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用錢向韭菜催婚被嘲治標不治本(圖/視頻)
2025年4月29日發表
 中國網民說,為了生活每天累死累活,已經忘記快樂是什麼,更沒有精力追求戀愛、結婚。(視頻截圖) |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金欣綜合報導)近日,中國有多個省市的地方政府宣布用發錢獎勵的方式鼓勵年輕人結婚,此消息短時間內成為輿論關注焦點。因為經濟蕭條,工作難找,許多年輕人選擇躺平,過著不婚不育的極低消費的貧窮日子,導致2024年的結婚人數降至45年來新低,而2025年的第一季度,結婚人數再次下降,發錢獎勵結婚是地方政府的無奈之舉,但是外界認為此舉效果不彰。
中共民政部官網4月25日發布的《2025年一季度民政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結婚登記181萬對,離婚登記63萬對,結婚登記數量較2024年一季度減少了15.9對,離婚登記數則增加了5.7萬對。
據澎湃新聞此前報導,全國結婚登記數2024年跌至610.6萬對,比前一年下降20.5%,為1978年有記錄以來的最大跌幅。
為了解決年輕人不願戀愛結婚的問題,中共地方政府想出不少花招,例如在地鐵站、商場裡都能辦理結婚登記,甚至取消戶口薄限制,外地打工人再也不用請假回老家就能領證了……而近期,一些地方政府更是想出了發錢獎勵結婚的方法。但外界認為可能效果不佳。有網友甚至直接表示,這是中共地方政府「又拿錢騙韭菜」。
根據網友在網絡上發布的視頻顯示,4月15日,廣州市白雲區龍歸南嶺村出台《初婚獎勵實施方案(試行)》,規定雙方或一方為該村戶籍股東成員的初婚夫妻,最高可申領4萬元人民幣獎金。
在浙江省,今年3月省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為符合條件的結婚登記對象發放結婚紅包、消費券等。而在此之前,浙江一些地方此前已出台獎勵結婚的相關措施。例如,2023年4月,紹興市上虞區推出13條優化生育政策,其中包含為每對在當地登記結婚的夫婦提供價值1000元的禮包;同年8月,衢州市常山縣宣布,對在當地初次登記結婚且女方年齡在25周歲及以下,至少一方為常山戶籍的夫婦,獎勵1000元。
今年1月1日起,山西省呂梁市對雙方均為初次登記結婚且女方年齡在35周歲及以下的夫婦,給予1500元獎勵。結婚獎勵資金在登記窗口以現金紅包的形式現場發放。
由於地方政府這一波的催婚動作頗大,「多地宣布發錢獎勵結婚」的話題在4月26日衝上熱搜。一些網民鑑於中共政府言而無信的特質,不少網民嘲諷說:「求盡快落實,發了錢給老婆」。「中共嘴上都說好,永遠都是反方向執行」。
有網民說,「『萬』的吸引力實在太小了,現在沒有人差這幾萬塊錢,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沒太大用」。
「結婚都要靠鼓勵獎勵的年代,我不信上方不清楚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治標還需治本」。
「孩子的教育費用全免,全民醫療徹底免費,國家負責個人養老問題!你看管用不管用!解決任意一個都能起到決定性的效果!你給人家一個甜棗,就想讓人給你生一個牛馬,是不切實際的」。
「降低房價,增加收入,才能緩解結婚和生育焦慮」。
「我記得我們小的時候,聽得最多的就是:誰家媳婦懷二胎了,被強行拉去流產;誰家生二胎,被扒房子了;哪家的育齡婦女被強行拉去結紮了。現在到處鼓勵生,都不生了」。
「看如今的催婚催生。聯想到當年那滿世界追逐著計劃生育的情景。超生被罰款、被砸家、被處罰。時過境遷,真是好大的諷刺哦!」
其實,去年三月初開始,網絡熱傳「新時代的『十不青年』」網文,內容羅列了十條被稱為年輕人躺平的具體行為或不作為。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這十不依次為:第一條,不獻血,第二條,不捐款、第三條,不結婚、第四條,不生小孩、第五條,不買房、第六條,不買彩票、第七條,不入股市、第八條,不買基金、第九條,不扶老人以及第十條,不感動。這個「十不青年」的現象引發熱議。
山東網民盧女士表示:「不獻血是因為這涉及到器官移植,被某個人(患者)配上,萬一自己在外面出意外。不捐款是因為年輕人連自己都養不活,他(她)還想著別人給自己捐款,況且很多捐款被人貪汙、炫富。」
盧女士認為,「十不青年」主要針對2000年之後出生的年輕人發出的倡議。她說,當下的年輕人面對很大的生活壓力,因此不結婚、不生育及不買房子。
正如網絡歌曲《累死累活有誰懂》中的歌詞所描寫的那樣:「背着行囊四處去奔波,只是為了碎銀几個,一路風雨一路顛簸,除了堅強我別無選擇,為了過上好生活我累死累活,有誰能把我體會有誰可憐我……」
有微博網民在評論區留言,當社會環境把青年人逼迫到產生這種心態時,你覺得他們還會支持政府嗎?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這是對中共的社會制度不滿的另類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