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一字生輝 千古美談(圖)
在中國文學史上,文人作文賦詩,在詞語上千錘百鍊,畫龍點睛,一字生輝的故事層出不窮,千古流傳成爲美談。

【人民報消息】「一字師」之所以可貴,是因爲一字之更換使詩文集才思、意義、詩韻、境界爲一體,將佳作提升爲精品。劉勰在《文心雕龍.煉字》中說:「故善爲文者,富於萬篇,貧於一字。」袁枚在《隨園詩話》中說:「詩改一字,界別人天,非箇中人不解。」 在中國文學史上,文人作文賦詩,在詞語上千錘百鍊,畫龍點睛,一字生輝的故事層出不窮,千古流傳成爲美談。 前村月落半江水 高適,字達夫,德州蓨(今河北景縣)人,唐代傑出詩人。早年久留邊疆,熟悉軍事生活,所作多邊塞詩。其詩大多意境雄渾,情調蒼涼,間有清麗俊秀的詠景佳作。 一天,高適赴外地視察,路經杭州清風嶺,觀月賞景,詩興大發,就在僧房裏寫了一首詩:「絕嶺秋風已自涼,鶴翻鬆露溼衣裳;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角竹房。」寫完他就繼續趕路。 高適途經錢塘江時正值月落,細看江潮,發現月落時,江潮隨風而退,只有半江之水。他想到自己用「一江」之水來描寫月夜之時的江潮,顯然不符合實際情況,便在視察歸來時,專門去僧房改詩。 可是,一踏進房門,便看見這句詩已被人改過來了。高適感到很納悶,忙問是誰改的。 僧人告訴他,在他去後不久,有一官員從此路過,偶然看見這首詩,連聲讚歎,但惋惜詩中的「一」字用得不如「半」字準確,便不待作者回來相榷,徑自給它改了。 高適暗暗稱奇,心想:「這人真是我的一字之師!」(《堅瓠集》) 僧敲月下門 唐代詩人賈島有一首題名「題李凝幽居 」的五律詩:「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一天,賈島在京城長安走訪友人李凝未遇,騎着毛驢在街上行走,隨口吟成這首詩,其中兩句是:「鳥宿池中樹,僧推月下門。」賈島覺得詩中的「推」字,用得不夠恰當,想把「推」字改爲「敲」字,但一時不知哪個字好。 於是一面思考,一面用手反覆做着推門和敲門兩種動作。街上行人看到賈島這種神情,感到十分驚訝。賈島因注意力過於集中,衝撞了京兆尹、著名散文家、詩人韓愈的轎子,隨即被人押至韓愈面前。賈島慌忙向韓愈賠禮,並將自己剛才在驢上所得詩句,因斟酌「推、敲」二字專心思考,不及迴避的情形講了一遍。 韓愈聽後,深思片刻後便說:「敲字好!在萬物入睡,沉靜得沒有一點聲息的時候,敲門聲更突顯夜深人靜。」賈島連連拜謝,把詩句定爲「僧敲月下門」。(《苕溪漁隱叢話前集》) 文學上常用的「推敲」一詞,就是根據賈島錘鍊詩句的故事引申出來的,並一直沿用至今。 春風又綠江南岸 宋代詩人王荊公的「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原爲「春風又到江南岸」,經他人提示,改「到」爲「綠」,增色不少。(《容齋續筆》) 范仲淹的「一字師」 宋朝文學家范仲淹,非常敬仰東漢名士嚴子陵,於是寫了一篇《嚴先生祠堂記》,原文中有這樣幾句:「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長。」 一天,范仲淹把此文給朋友李泰伯看。李泰伯讀後,覺得「先生之德」的「德」略嫌直白淺狹,把「先生之德」改爲「先生之風」更好。從意義而言,「德」義狹窄,「風」義廣泛;從音韻而言,「德」 字短促低沉,「風」字遠達響亮。 范仲淹反覆對比吟誦,果然味道大不相同,不住點頭,幾乎就要下拜李泰伯。(《容齋五筆》) 「風」不但有「風傳千里」、「風流千古」的意味,而且條理自然,韻律和諧。相比之下,「先生之風」意味更爲深遠,更能表達出對嚴子陵高山仰止的崇敬之情。 地溼厭看天竺雨 古代詩人不僅用字嚴謹,互相切磋。而且也善於觀察生活,向民間學習。元代蒙古族詩人薩都剌,字天錫,號直齋,雁門(今山西代縣)人,詩作風格清婉,多寫自然景物,間或寫民間疾苦,着有《雁門集》。他曾寫過兩句詩:「地溼厭聞天竺雨,月明來聽景陽鍾。」自以爲是得意之作,但一位鄉村老叟讀後不以爲然。 薩都剌聽說後,專程上門請教。老叟直言道:「詩中前句用『聞』,後句用『聽』,字雖有異,卻皆隱『耳』意,犯了作詩的大忌。唐朝詩人有『林下老僧來看雨』之句,不妨將『看』字借來一用。」 薩都剌把「聞」雨改爲「看」雨後吟誦玩味,覺得摹景狀物更具聲色,大爲歎服,急忙施禮道謝,拜老叟爲 「一字師」。(《元詩紀事卷十五》) 前村深雪裏 昨夜一枝開 唐朝和尚齊己喜歡作詩,寫了首題爲「早梅」的詩,其中兩句是:「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一天,他遇到當時很有名氣的詩人鄭谷,就取出這首詩來請教,鄭谷看罷建議將詩中「數枝」改爲「一枝」。 改後的「一枝」成爲全詩的點睛之筆:梅花開於百花之前,是謂「早」;「一枝」又先於衆梅悄然獨放,刻畫出早梅傲雪吐豔、凌寒飄香的品性,更顯此梅的非同尋常。 齊己豁然開朗,對鄭谷非常欽佩,尊鄭谷爲自己的「一字師」。(《唐才子傳》)△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首位獲賜碑篆的臣子 北宋賢相王曾爲曾參轉世(圖) 2020/10/6 (21,450次)
康熙大帝畢生治河 天下安瀾二十載(圖) 2020/7/10 (21,868次)
糾葛千年的夙怨(圖) 2020/1/2 (26,576次)
感染瘟疫 他們因何死而復生(圖) 2019/12/16 (20,854次)
亂世守心性 仁義值千金(圖) 2019/12/13 (18,209次)
潔身拒色 神明賜福(圖) 2019/9/9 (28,846次)
歐陽修一夕十駕 一日千里(圖) 2019/8/29 (29,780次)
後世圭臬 楷書四大家之歐陽詢(圖) 2019/5/20 (31,173次)
和尚轉生 名臣王十朋(圖) 2018/7/30 (39,583次)
江蘇數萬螃蟹上岸 江奄奄一息 曾人馬逃難(圖) 2020/10/31 (422,118次)
隱居數百年的族羣出來給川普投票(多圖) 2020/10/30 (424,346次)
老井冒煙 !四川村民打臉磚家 引發地震(圖) 2020/10/29 (132,329次)
大科學家往返天堂地獄完成神旨意(4)(圖) 2020/10/29 (142,825次)
露出本相!美國的黑暗沼澤正被抽乾(多圖) 2020/10/26 (385,117次)
大科學家往返天堂地獄完成神旨意(3)(圖) 2020/10/22 (162,326次)
新生兒剛出孃胎 大哭扯下醫生口罩:別戴這勞什子!(多圖) 2020/10/20 (174,419次)
戰羣惡! 巴雷特在大法官確認聽證會(多圖) 2020/10/15 (227,451次)
大科學家往返天堂地獄 完成神旨意(2)(多圖) 2020/10/13 (171,136次)

絕對世界無二!江澤民的外交趣聞(圖) 2020/10/10 (421,373次)
大科學家往返天堂地獄完成神旨意(1)(多圖) 2020/10/8 (192,270次)
中共倒氣兒!中華民國與美國要建交了(圖/視頻) 2020/9/23 (315,611次)
巨大天坑再現西伯利亞 教授誤導世人(圖) 2020/9/21 (297,022次)
習找不着北的一個原因:四顆東風導彈第幾發脫靶(圖) 2020/9/19 (448,091次)
美駐華大使辭職 國務次卿率團訪臺(多圖) 2020/9/18 (259,427次)
一個不相信天賦其才的數學天才(多圖) 2020/9/16 (184,701次)
詭異命案 山西國土所長下車小便遇…那啥(圖) 2020/9/13 (213,273次)
清史傳奇 從溺死鬼到大富翁(圖) 2020/9/12 (179,241次)
給大家講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故事(圖/視頻) 2020/9/12 (329,165次)
萬件史前壁畫哭訴撒哈拉變沙漠(多圖) 2020/9/9 (198,829次)
黑夜中一炷發光的蠟燭(圖) 2020/9/7 (114,017次)
原來中共首任總理周恩來是這個(多圖) 2020/9/4 (548,000次)
怪湖20年乾涸20年水滿 科學家傻眼(圖) 2020/9/3 (169,559次)
絕非偶然 印度單日107人遭雷劈死(圖) 2020/8/26 (198,011次)
習近平完了!紀錄片《大疫襲來》透露先機(圖/視頻) 2020/8/24 (374,435次)
罕見病業全家還 英女童臟器天生外露(圖) 2020/8/21 (175,340次)
考古學家發現驚天之迷 羅馬確是一天建成的(圖) 2020/8/20 (202,920次)
刺殺川普未遂 白宮影子政府被曝光(多圖) 2020/8/19 (292,269次)
川大爺厲害!讓中共摸着石頭過不了河(多圖) 2020/8/15 (334,088次)
唐娟孟晚舟正傻呼呼追隨金無怠 (多圖) 2020/8/13 (497,556次)
驚動沉睡5千年冰人奧茨 多人遭詛咒(多圖) 2020/8/8 (247,275次)
袁弓夷曝 習被穿開襠褲 澳洲聯美氣壯(多圖) 2020/8/7 (512,443次)
神目如電 雷劈大樓 老天爺憤怒了(多圖/視頻) 2020/8/4 (360,427次)
袁弓夷搗中共死穴 班農應讀九評(圖/視頻) 2020/8/2 (374,374次)
川普非正式向中共開戰 先抄近路(多圖/視頻) 2020/7/25 (390,806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