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以德感人的王烈(圖)
 
陸文
 
在王烈的教育和影響下,先是鄉里,後至郡州,人多向善,蔚然成風。

【人民報消息】晉代陳壽撰《三國志》史書後,裴松之加以補註。補註本第十一卷引述《先賢行狀》中,敘述一位名叫王烈的先賢事蹟,至今讀來仍令人肅然起敬。 王烈是東漢時代的人,他博學多識,通曉大道,秉義處世,百折不回。品性和學問都很優秀。他在父親死後,守孝持家,辛勤盡心。家鄉遭遇饑荒,路上多有餓死的人,王烈家境並不富裕,卻節衣縮食,經常省出一些食物分給鄉里的貧苦人家,救活了不少人命。因此,人們都稱他是宗族裏的孝子,鄉里中的仁人。 度過饑荒之後,王烈以誦讀古代經典娛己,以教書弘德育人。自辦學校,自任教師,誨人以道,勵人以德,使人從善遠惡。受他教導的衆多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大德大智,成爲社會的棟樑,真所謂「大化隆行,皆成寶器」。 王烈的弟子們出入親友家中,個個都行爲端莊,容止可觀。他們走在街頭、田間,都與那些小混混們有着天壤之別。人們稱讚說:「這就是王烈的弟子啊!」 在王烈的教育和影響下,小自鄉里,大至郡州,人多向善,蔚然成風。 那時,國內有個偷牛賊,被失主抓到了,失主因受到過王烈的仁德薰陶,對偷牛人予以勸導,打算把他放走。偷牛人說:「我是一時胡塗,失了本性,今後一定改惡從善。您既然已經寬恕了我,請莫將這事告知王烈,免得他爲我操心難過。」 失主後來還是把此事告訴王烈,王烈拿出半匹布,請失主轉送給偷牛人。失主問道:「此人既爲盜,又怕您知道,反而送布給他,這是爲什麼呀?」 王烈說:「此人能悔其過,是知恥惡。他怕我知道了難過,是有善心。我送給他半匹布,既鼓勵他改過,又表示對他的關心和感謝。」 這一年內,另一個老人挑着重擔子走路,走得十分艱難。這時有一個人接過他的重擔,幫他挑了十幾里路,送到老人家門口。問這人姓名,也不回答就走掉了。 不久,這個老人又將一把劍丟失在路上。有一個人見到這把劍,想不撿它,走自己的路,又怕這把劍被永久地丟失了,只好撿起來,守在路旁,專等失主來找。一直等到晚上,這才遇到有個老人來找劍。失劍老人一看,原來就是不久前幫他挑重擔的人。 老人握住他的手,激動地說:「您以前幫我挑擔,隱名不告,使我一家人想念得好苦。今您復守我劍於路,時至日暮。感君之仁,求告以名,我將告王烈知之。」 那人道:「我這區區小事,不足以爲王烈知曉。」 後來,這位失劍老人把此事告知王烈,王烈叫人仔細察訪、了解那位好人的情況,發現他竟然就是早先盜牛之人。王烈讚歎道:「美妙的音樂,能使衆人齊歌;善良的品德,能使衆人齊學。這種境界,真是令人高興啊!」王烈便將此事表彰四方,閭里間衆人都受到激勵。 當時的人互相有爭訟之事,爲了辯明誰是誰非,便去請王烈裁判。雙方向王烈家中走去,行到半途,想到王烈的寬厚仁義,心中頓生慚愧,互相都想到自己的錯誤之處,雙方變得冷靜、和善,沒有臉面去見王烈,於是「或半途而返,或望廬而還。不敢使王烈聞之。」 當地的人,強不凌弱,衆不欺寡;商賈之人,市不二價。王烈感化了衆多的人,善化了當地的風氣。後來由於董卓作亂,禍國害民。王烈逃難,避世僻居,年七十八歲而終。△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0/8/27/71339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