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万国来朝 中国曾为「礼仪之邦」(图)
 
周慧心
 
2023年12月6日发表
 
清乾隆《万国来朝图》局部,前为太和门,后为太和殿。(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人民报消息】中国是唯一连续传承五千年文明的古国。由于道德文化根基深厚,悠悠青史闪耀著中华道德之光,中华民族依靠道德的力量,曾经拥有举世瞩目的文明与辉煌。

有「礼」方有尊重

中华古国曾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早在3千多年前的殷周之际,周公就制礼作乐,后来经孔子等人的提倡和完善,礼乐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西汉以后,《仪礼》、《周礼》、《礼记》等礼乐文化的经典被先后列入学官,成为古代文人必读之书。

古人认为,人的欲望导致了人在名利情的诱惑下会产生好恶之心,如果人不能学会节制自己,随著自己的好恶之心放纵自己,就会「灭天理而穷人欲」,最终就是「大乱之道」。所以周公制礼目的是要节制人心。

网路作家鸿明的博文《从「礼仪之邦」到「中国人素质差」》说道,人与人之间由于天生和后天的各种原因,存在著观念和习惯上的差异,这些差异如果没有彼此的尊重,就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大的则会导致社会的动荡。「礼」规定了人与人之间,不同的人群之间,以及国与国之间交往的行为准则,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不同个体的尊重。

「礼」对人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礼」存在于无形之中,但却是人们能够和平共处,互敬互让的根源,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乐政刑」,「礼」排第一位,而「刑」(法律)排最后,因为礼的作用是以改变人心的方式防止罪恶的发生,而「刑」的作用是罪恶发生之后以惩治的方式引导人回到正路上来。

中国曾是礼仪输出国

在中国历史上,传统文化达到鼎盛的唐朝恰恰是中华国力鼎盛的时期,科学也因此在世界上独领风骚。当时欧洲、中东、日本等地都派人去长安学习,周边国家则以中国为宗主国,万国来朝,重译款塞。

明朝郑和下西洋,将中华传统文化、礼仪传到亚洲各国,使中华文化远播海外,让世界人民敬仰。中国古代,中华文化是优雅的代名词,中国是礼仪输出国。史载中国商人到东南亚去,被看作来自礼仪之邦的人上人,甚至免费食宿。日本和朝鲜对中华文化的模仿亦步亦趋。

中国的「礼乐射御书数」传统六艺中,「礼」字第一,充分说明了中国人重视礼仪的传统。《论语》上有一则故事,孔子警告儿子孔鲤说:「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如果不学礼的话,是没有办法立足的。

家喻户晓的《三字经》中说,做儿女的,从小时候起,就应熟习在不同场合的各种礼节,学习礼节仪文之事。历史上一些著名的「古训」、「家训」、「学规」中,也都有大量的关于日常衣食住行、待人接物等方面的礼仪规范。

人与人交往,如何称呼对方,彼此如何站立,如何迎送等,都有礼的规定。即使是吃饭,也应该在举手投足之际显示出自己的修养,称之谓食礼。行为合于礼,是有修养的表现,反之则不能登大雅之堂。△

(台湾大纪元时报)

 
 
分享:
 
人气:42,865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给予打赏。让我们一起打拼未来!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