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獄級失業潮降臨!11萬學歷黨狂搶9000崗位 碩士月薪2K
古成
【人民報消息】十多萬人瘋狂擁堵、紮堆聚集,會是一個甚麼樣的超大名場面?
11萬本碩博狂搶9000崗位
這不是粉絲們齊揮行動電話燈嗨翻天的明星演唱會現場,也不是球迷們全場沸騰狂歡的世界杯循環賽,更不是新年跨年煙花秀或盛大的文化朝聖活動。
這是一場今秋剛剛進行的高校畢業生招聘會,9月中旬,黑龍江大學體育館人頭攢動、人滿為患,共11萬學歷黨瘋狂爭搶9000多崗位,平均十多人搶灘一個崗位。
本是莘莘學子告別寒窗苦讀,雄鷹展翅開啓人生新旅的美好風景線,怎就刷成了一幕宛如盲流春運、蝗蟲過境般的黑色幽默場景?
傳說中的考研考博上岸、金榜題名逆襲、知識改變命運,在職場入門首關就被無情碾壓。畢業即失業,夢碎金秋,誰能想到一場高校招聘會,竟抄襲跟進了疫情逃難糢式,開成了比拼居民瘋狂搶購蜂擁逃離的悲情都市風?
綜合大陸多家媒體報道,東北早晨的6點,天剛擦邊亮,學子們就背著厚厚的一摞簡歷,懷揣著苦澀的夢想,像是戰爭逃難似地趕往黑龍江大學體育館。7點多,門口隊伍一字長蛇,從體育館一路蜿蜒排到了地鐵站。
東北秋季的晨風已帶涼意,有人排隊兩三個小時,好不容易接近入口,卻收到「簡歷接收已滿,停止受理」的冷峻通知,開局便遭遇挫折,心生寒意。
據陸媒報道,這場招聘,80%的崗位都要求碩士起步,還有不少直接標明僅限博士和雙一流高校畢業生。有現場求職者吐槽,明明崗位標註月薪3k-5k,要求碩士及以上,一看碩士太多,招聘HR當場就抬高學歷門檻,碩士改成了博士。
高學歷已經不是職場免死招牌,碩士都要靠邊站,博士才勉強拿到職業入場卷,大專和本科只能是圍觀陪跑。這何止是學歷貶值,這就是當下讀書無用論的現實寫照。難怪知名博主戶晨風對大陸職場就業前景持悲觀態度,認為取得雅思7.5-9分的成績,其含金量甚至高於985、211高校的畢業證書。
學歷狂卷,工資狂降
更紮心的是,學歷卷上天,工資斷崖式倒退。甘肅一家企業招聘一位研究生,居然光明正大地給出了2000的「巨額」月薪。一家汽車零部件公司,招聘20名普工,學歷要求是博士研究生,工資只開了3500-5000。
據《中華網》報導,哈爾濱市圖書館的人才廣告牌上,標明只收2023年至今年的文科碩、博士畢業生,月薪一律是3000至4000人民幣;遼寧錦州文旅集團招聘祕書,要求是985、211重點大學的中國語言文學碩士畢業生,起薪只有3500人民幣。
「是金子總要發光的」,別扯了,大家都是金子的時候,就沒有金子了。2024年,做月嫂、外賣、網約車等新藍領工人掙的錢都比這多。
文科專業難覓高薪,理科生亦難言樂觀。哈爾濱市特種設備監督檢驗研究院,在人才會上招聘2025年畢業的理工科博士,月薪為4000至5000人民幣,雖然比文科博士高了1000元,但如此薪水,讓不少網友傻眼唏噓。
月薪5000元,扣除五險一金,到手就是3000元-3500元,再加上房租、水電暖、通訊公交等基本生活費用,最多剩1500-2000元,勉強混個溫飽,談及社交、婚姻、購房、生育等長遠規劃,更是遙不可及的奢望。
一個孩子從幼兒園培養到博士畢業,總時長需要27年左右,且不說父母的勞心勞力,但就經濟投資,20年的教育經費總成本得有多少錢?
根據2024年《中國生育成本報告》最新數據,中國家庭養育一個孩子從0歲到博士畢業的平均總成本約為68萬元,其中學費、課外教育等相關支出占比約34%,即約23萬元。這部分數據主要基於涵蓋公立學校為主要場景的全國平均水平,但不包括高額課外補習或私立學校額外費用。
結合中共教育部標準和高校平均數據進行估算,從幼兒園到博士畢業,平均總教育經費:約55-60萬元。如果只算純學費(不含生活支持),約30-40萬元;若包括課外培訓,可達70-80萬元。一線城市(如上海)到博士可能超100萬元。
就算你家孩子天賦異稟,30歲就博士畢業了,35歲就要遭遇職場壁壘,一個月掙5000元,扣除強制社保,不吃不喝,也只有3000元,一年5萬,20年以後才奢談教育投資回報。你要是買套房,一輩子給銀行做牛馬吧。
這工資水平,網友們直呼倒退了十幾年,換算上購買力和通脹影嚮,感覺跟20年前差不多了。
更讓人心疼的是,今年碩士畢業生的就業率可能只有44.4%,低於本科生的45.4%,大專生的就業率反而達到56.6%。高學歷的光環開始暗淡,就業路上的難關只增不減。8月份中國青年失業率飆到新高,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6-24歲城鎮勞動力失業率從7月的17.8%攀升到18.9%,重新整理了去年創的紀錄。而且這個數字還不包括在校生,這意味著實際受失業影嚮的青年群體可能更大。
可別小看這1.1%的漲幅,2025年高校畢業生達1222萬人,比去年多了43萬。按這個基數算,失業率提高1.1個百分點,就是多了134萬人找不到工作、端不上飯碗。更有網友直接喊出真實失業率可能超過70%。
經濟下行,「畢業即失業」魔咒越匝越緊
明年還會迎來更糟糕拐點,預計2026年畢業生將跳升到1593萬,比今年多了371萬,這主要基於對2004年全國出生人口,結合大學教育周期推算得出。保守估計也在1250萬到1300萬之間,無論哪一種數據,普遍共識是畢業人數將大幅增加。
高失業率直接反映了經濟硬傷。經濟走弱,崗位更多流失,年輕人受影嚮尤甚。奧肯法則表明,經濟活動減緩,失業率必然上升,而年輕勞動力的失業率尤其敏感,16—24歲青年勞動力的失業率與宏觀經濟形勢惡化的相關性更強。
物價方面,官方數據顯示,8月,中國居民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0.4%,為六個月來最大降幅,超出預期,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2.9%。凱投宏觀經濟學家黃子春認為,中國國內需求疲軟和產能持續過剩,導致通貨緊縮環境短期內不會有太大改善。
出口也不樂觀,8月同比僅增4.4%,低於預期,同時對美出口暴跌33.1%,連續五個月雙位數下跌。中美貿易戰加劇,總統川普9月25日宣布10月起對部分進口產品加徵最高100%關稅,包括建材、家具和藥品,這對中國出口美國的打擊極大。美國是中國最大單一貿易夥伴,沒有一個國家(地區)的進口市場能與美國市場相提並論。
房地產行業更是一蹶不振,跌跌不休。一線城市解除限購後,房價出現踩踏式下滑。頭部房產中介鏈家8月裁員9000人。
網友紮心總結,逃避現實的三部曲:考研、考公、考編;創業三部曲:擺攤、開店、自媒體;失敗三部曲:外賣、快遞、網約車。無論哪個方向,都是擠破頭,競爭激烈,越做越難。
「體面工作」越來越難找,「畢業即失業」的魔咒越匝越緊,學歷再高,也逃不過就業焦慮。年輕人的路真的越來越難走了。冰冷數字的背後,是難以遏制的中國經濟下行潮。
(人民報首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