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宣化区「城市传统葡萄园」的莲花型葡萄架。

【人民报消息】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城市传统葡萄园」有1300多年的葡萄栽培历史,以庭院式栽培为主,至今仍沿用传统的莲花架栽培方式,适于观赏和乘凉休闲。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全球第一个入选的城市农业文化遗产。 相传,宣化牛奶葡萄,是由2100多年前的西汉张骞从西域引入。现存历史数据记载,其栽培始于唐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据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曹幸穗考证,宣化牛奶葡萄栽培历史,应该在1800-1900年之间。1000多年前的辽金时期,牛奶葡萄逐渐由皇宫和寺庙引入寻常百姓家。明清时期,宣化牛奶葡萄种植更加广泛,为皇家贡品。 莲花架栽培 宣化地处阴山山间盆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柳川河、洋河环绕城郭。宣化葡萄主要集中在宣化城市北部的观后、大北、庙底等城中村,栽培于百姓的庭院中,葡萄种植生产与农户日常生活融入到一起,独特的莲花架型形成了特殊的文化景观。 莲花架,又叫「漏斗架」。漏斗架种植中,架面上大大小小的100根杆子,有交错、有连接、有嵌入,相互关联着,葡萄也修剪成扇形,贴合在架面上,这样形成了弧形的坚固的整体,减弱了塞外狂风的冲击。 2013年6月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种植面积1570亩,现有的葡萄,都是百年以上的老藤,其架式结构非常独特,将20-30棵葡萄集中种植在一个5-10平方米的圆坑内,在葡萄树周围搭架子,葡萄藤从中间向四周攀爬,向外呈圆形倾斜辐射,形成中空的漏斗形,架形美观,聚水、聚光、聚肥、防风、透气作用好,产量高,稳产性好。 为自给自足,农户充分利用葡萄架下的空间和土地,种植苹果、枣树、杏树等经济树种,蔬菜、部份农作物以及花卉等,形成了「空中挂着葡萄、中间长满瓜果、地面蔬菜鲜花」的多层次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也营造出多样化、多层次的立体景观。 与佛教文化相融 体现天人合一 相传葡萄的引进与佛教有关,一些僧人们在菩提树下、莲花座上参禅悟道,但寒冷的北方无法种植菩提树,于是有和尚将葡萄种于寺庙之中,采用圆锥形的漏斗架,让其生长成「莲花」状,以达到潜心修佛、功德圆满的心愿。所以,唐朝时,宣化牛奶葡萄只在规格较高的寺庙中种植,后来才扩散到大户人家、寻常百姓家,当时,人们称葡萄为「圣果」、「仙果」。 漏斗型葡萄架,「大莲花」的底部、上部修葺成圆形,架体搭建成立体的方形,呈现「外圆内方」,表达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