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消息】在对外宣称「增长5%」的同时,中国经济却呈现出多个层面的持续恶化迹象。近期,多家外媒及研究机构指出,随著经济困境加剧,采取了三种方式掩盖数据真相:一是不再发布关键数据,例如青年失业率、民间固定资产投资、货币政策细节等;二是更改数据定义,如狭义货币M1口径的突然放宽,使其同比增速「由负转正」;三是直接操控数据基数,例如通过下调去年消费数据,制造出今年「消费回升」的假象。 一、「5%增长率」背后的疑点重重 统计部门公布2024年GDP增长为5%,但从多个经济指标来看,几乎找不到支撑这一数字的依据: CPI全年仅增长0.2%,PPI则下降2.2%,显示通缩压力持续。 财政收入下降、投资低迷、失业率高企,均与增长不符。 上海和北京今年一季度消费下降,却在官方数据中出现「全国消费大增4.6%」的矛盾现象。 如果经济真有5%增长,必然伴随税收上升、投资活跃、就业改善,但这些信号目前都不存在。 二、失业潮与地方财政危机叠加 尽管官方公布的城镇失业率为5.2%,但青年失业率高达16.5%。多家机构认为实际情况可能更为严峻: 野村预计短期将有570万人失业,长期可能超过1580万人。 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可能超过GDP的100%,财政支付能力迅速下降。 出口受阻,尤其对美出口遭遇高关税,间接出口路径也被堵死。 三、制造业下滑与社会不安上升 多地制造企业被曝裁员频繁、工人抗议不断。根据美国「自由之家」数据,2024年三季度罢工事件较前一年增长27%,并伴随薪资争议与社会冲突。 四、外部观察:中国或正步入长期衰退 瑞士《新苏黎世报》驻中国记者指出,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引擎已显疲态,南方工业区人去厂空。观察家们认为,这显示长期衰退的迹象。 赵晓评论:数字的沉默背后是事实的嘶吼。表面增长,掩盖不了深层衰退;不正视问题,就谈不上真正的改革与复苏。 △ (转自「云上迦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