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洪灾导致密云一家养老院31人死亡,涉事养老院的墙上,留下疑是老人们挣扎求生的泥掌印。(网络截图)
【人民报消息】(人民报记者李昱报导)今年北京暴雨造成重大灾害,据官方通报因灾死亡44人9人失联,受灾人数达到30多万。尽管有专家洗地称这是极端气候。但在极端天气的背后,人祸的原因在哪?政府的失职在哪?中科院气象学博士后, 曾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气象科普委员会委员李汀做出了专业的分析。这些,可能都是普罗大众并不了解的事实真相。 今年北京的这场「超长版」的降雨,自7月23日8时至7月29日11时,跨度7天、持续147小时。7天下了一年里将近4成的雨量。强降水主要集中在北部山区,密云、怀柔、平谷、延庆受灾严重。对于官方通报的受灾死亡44人,9人失联。有很多灾民认为不可能死亡44人。这几天,有网民披露,有上百具尸体被打捞起来。 密云水库泄洪真相 对北京气象局分析造成北京强降雨的原因,网民说,目前最想听的不是专业解释,而是追问灾难来临之前,政府何为? 旅居日本的李汀在其自媒体频道中表示,极端气候是天灾,但如果政府应对不力的话,就会发展成人祸。 对有的人说,极端天气灾害很难预报,不能苛责政府。李汀表示,极端天气预报在全世界范围内确实是个难题,但要区分一个概念。 「大家一定要区分一点,就是预警和预报这两者不是一回事。简单来说,预报是提前判断未来会发生什么,比如说现在没下雨,天气预测明天要下雨,这是预报,它确实是有技术难度的。预警,更多的是在天气灾害已经开始但还不严重的时候,比如说已经开始下雨了,雷达回波上已经观测到明显的信号了,但是还没有形成暴雨的规模。那这时候来即时发布预警,提醒大家要规避风险,对于那些已经在低洼地山区的居民,就要打时间差,争取疏散转移逃生。」 李汀指出,发布预警,在现阶段政府是有能力做到的,也是职责所在。她强调,这次京津冀强降雨,政府的问题就出在密云水库泄洪前的预警发布。 据北京日报报导,7月27日凌晨3时许,密云水库发生1959年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流量,达到6550立方米/秒。根据北京市防汛工作统一部署,密云水库启动向下游泄流。 7月27日下午3点,随著「开闸」的一声令下,密云水库第三溢洪道闸门开启,洪水顷刻间奔涌而出,经过密云、怀柔、顺义、通州几个区,流向潮白河下游 李汀观察到,启动泄洪的时间是27号下午3点,2点27分北京水务局才发布泄洪公告,还是发在自家官网上。开始泄洪3个小时以后,到傍晚6点,才启动了一级防汛应急方案。导致的结果是,「很多风险地区都是在泄洪开始以后,水都淹起来了,才收到了泄洪和防汛通知。直到28号还有没有撤离完的。」 有很多密云区居民告诉外媒,事前没有收到洪水预警通知,一夜醒来,水已经到膝盖。还有村民说,这次洪水是从山里冲下来的,村里还有三百多人没有转移出来,失联了。 密云养老院31人死亡真相 28号凌晨,密云区泰石屯正养老中心被洪水围困,打电话求救。李汀说,官方新闻称成功救出了48名受困人员。「只说救出来多少,不说没救出来多少」。 后来南都记者找亲属做了核实,又找公开资料,说这家养老院一共有80个床位,居住著70多位老人。其中工作人员8名,69位老人中有55人是全瘫或半瘫。最后官方公布养老院死亡31人。 据陆媒财新网报导,洪水减退后,记者进入涉事的太师屯镇养老中心内,发现洪水留下的水位线,高度超过了房间内的衣柜,约有两米多高。在房间里面的墙上,还可以清晰地看到有人留下的泥掌印,印痕显示,疑是遇难者生前最后挣扎的状况。 幸存下来的老人大多是能行走的,他们想办法站上了窗台或椅子上才最终获救。而行动不便的老人却不幸罹难。 密云区委书记余卫国承认,长期以来,养老中心所在镇中心区域都是「安全」的,应急预案没有将其列入转移范围。 李汀认为,并不是这样的。泄洪前需要保障的绝不只是「下游」,而是整个泄洪风险区,包括库区、上游河网周边、两岸堤坝、汇水支流等区域。因为一旦泄洪开始,水位迅速抬升、流速加快,除了下游面临主洪峰压力,上游和侧岸也可能因回水、分洪、支流顶托等次生因素受到严重冲击。所以这些区域同样是被纳入预警、转移和重点防护范围中的。 「政府既然设置了水利水务局,汇集了众多专业人员和行政资源,就应该用更科学、专业和负责的方式来确定方案,履行职责。」 还有人说,养老院工作人员负有责任,没有及时安排老人转移。 李汀说,「工作人员是有责任。但是也要注意一点,像养老院幼儿园之类的地方,它里面居住的老人、孩子、病人,他们没办法自救,也没办法自主撤离。如果没有人来帮忙的话,他们就只能等在原地。这种情况下,把撤离的决策权完全交给养老院或者幼儿园的某个领导、某个值班人员来判断,这本身就是非常危险的权责错位。」 李汀指出,更关键的是政府泄洪通报发布得晚,何况,养老院也不一定够人手来安排全员撤离。 「对于山区、村庄这种留守老人和孩子的集中地,对于老弱病残障的脆弱人群,政府就是有义务要制定专门的应急和救援预案,确保人员疏散,这是政府在启动泄洪之前就应该做的。」李汀强调。 李汀提醒,从1960年至今,中国遭受到的极端气候事件整体上在加剧,尤其在2000年以后,波动上升得更明显。可以预见到的是,未来随著全球变暖,愈演愈烈,气候极端化只会越来越严重,各种天气气候灾难会更加的频繁,破坏性也会不断的加大。这一方面提醒我们去学习和储备一些安全知识,另外一方面,也需要政府提高预警应急和救援的能力。 她说,气候变化不会等我们准备好了才来,天气灾难也不会在政府推责的时候就按下暂停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