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中共到底跟美國談判了沒有?
 
王友羣
 
【人民報消息】 近日,中美之間對一個問題各執一詞。中共說,沒有跟美國就關稅問題舉行談判;美國說,中共一直跟美國在談判。那麼,中共到底跟美國談判了沒有? 一,中共的說法 4月24日,有記者問:「近來美方不斷有消息稱,中美之間正在談判,甚至將達成協議。你能否證實雙方有沒有開始談判?」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回答說:「這些都是假消息。據我了解,中美雙方並沒有就關稅問題進行磋商或談判,更談不上達成協議。」 4月25日,路透社記者問:「美方稱美中正在進行貿易對話。一名白宮官員表示,本週美中進行了低級別官員對話和通話。美方是否試圖與中方接觸?如果是,中方是否願意進行貿易對話?」 郭嘉昆回答說:「昨天我和商務部的同事都明確回答了這個問題。中美雙方並沒有就關稅問題進行磋商或談判,美方不要混淆視聽。」 4月24日,中共商務部發言人何亞東在記者會上說,「目前中美之間未進行任何經貿談判。任何關於中美經貿談判進展的說法都是捕風捉影,沒有事實依據。」 4月25日,中共駐美國大使館搞了一個自問自答。問:「近日,美方多次表示願就關稅問題與中方達成協議,並稱雙方已進行了對話。中方對此有何評論?」答:「有關言論純屬混淆視聽。據我了解,中美雙方並沒有就關稅問題進行磋商或談判,更談不上達成協議。」 也就是說,迄今為止,中共外交部、商務部、駐美國大使館,都異口同聲說:中共沒有就關稅問題與美國舉行任何談判。 二,美國的說法 4月22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對記者說,美國與中方的談判「進展順利」。 4月23日,川普在白宮表示,美國正在積極與中國談判,以達成「公平協議 」。 4月24日,路透社報導,川普告訴記者:「他們(中美雙方代表)今天早上開了會。」「『他們』是誰並不重要。我們或許稍後會公布,但他們今天早上確實有開會,我們一直在與中國會談。」 4月25日,在《時代》週刊發布的專訪中,川普表示,他已接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動打給他的電話。川普說:「他打過電話,我不覺得這是軟弱的表現。」川普強調,如果不是對方先打來,他根本不會主動聯繫。 三,韓國人提供的佐證 4月25日,韓國《中央日報》報導說,美東時間4月24日上午7點左右,中共財政部一名高級官員在約10名隨行人員陪同下,進入位於白宮旁邊的美國財政部總部大樓。 報導未確認該名官員的具體身分,但刊登了中共官員的照片,並在臉部進行了模糊處理。 報導說,他們都佩戴了在華盛頓出席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所需的身分證明卡。 報導還說,中方官員強烈阻止韓國媒體對進入美國財政部大樓的中方高級官員拍照。 中方官員表示,「我們沒有權力阻止新聞自由」,但「我們有權拒絕允許我方人員被拍照」。然後,他們要求韓國人刪除所有用手機拍攝的中方官員照片。 當韓國人要求他出示身分證明時,遭到拒絕。這名中方官員稱,「我沒有義務透露我的身分」。但他佩戴的有姓名、照片的身分證卡上寫著「中國」。 四,中美就關稅問題到底談沒談?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商務部發言人、中共駐美國大使館發言人都堅持說,中美沒談。 以上三家中方發言人,都是中共政府的代表,他們的發言是面向全中國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按常理,他們應該不會隨便發言。 但是,從韓國人拍攝到的中共財政部官員帶領10名隨從進入美國財政部大樓的情況看,在中美關稅戰白熱化之際,這11名中共官員應該不是應邀到美國財政部參觀的,而是利用到華盛頓參加有關國際會議之機,到美國財政部與美方就關稅問題舉行磋商的。 韓國《中央日報》稱,中美「財政部會談」應該是在韓美會談之前舉行的。按照當天的行程,韓國副總理崔相穆和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官安德根在早上8點多,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和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Jamieson Greer)進行「2+2貿易磋商」。 而從中共官員阻止韓國記者拍照這件事來看,中共是不想讓外界知道中方官員與美國官員舉行會談的。這從一個側面證實中共官員進入美國財政部就是去談判的。 4月24日,美國總統川普在駁斥中共外交部、商務部的說法時講得很明確:「他們(中美雙方代表)今天早上開了會。」川普為什麼這麼說?肯定是美國財政部官員向他匯報了會談情況嘛。 川普的說法與韓國記者的報導互相印證,中共確實跟美國就關稅問題舉行了談判。 那麼,在4月24日之前,中共官員是否有跟美國談判? 川普講中共一直在與美國談判。根據4月24日中美會談的情況推斷,川普所言應該不是信口開河。中共外交、經貿、國安、統戰、智庫官員在美國很多。在這些官員中,很可能有人奉中共之命,與美國政府官員進行過祕密談判。 中共習慣於暗箱操作,對外祕而不宣,把中國民眾蒙在鼓裡,這樣的先例實在是太多了。但是,美國總統川普沒有那麼多顧忌,他經常跟媒體溝通。記者一問,他就直說了。 五,中共為什麼矢口否認中美談了? 原因無非有三: 第一,面子要緊。 對等關稅,是美國總統川普於4月2日發起的。 在川普看來,長期以來,許多國家通過高關稅或非關稅貿易壁壘,占美國的便宜,導致美國外貿出現巨額逆差,美國一些關鍵製造業空心化,產業工人失業等,這種狀況不能再持續下去了。他要通過「對等關稅」,扭轉這種局面,建立一個公平的貿易秩序。 但是,當川普的「對等關稅」一公布,中共立即表示「強烈譴責,堅決反對」,並馬上實施報復性關稅。 中共以為它登高一呼,馬上會一呼百應,大家都來反對美國的「單邊霸凌」,使美國陷入孤立境地。結果卻是,除中共外,大多數國家都表示,不報復,願意與美國坐下來談。被孤立的不是美國,而是中共。 中共單打獨鬥,怎麼可能斗得過世界頭號強國——美國?更何況,中共經濟陷入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機之中。在各國都在跟美國談判時,中共也悄悄跟美國談上了。 但是,在中共看來,面子很重要,關係黨的「偉大、光榮、正確」的形象,面子不能丟。為了維護中共的面子,中共也要硬撐著,堅持說中美沒有談。 第二,權力要緊。 中共把什麼看得最重?不是經濟,不是民生,不是老百姓的死活,而是中共的政治安全。 何謂「政治安全」?就是中共的權力安全。保住中共的權力是第一位的。如何保權?對內,中共要強硬;對外,中共也要強硬。美國是世界頭號強國,中共也不怕,也敢於鬥爭。 中共以為,只有這樣,才能顯得中共有權威,才能震得住場,中國民眾才會乖乖聽話,不會起來反抗中共暴政。 第三,撒謊成性。 中共張口就是假話,撒謊早已成習慣。 中共當政76年,最慣常的統治手段,一為高壓,二為欺騙。 中共中央有一個宣傳部。宣傳部是幹什麼的?就是專門用一套語言偽術(中共黨文化的說辭)為中共利益服務的。它可以把白的說成黑的,把黑的說成白的;然后,利用中共「必須跟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這個魔咒,強迫全中國人民都跟著中共一起說白的是黑的,或者說黑的是白的。 比如,中共不許Twitter(現改名為X)、Facebook(現改名為Meta)、Google、Fox等許許多多美國企業進入中國,在中共的宣傳話語裡,都是「符合基本經濟規律和市場規則」的,都不是「經濟霸凌」,不是「單邊主義」,不是「保護主義」,都是「公道」,而不是「霸道」。 4月24日,美國總統川普說中共官員與美國官員開了會;韓國記者拍攝到了中共官員進入美國財政部的鏡頭。4月25日,中共駐美國大使館仍然堅持說「中美雙方並沒有就關稅問題進行磋商或談判」。 這是瞪著眼睛說瞎話! 結語 據中共海關統計,2024年全年,中美貿易額為6,882億美元。其中,中國向美國出口5,246億美元;中國從美國進口1,636億美元。中國的順差為3,610億美元。 也就是說,2024年,美國是中共最大的海外市場,美國是中共最大的客戶。 美國總統川普4月2日發布「對等關稅」計劃,對中共課徵34%的關稅。這是什麼意思呢?很簡單,中共最大的客戶——美國,對中美雙邊貿易有意見。 一個正常的生意人面對自己最大的客戶的抱怨會怎麼做?通常的做法是,認真傾聽,仔細思考,好好協商。 比如,川普對越南課徵的「對等關稅」是46%,比對中共課徵的關稅高得多。美國是越南的最大客戶。越南對待最大客戶的抱怨是怎麼做的?第一不報復,第二好說好商量。越南甚至表示:美越雙方可以實現零關稅。如今,越美關稅談判富有成效。越南有可能成為第一批與美國達成關稅協議的國家。 中美就關稅問題坐下來好好談判,這是對中國人民有利的事。但是,這樣的事,中共辦起來真是難上加難。即使萬不得已,偷偷談了,還不敢承認。 中共這麼自己折騰自己,最終可能滿盤皆輸。△ (大紀元)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4/28/90307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