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持續撤離 分析:中共急推穩外資方案難奏效
2025年2月20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中國今年1月實際利用外資同比跌雙位數,是4年來最差的開局。商務部和發改委急推《穩外資行動方案》,放寬外資在多個領域的投資限制,試圖穩外資和招商。但在貿易戰和信心不足的背景下,方案能否奏效?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中國的經濟表現在新一年開局月未見好轉,1月實際利用外資金額為975.9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3.4%,是自2021年以來同期表現最差。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凌激周四(2月20日)在北京出席記者會就此回應,表示最新實際利用外資表現,已比去年全年的降幅收窄,依然呈下降之勢,與發達國家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等因素有關。
凌激說:「當前全球的跨境投資,也就是全球的FDI仍然是比較低迷的,尚未走出低谷。我們(中國)面臨的外部環境依然嚴峻復雜。地緣政治沖突加劇,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這一情況對我們吸引外資產生的影響不可低估。」
疫情後中共敵視外資加劇 導致外資撤走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表示,中共官方的說法只是在找借口,試圖掩蓋中共敵視外資,才是真正導致外資撤走的主要原因。
謝田說:「外資撤離中國主要是由於中共的獨裁政策。他可以用國家安全作為理由,肆意的打壓和壓制民企、私企,甚至也打擊外企,動輒給你扣上一個國家安全的帽子,他(中共)就可以抓人和要你的情報。在你的公司裡邊還要建立他自己的共產黨支部,還進入你的董事會,所以這一切都讓這個社會環境根本就不適合外商繼續存在下去。所以這個撤離的趨勢,現在基本上是不可阻擋,也不會逆轉的。」
穩外資方案按中共所需制訂 難對外資有吸引力
面對外資流走加劇,中共政府再推新方案。商務部和發改委出台《2025穩外資行動方案》提出20項內容,包括有序擴大外資投資電信、醫療和教育等領域開放試點,鼓勵外資開展股權投資,取消外商在境內的貸款限制等,也會研究放寬外資在先進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等領域的投資限制,以加大引資穩資力度。
但台灣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兼任教授陳松興表示,新方案的內容過於表面,像招商活動多於穩住外資,又說,在中美貿易走向不明朗的前提下,外資已對投資中國有保留,新方案沒有針對外資關注的問題,難起穩外資的作用。
陳松興說:「外資所需要的是一個穩定的競爭環境。在中國,目前經濟的前景不明,第二個你不能夠提供一個安全和有公平的貿易環境。在這種情況之下,外資為什麼進去呢?更何況風險裡面還包括了外匯,如果資本移動被你(中共政府)繼續的管制,外資資金匯出困難,進得去但不一定出得來。你不能表面的一個招商或者是友善外資的一個措施,就能夠抵消掉你在制度上、思想上面對外資有相當大風險的那些的規范。」
陳松興相信新方案對外資缺乏吸引力,因為內容只按照中共自身需要制訂,例如開放醫療養老領域只因為中國社會老齡化嚴重;讓外資在中國做購併和投資,是中共想要借外資協助解決喪屍企業太多的問題,這種制訂政策的態度已註定新方案難有成效。
朝令夕改政策出爾反爾 難讓外資對新方案有信心
經濟學者司令也表示,中國市場飽和,內需不足和房地產市場萎縮,對外資來說,市場吸引力已大不如前,而且中共政府以往曾多次讓外資失望,使外資難對新方案有信心。
司令說:「領導人的個人因素在政策決定當中的比重越來越大。政府主導型的需求是不穩定,而且中共政府就有這個政策朝令夕改,出爾反爾過,不確定性越來越大、危險性越來越高。所以說,外商對於中共政府的這個政策能否持續前後一致,本身也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說白就是中共政府想要控制經濟,想要宏觀調控。但是問題是你越調控、越去出台政策,外商反而會越觀望,不太可能在今年內加大對中國的投資。」
司令表示,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在即,中共不能在地緣政治和貿易保義主義的大環境下找到突破口,外資很難在此時回流中國市場。陳松興表示,恆大和萬科等問題今年有機會再惡化,相信第二和第三季外資投資的表現都不會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