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央媒三中全會前定調 把黨領導貫穿改革各方面全過程
【人民報消息】推遲近一年的中共三中全會下周一(15日)起在北京召開,外界關註中共推出的經濟政策,以解決當前的經濟困境。在召開前夕,中共中央媒體舖天蓋地發表改革路線主調,就是要「把黨領導貫穿改革各方面全過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夏明認為,這實際上是「反改革」,已背離了已故領導人鄧小平的改革原意,又指香港亦正跟隨走「政權大於一切」的管治路線,「為表忠甚至走得更狠」,恐前景堪虞。 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中共黨媒包括《人民日報》、《求是》等,在三中全會召開前幾日,刊出了大量評論文章,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三中全會提出的「深化改革政策」政策定調。 其中,《人民日報》署名文章指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證。」 文章更強調: 「改革開放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無論改什麼、改到哪一步,都要堅持黨的領導,確保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另提及,科技是中國的未來,所以更要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 學者:習近平提出「改革」實質上是「反改革」 美國紐約城市大學政治系教授夏明向本臺指出,習近平提出「改革」實質上是「反改革」,並認為其主張,實際上已背離了鄧小平在1978年提出的改革開放總路線方針。 夏明說:「因為在十一屆三中全會,鄧小平的主體思想,首先是放權……但是今天不一樣,今天習近平要黨領導一切,而且他的那個極端、綜合和全新國家安全觀, 把政體安全、意識形態壓倒一切的地位……公安部、國安部、統計部和宣傳部,現在反而成為拉動經濟四架馬車,現在其實是在打著改革的旗號,去實行反改革。」 鄧小平強調的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揭開中國改革開放序幕的,是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會議前,鄧小平首先在官媒上發表多篇文章定調,包括《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提出「要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企業、一部分工人農民,由於辛勤努力成績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來。這是一個大政策。」 到會議於12月18日正式召開,就提出「兩個凡是」方針,停止「以階級鬥爭為綱」口號。「兩個凡是」指的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 從那次會議開始,改革開放就正式展開,可惜期間出現了不少波折,黨內爭論不休。直至1987 年中共十三大,中共總結了自1978年開始就「改革開放」衍生的爭議,以「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作為總路線。即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堅持社會主義、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共產黨領導、堅持馬列主義,另外亦要堅持改革開放。 夏明:習近平主張令中國「進入自我封閉體系」 夏明認為,過去歷屆領導人,都是以鄧小平倡議的經濟建設作為施政,而習近平則以「強化國家統治為重心」。 夏明說:「最大分別在於,鄧小平是要對外開放,利用外面各種資本……讓中國人擺脫貧窮,並承諾等中國的經濟達到一定水平,就實現民主化。但今天習近平不一樣了,他認為中國已經富了,中國已經平視世界了,不必要再西方國家學習,中國是要向全世界指路……其實進入一種自我封閉體系。」 他認為,習近平最想挽救的是,其正面臨倒塌的政權地位,而非當下的經濟,加上習班子亦沒有能力去救經濟,故對中國未來經濟前景不抱期望。他又認為,香港正跟隨走「政權大於一切」的管治路線,「為表忠誠,甚至走得更狠」,恐前景殊途同歸。 夏明說:「習近平顯然認為,國有製是我們共和國的長子,長江三角洲就是維護他的政權一個基地,所以我認為香港的衰落和被掌控在中共政權中,已逐漸喪失影響力了,而香港領導人採取更激進控製政策,我認為會把香港毀得慘。」 另外,除了三中全會提出的經濟政策,外界關註中共人事布局問題,包括前外長秦剛和前防長李尚福落馬後一直未有官方定性,習近平夫人會否晉升為黨內高層,甚至執掌軍權。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王友羣:中共三中全會會出什麼「高招」嗎?(圖) 2024/7/17 (20,491次)
中共不解決混油 但撤換了新京報高層(圖/視頻) 2024/7/17 (154,178次)
中國網路觀察:官民爭議「垃圾時間」 2024/7/17 (12,167次)
英中關係大轉折:中共對英國構成致命威脅(圖) 2024/7/17 (11,878次)
習近平的政治清洗是否告一段落? 2024/7/17 (131,208次)
體制不公 讓中國社會火山發出「汩汩作響的氣泡」(多圖) 2024/7/17 (12,351次)
三中全會敏感期「川普遇刺T恤」被速下架(圖) 2024/7/17 (12,224次)
萬斯獲提名後首次接受媒體採訪 強調中共是美國「最大威脅」(圖) 2024/7/17 (11,873次)
中共三中全會聲稱「深化改革」 民衆:演戲(圖) 2024/7/17 (12,189次)
 
菲律賓版「狸貓換太子」,市長疑是中共間諜而本尊失蹤;防範中共,
菲律賓版「狸貓換太子」,市長疑是中共間諜而本尊失蹤;防範中共,
大陸失業者比比皆是  80後博主大街上痛哭!大學生爭搶做環衛工人!
大陸失業者比比皆是 80後博主大街上痛哭!大學生爭搶做環衛工人!
中共恐怖治國假話盛行,官員難善終;李克強猝死新解讀,
中共恐怖治國假話盛行,官員難善終;李克強猝死新解讀,
三峽大壩撐不住了 加大洩洪!重慶創紀錄洪災  淹水3米! |
三峽大壩撐不住了 加大洩洪!重慶創紀錄洪災 淹水3米! |
中國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為防動亂大學備受政治壓力;港大管理學院院長親揭
中國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為防動亂大學備受政治壓力;港大管理學院院長親揭
武漢無人駕駛搶飯碗!網約車司機遭遇空前危機!| #人民報
武漢無人駕駛搶飯碗!網約車司機遭遇空前危機!| #人民報
 
中共不解決混油 但撤換了新京報高層(圖/視頻) 2024/7/17 (154,178次)
河南人大逃難!河南水庫洩洪 水淹南陽(視頻) 2024/7/17 (31,362次)
宋祖英被抓獄中尋短見 傳習對曾慶紅哥倆出手了(圖) 2024/7/17 (141,425次)
中國銀行關閉潮 黨越插手 風險越高 金融系統迅速崩潰中(視頻) 2024/7/17 (30,528次)
菲律賓海軍稱中共航母能力落後 共軍經驗欠缺(圖) 2024/7/17 (29,195次)
「蘿卜快跑」暴露了中共的傻與壞(圖) 2024/7/17 (35,293次)
這個國家走向深淵!百萬司機陷失業焦慮(視頻) 2024/7/16 (32,326次)
一顆子彈讓川普和拜登棄敵對籲團結(圖) 2024/7/16 (31,301次)
預言再次應驗 川普獲得法律勝利 機密文件案被駁回(圖) 2024/7/16 (31,073次)

展現善意!美國民主黨撤下攻擊川普廣告 換拜聲浪趨於平靜(圖) 2024/7/16 (30,649次)
今生的殘疾源自轉生前發的願?(圖) 2024/7/16 (94,973次)
湖北河南多地下特大暴雨 丹江口泡在了「習巴克」咖啡裡(圖/視頻) 2024/7/16 (145,425次)
三中全會亂象 習近平還沒放大招就被放鴿子(圖) 2024/7/15 (130,302次)
中朝淡化友好互助條約紀念日 中共敦促朝鮮召回勞工(圖) 2024/7/15 (35,269次)
三峽撐不住 開九孔洩洪!湖北、四川洪災 一片汪洋!(視頻) 2024/7/15 (33,360次)
狸貓換太子!菲律賓市長是共諜?中共滲透不擇手段(視頻) 2024/7/15 (31,957次)
他數月前預言川普遇刺 並將贏得大選(圖/視頻) 2024/7/15 (49,187次)
川普「神之轉頭」躲過暗殺 槍手身分曝光(多圖) 2024/7/15 (34,335次)
川普遇刺後 中共外交部為何透習一舉動(圖) 2024/7/15 (40,403次)
失業者比比皆是 大學生大街上痛哭!(視頻) 2024/7/14 (31,669次)
中共還要為買這句話付多少錢?(圖) 2024/7/14 (37,117次)
外商對華投資連跌13個月 專家:需進行政治改革(圖) 2024/7/14 (154,319次)
第一聲槍響擊中川普右耳 川普沒有被嚇倒(圖/視頻) 2024/7/14 (32,758次)
中國人躲不開有毒生活 官媒插足替習打掩護?(多圖/視頻) 2024/7/13 (149,208次)
三中全會逆天保黨 習近平敲嚮中共歷史喪鐘(圖) 2024/7/13 (135,104次)
習為躲避疫苗戰略拷問 讓油罐車話題悶燒(多圖/視頻) 2024/7/13 (150,732次)
學校壓力山大 大學生畢業即失業 中國籍學生學歷造假!(視頻) 2024/7/13 (32,098次)
洪水淹重慶 深處3米 三峽開四孔洩洪(視頻) 2024/7/13 (32,032次)
「跑得快,好世界」 李嘉誠「深水炸彈」引發熱議(多圖) 2024/7/13 (143,592次)
中國銀行驚現關閉潮 半年消失1573家(圖) 2024/7/13 (39,286次)
無人駕駛搶飯碗!網約車司機絕望!(視頻) 2024/7/12 (33,362次)
最新研究:感恩讓年長者活得更久更健康(圖) 2024/7/12 (102,765次)
中國經濟內情 房地產三信號大不妙!金融業者日子難過了?(視頻) 2024/7/11 (37,355次)
中國迎來降薪時代 網友:水抽幹了還要船幹啥(圖/視頻) 2024/7/11 (53,304次)
《人物》雜志刊「一個美國人在東北散步」被下架(圖) 2024/7/11 (53,369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