;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的;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的;捏造或者歪曲事實,散佈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的;宣揚封建迷信、淫穢、色情、賭博、暴力、兇殺、恐怖,教唆犯罪的;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內容,是沒有什麼人會有異議的。

  很奇怪的是,世界各國都禁止宣傳法西斯主義言論,對言論管制最嚴格的中國,卻對此不做禁止,在各種媒體上經常可以看到此類言論。

  分歧其實是在對政治內容的限制上。任何一個民主政體國家都不會對憲法、法律規定不能發表的以外的政治內容加以限制,而中國則不同。

  在以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中有不準出現「損害國家機關信譽」內容的規定,就是違反憲法的。憲法第四十一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於任何國家機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公民對國家機關進行批評是不可能不損害國家機關信譽的。這個道理誰都明白。

  在這裏還應指出批評和攻擊是沒有界限的。1957年很多知識分子、青年學生是響應中共中央關於幫助共產黨整風的號召,給所在單位的黨支部書記或中共黨員提了意見,貼了大字報,最後都被認定惡毒攻擊共產黨,打成了右派,被專了二十二年的政。這次上述三個法規將其改爲:「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就比較合理合法。國家機關並不等同於國家。按孫中山先生的定義,國家是國土加人民,而國家機關則是管理國家的機構。

  上述三個行政法規又做出了禁止「反對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散佈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含有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其他內容的」的言論的三條的規定。對於這些規定,很多人提出了反對意見。

  「反對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這又是一個可以任意解釋的內容。法規的制定者實際想把反對所謂的「四項基本原則」(社會主義制度,人民民主專政,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中共黨的領導)定爲網絡禁止的內容。但這是於法無據的。憲法中實際只有四項基本原則中的兩條原則,即:社會主義制度,人民民主專政;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中共黨的領導是沒有的。如果做了上述規定,實際上就違反了憲法規定的思想自由、言論自由、出版自由的原則。就是思想的專制主義(毛澤東早就講過馬列主義可以批評),在世界各國都沒有的法規規定。「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所規定的在中國建立民主政體的原則;公民有言論、出版、結社等自由的原則;人權的原則;三權分立的原則,等,也是憲法所規定的基本原則,但在官方報刊上經常有反對言論。

  「散佈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這句話如果寫爲「以散佈謠言的手段,造成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就正確了,就不會有異議了。但如分成獨立的三部分理解和解釋,就有問題了。社會上任何大的行動都會對社會有影響。必須是以非法行爲,造成社會秩序的擾亂,社會穩定的破壞的,才應被禁止。如爲合法行爲,例如在網上公佈了某一事件的真象,爲受苦的人民講了話;例如號召公民依法行使了集會、遊行、示威的權利,即使對社會秩序和社會穩定有所影響,不應禁止。一定要防止警察以防止「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爲名亂抓人,亂打人。社會的穩定是以民主政體爲基礎的。一個人民可以暢所欲言的輿論環境才能帶來真正的社會穩定。靠壓制、靠不準人說話,是不能有真正的社會穩定的。

  「含有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其他內容的」,是中國法律慣用語,是有違法理的。法律、行政法規如有規定,完全可以寫入本法規,沒有的則不違法。做這樣似是而非的規定,會被人用作擴大法律、法規禁止內容的範圍。

  轉載自《中國研究》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1/2/19/11866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