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中共設新機構 操盤元老地位合法化?
 
周曉輝
【人民報消息】據大陸官媒報導,中共中央政治局於6月30日召開會議,習近平主持。會議沒有談當下民生最為關注的經濟問題,反而討論了一個政治議題,即設立中共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並制定出台《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工作條例》。中南海葫蘆裡究竟在賣什麼藥? 首先,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的出爐就是在弱化中共黨魁習近平的地位,進一步印證了習確實喪失了權力。 根據報導,這個機構的設立,「是健全黨中央對重大工作集中統一領導、推動重大任務落實的重要制度安排」。 自去年中共7月三中全會傳出習近平中風後,其喪失軍權、黨權的消息不斷,在過去近一年的時間,中共官媒釋放「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頻率是相當高的。 去年7月26日,《人民日報》刊發評論文章「堅持黨中央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統一領導」,稱落實《決定》確定的各項改革任務,「關鍵在於加強黨的領導特別是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 習隨後在7月31日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體學習上,在8月29日主持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在9月於蘭州主持召開的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在12月在紀念喬石誕辰座談會上,都提到了「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在成為黨魁後的習,身兼近十個小組的組長,直接參與和主導各個重要領域的政策制定和實施,並在中共十九大走上「一尊」之路,尤其在中共二十大三度連任,權力達到頂峰,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習突然反覆提「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是完全不可想像的。 與之相對應的是,去年12月的官媒時評文章也從由「習近平領航掌舵」變成了中央「領航掌舵」。如此巨大的變化傳遞的信息也是不小的。 習與中共官媒幾個月以來的反常,都是中共高層出了大事的跡象,而坊間也曾傳出習罹患重病、大權旁落,以及中共元老控局的傳聞。 種種反常跡象以及爆料信息,都在表明最新的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的設立,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使溫家寶等人的身分合法化,畢竟他們早已離任,名不正則言不順。有了這樣的機構,他們作為「決策者」才可以參與政治局會議,參與政治局決策,實現他們口中的「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 其次,筆者推測這個機構不會是一個常設機構,而只是一個過渡性機構,作用與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中顧委類似。 資料顯示,中顧委,即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是1982年至1992年期間存在於中共黨內的一個特殊機構,其成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中共中央領導機構的新老交替,使年輕的幹部進入中央委員會,年紀大的老幹部退到中顧委。按照鄧小平的說法就是它「是種過渡性質的組織形式」,還說過「這是為後事著想」。 根據規定,中央顧問委員會每屆任期和中央委員會相同,常務委員會、主任、副主任,由中央顧問委員會全體會議選舉,並報中央委員會批准,其中主任必須從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產生。中顧委委員級別相當於中央委員,中顧委的副主任、常委,級別相當於中央政治局委員,而中顧委的主任,本身也是中央政治局的常委。 更為關鍵的是,中顧委委員可以列席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中顧委副主任可以列席中央政治局全體會議,有需要時,中顧委常委也可以列席政治局會議。 如今,中共在內政外交方面皆面臨著轉折的關口,習在第三個任期未滿身體就出狀況,黨內接班人如何順利交接,中共將走向何方,等等,讓控局的中共元老們夜不能寐。因此,他們需要走上前台,穩住高層變局後可能引起的動盪。這個機構屬於非常時期設立的,成員除了中共元老,大概率還包括某些現任政治局常委或潛在的上位者。 不過,控局的中共元老們也明確了自己的定位,那就是「要準確把握職責定位」,「堅持謀大事、議大事、抓大事,以及做到統籌不代替、到位不越位」。 此外,制定出台的《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工作條例》,進一步規範了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的設立、職責和運行,指出其主要功用是「對重大工作的頂層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職能」。 簡言之,非常時期的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成員的任務是決定重大事情的方向,統籌協調督促落實,但不會越俎代庖。 在筆者看來,這個機構的推出,正是中共的控局者為即將到來的高層變局做準備,也是再次旁證習權力喪失的跡象。而會議「還研究了其它事項」,是否涉及未來的人事問題呢?△ 文章轉自大紀元網站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7/1/91200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2025年7月1日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