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一場中華民族屢戰屢敗的戰爭
 
【人民報訊】 新世紀伊始,又傳來北京遭沙塵暴襲擊的消息。這是一個關於國運的不祥暗示。

依我看,這實在是一件好事。否則報紙好消息太多,這裏是環境有改善,那裏是「人進沙退」,總而言之,給人的印象是:雖有環境問題,但情況已經受到控制。這沙塵暴多好啊,從天上過來,中宣部也擋不住,直接向每一箇中國人敲響警鐘。

1992年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確定了威脅人類生存的十大環境危機,第一個就是土地荒漠化。荒漠化的危害甚於水災、地震等各種觸目驚心的災難,它冷漠的擴張所毀滅的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大地與環境、社會與文明,並且很難甚至永遠無法重建。

按照官方數字,中共建政前47年間,荒漠和荒漠化的土地翻了一番半。其淨增之面積,超過28個臺灣,超過西歐五國(英、法、愛、荷、比),相當於中歐八國(波、捷、匈、德、奧、瑞等)。

具體數字是:沙漠和沙化土地從66.7萬平方公里擴大到168.9萬平方公里,淨增102.2萬平方公里,年均2.76萬平方公里,日均76平方公里。這還是37年平均數,如果再考慮到荒漠化呈加速發展,則目前每天失土可能在90平方公里左右。假設敵軍來犯,以此速度攻城掠地,佔領珠海特區、溫州及南通市區將在2天之內,佔領北海市區需3天,深圳特區和秦皇島市區4天,煙臺與連雲港市區9天,青島、福州及寧波市區11天,廣州市區也不過16天,而攻克西起官廳水庫,東到密雲水庫,北至燕山,南抵琉璃河的北京城區,也僅是2天左右。

這是一場戰爭。

這個比喻之不貼切處,是荒漠化土地並不像沿海城市寸土寸金,可比者,唯生存空間而已。中國有效生存空間極其有限,再加之人口劇增和荒漠化加速,生存空間已成國運之所繫。

一次有關荒漠化的聯合國會議提出,乾旱和半乾旱地區,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的臨界值爲7人和20人,而目前甘肅河西走廊綠洲地區人口密度已經達到每平方公里496人,最少的金昌市也有276人,數十倍成百倍地超過了合理密度。這既是破壞的原因,又是必須承受的結果。最壞的情形早已發生:它們互爲因果,形成一永難掙脫的惡性循環怪圈。

如果我們的生存空間繼續壓縮下去,誰能保證我們就一定能逃脫文明覆滅的命運?

當聯結歐亞兩大陸的絲綢之路正處於鼎盛時期,誰曾想到覆滅二字?但樓蘭、精絕等數十個曾輝煌耀眼的文明確已湮滅。

也不要說那是歷史上的悲劇:驀然回首間,非洲二十一國的大片國土不是也眼睜睜地淪爲了無人區?

荒漠化與水土流失是密切相關的。中國水土流失可稱世界之最,除了江河湖泊的水面、城鎮工廠所佔的地面,所有能夠水土流失的土地已全部在流失,而在這些水土流失的土地上,荒漠化正在繼續完成着生態環境逆演化之頂級階段:無樹、無草、無水、無土的不毛之地。正是在荒漠化的壓迫下,中國文明從西北向東南不斷遷徙,其大趨勢不可遏止,中華民族的生存空間正在迅速枯竭。我們應該提出一個似乎危言聳聽的問題了:我們還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且戰且退嗎?我們能退進太平洋裏去嗎?

——這是一場中華民族屢戰屢敗的戰爭。

其實荒漠化並非不可戰勝,只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被那由西向東的「風沙」迷住了雙眼,總是揹着「風沙」,隨着不斷推移的荒漠「前進」着 ......

(http://renminbao.com)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1/1/9/9509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