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
 

焚毁名册保千人 子孙福报不断(图)

杜若




季芝昌像。

【人民报消息】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季麟担任巨鹿(今邢台)县令。他为官仁慈,施惠于民,受到百姓爱戴。后来,地方传言教匪闹事,季麟正在严加拘捕,直隶总督突然一道飞书上奏朝廷。

当皇上派出钦差重臣查办此案时,季麟已经擒获贼首,并搜出两本名册。季麟细细寻访查问,发现并不是青莲教、白莲教等教匪,只不过是一些人有意装神弄鬼恐吓百姓,借机搜敛钱财罢了,并没有反叛清廷之事。

季麟查阅名册,发现乡绅富户等良民占了一半多。他一连思考了几天,来到州郡向太守汇报教匪情况。

季麟说:「这些人虽然名为教匪,却不是真正的教匪,收缴的名册上列有二千多人,都是良民。他们一时受人愚惑,惧怕福祸之说,所以与教匪有所交往。名册上列下的良民名字,并不是为了跟随教匪为非作歹。如果钦差大臣到了,将名册报呈,一定会依此逐一捉拿审问,纵使有人幸免释放,但这二千多人的家也会破落。」

于是太守问季麟:「你想怎么做?」

季麟回答:「以我的愚见,焚毁名册,只法办为首的几人就可以。」

太守赞同他的做法,说:「这样一来最好,然而你会因此遭受大灾,而且不止会被革职,说不定还会有其它灾祸。」太守请他三思而后行。

季麟说:「我早有深思熟虑,纵然我一人获罪遭殃,然而能保护二千多人安然无恙,我又有什么好害怕而不敢为之的呢?」

太守说:「既然你想这么做,就好好去做吧。不要令后人嘲讽你太愚拙。」

季麟回到官署,就把名册扔到火里,烧得一乾二净。此举令官署的人都感到震惊。

当钦差大臣抵达后,将首犯审讯完毕,即向县令索要名册。季麟如实禀报,说:「我都已经查明了,名册所列之人都是良民。留着名册只会连累更多的人,所以我已将其烧毁了。」

钦差大臣一听大怒,然而名册已经没有了,继续审查也无意义,只得如实上报朝廷。结果,季麟被革去官职,还被发配到新疆伊犁去效力赎罪。

启程之日,季麟坦然而行。有人怜悯他,也有人嘲讽他,认为他太傻了。季麟丝毫没有怨言,最终死于新疆戍所。

季麟死后不到十年,他的儿子季芝昌于会考中进士及第,获一甲第三名探花,授为翰林院编修。此后官运步步高升,后担任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官至闽浙总督。

这期间,还发生一桩趣闻。道光十二年,季芝昌获会考一等,名列第三。不久,大考中他又获得第三,擢升为侍读。道光十九年,季芝昌又于大考中获得第三名,升为詹事府少詹事。他具折入谢,道光皇帝召见,对他说:「你的卷子原本定为第一,朕不知为何就移置第三,不过第一不如第三巧,正好和上次名次一样。」

因为三次朝中考试均得第三,三三得九,也正应了季芝昌的字「仙九」的「九」字。因此季芝昌以诗记恩曰:「九重知已温言逮,三度同符盛事传。」

出身于名门望族的陈其元,于《庸闲斋笔记》中这样评价季麟救人之事,「谁说天道无知,善因果报不足为信?」季家显贵正是祖上救人,荫福子孙的善报啊!

(参考数据:《庸闲斋笔记》、《清史稿》、《郎潜纪闻初笔》)△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19/8/23/69606.html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