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25年8月8日
發表
人氣:1,028
分享:
|
|
不尋常!新華社報導「十四五」成就不提「鬼城」(圖) |
|
周曉輝
|
 2024年4月初,網友拍攝,雄安新區猶如「鬼城」,幾乎見不到人,猶如「世界末日」的地方。(視頻截圖) |
【人民報消息】隨著中共政治局常委蔡奇8月3日看望正在北戴河休假的專家,傳遞廣受關注的北戴河會議已拉開帷幕後,中共高層在官媒上也基本開始了隱身狀態,但有關中共黨魁的報導每天都會推出,比如其對體育的愛好,其如何引領「大國外交」等。
8月5日,中共新華社推出了一篇關於「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紀實」的長篇報導,這是對過去五年中共取得的所謂成績進行一個總結。通篇看下來,當然主要還是唱讚歌,包括三年疫情都說得好似中共不曾給中國人民造成深重的災難,這自然符合中共一貫給自己臉上貼金的做法。
有意思的是,在過去五年所有的成績中,沒有一處提到雄安新區。關於城市建設,只在報導的後半部分這樣表述「城市是現代化的重要載體,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後提到了2025年7月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習近平出席並發表重講話,會議明確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城市工作目標。
而在今年7月13日的新華社報導「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發展道路」中,首先就提到了雄安新區,描述其「啟動區滿目蔥蘢,一座座樓宇拔地而起;容東片區煙火升騰,重點設施加快建設;高新區路網密織,站城、產城、綠城融合發展氣象初顯;白洋淀荷花綻放,千年秀林綠意盎然……」,並稱這座由習「親自決策、親自部署、親自推動規劃建設的高水平現代化城市拔節生長,日新月異」,是在「謀千年大計,創時代標杆」。
要知道,在2020年10月25日官媒刊發的「十三五」時期發展紀實中,在開篇不久就提到了雄安新區,描述稱「上千座塔吊,逾10萬名建設者……今年秋天的華北平原,雄安新區成為全球最大工地,每天都在拔節生長」,「,承載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未來之城呈現出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並提到2017年2月23日,習近平從中南海出發,驅車100多公里,來到這裡,發出了「建設雄安新區是一項歷史性工程」的定位。在此之後,才提到深圳特區。
根據中共央視2024年4月的報導,雄安新區三百八十多個重點項目累計已完成投資六千七百多億元;央企在雄安新區設立各類機構超過200家;還建設了公路、地下綜合館廊;雲端智慧服務等等,可謂是「成果顯著」。
2023年5月,習近平再次親自前往雄安新區,放話說,自己對雄安新區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不能心浮氣躁」。他還在河北開會,親自督促在京央企總部及子公司加快疏解(搬遷),並警告:「不能憑自身好惡,需要搬就得搬。」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在「十三五」時期由黨魁「親自決策、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新區,一個「謀千年大計,創時代標杆」的新區,一個投資巨大且在「十四五」繼續建設的新區,一個被認為決策完全正確的新區,卻沒有被寫進「十四五」五年成績中,這是不是有些反常?反常背後說明了投資雄安是個失敗的決策,不提恰恰是在否定這個決策,否定做決策之人。
此外,今年5月18日,中共官媒發布消息稱,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修訂後的《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這是時隔12年後,中共對這一條例進行修訂。《條例》共11章,增加了若干新的內容。
其中總則新增的第七條的內容是: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必須樹立正確政績觀,堅持以身作則、以上率下,嚴禁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防止重大決策失誤造成嚴重浪費,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話裡話外無不讓人聯想到雄安這個「形象工程」「政績工程」。這是否與「十四五」成績中排除雄安有著關聯呢?
從目前來看,雄安新區已是難以為繼。除了隱形的比如教育、文化氛圍等需要長期經營外,最主要的一方面是雄安地區本身並不是水源充足地區,而且白洋淀一帶生態方面脆弱,並不足以長期支撐一個龐大城市的出現。
另一方面由於地理位置低洼,雄安新區在建設時需要考慮防洪、排水等問題。2023年7月底,北京河北突降暴雨,河北涿州突然成為最新重災區,大部分市區和多個下屬鄉鎮被洪水淹沒,災情遠比北京嚴重。當時就有聲音指,這是為保雄安新區才泄洪至涿州。而不久前北京密雲水庫泄洪再淹涿州等地,原因也是如此。
因此,在北京中南海傳出權力變更後,給雄安新區降溫也是必然選擇,而一個明顯信號就是不將其納入「十四五」成績中。而一旦中共高層更迭坐實,未來雄安的命運也就註定了。
△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8/8/91753b.html |
|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