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萬象 › 文章: |
一件肚兜改變了一個大山裏的女人(圖)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晏崇萱綜合報導)一個大山裏的女人,經常爲了討10元錢遭到丈夫毒打的女人,如何靠傳統手藝自立,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做了很多人生中、也是村裏第一的事情? 據新華網2015年12月18日報導,在貴州黔東南向來以男性爲天的大山裏,女人地位本來就低。不外出務工自己掙錢,只能仰人鼻息。去鎮上趕集,跟在丈夫屁股後面的楊樹禎想要10元零花。必需想半天要怎麼開口,還要考慮到丈夫當時的心情,經常夫妻倆會爲這10元大吵一架。 2012年,楊樹禎在家裏開起手工刺繡公司。三年下來,連初一都沒念完的楊樹禎在購物網站開立商店,已讓她小有名氣,本人還成了雷山縣苗族婦女中自立自強的典範。 眼界開了,腰包鼓了,婆家人也隨之改變了對她的態度。雖然丈夫反對她拋頭露面,夫妻倆有時仍鬧得不太愉快,但與之前的日子相比,32歲的楊樹禎堅信一個道理,「人不獨立,日子難過!」 來自肚兜的自信 北京服裝學院教授蔣金銳說,一件肚兜改變了楊樹禎。 2010年,楊樹禎參加了聯合國的一個項目,該項目意圖通過文化商品讓和楊樹禎一樣的少數民族婦女真正進入現代社會。 課堂上,蔣金銳悉心講解歐美大牌的各種設計,讓學員們跟上大山外面的流行趨勢。她拿出一件自己學生做的、價格上萬元的紗衣,讓大夥兒猜價格。在國家級貧困縣雷山,一件苗族衣裳,最便宜幾十元就能搞定。上萬元的紗衣,對大山裏的人來說,實在是不可思議。 有一次,蔣金銳幫着打了版型,楊樹禎用大紅色真絲面料做了一件有苗家特色的時尚肚兜。恰好趕上新疆工藝美術貿易展會,學員們把作品送去碰碰運氣。 楊樹禎製作的肚兜和幾件小飾品很快以2,000元的「天價」賣出。這是2014年雷山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的年收入的三分之一。 楊樹禎萬萬沒有想到自己能交上這樣的好運。「她就像換了一個人,比以前自信,說話做事都有了底氣。她說婆婆對她刮目相看,態度好了許多。」蔣金銳回憶。 曾經的楊樹禎平平無奇,甚至有些不爭氣。 作爲一個80後,楊樹禎吃不了在家種田的苦,雖然開明的母親希望她多讀書,但因爲念到初一時功課不好,索性就放棄上學。16歲那年,跟着舅舅去東莞打工,因爲沒有技能,只能簡單串串鞋帶,拿一個月500元工資,後來和丈夫一起去過建築工地,報酬挺高,但重體力活,她難以堅持下去。 2006年,楊樹禎懷上了第二個孩子,回家待產的她看着兩歲後就放在公公婆婆身邊的大兒子跟自己不親,楊樹禎心裏多了一根刺。她同丈夫商量乾脆以後留在山裏,沒想到命運也出現了轉機。 大山女人的覺醒 話說,2008年初,一個叫「行動援助」的國際扶貧與發展機構在雷山開展少數民族婦女能力建設綜合發展項目,項目計劃在每個村選一名婦女聯絡員。楊樹禎因爲年輕又識字而被選上該項目的連絡員。 持續4年參與項目的經歷讓楊樹禎受益良多:活了20多年,到這時候她才知道內衣內褲和別的衣服混在一起洗容易生病;搞明白了按兩下計算機鼠標不是用手去打;還學了粗淺的蠟染和苗繡技術。更重要的是,楊樹禎鍛鍊了與人交往的能力。 「我們這裏丈夫打老婆的現象很嚴重。大家一起討論被丈夫欺負的問題,誰跟丈夫的關係處理得好,我們就記下來一起學習。」楊樹禎說。 在學習中,山裏的女人第一次知道,這個國家有一部叫《婦女權益保護法》的法律:原來女人種地做家務和男人賺錢都是爲家庭做貢獻;來了例假應該拒絕和丈夫同房…… 山裏重男輕女觀念嚴重,生女兒的女人是全村人看不起的「廢物」。遇到這種情況,大家一起去勸老人,到醫院聽醫生的意見,這真不是女人的問題。 男人打得狠了,女人們學會了回嘴:「再打就去告你。」男人大怒:「你是我花錢(指彩禮)買的。你怎麼能這樣?」女人說:「能這樣說,我們是平等的。」 有次老李和她鬧離婚,她直接說:「可以。房子是婚後共同財產,我倆一人一半。你住你那間,我住我這間。孩子也一人一個。」老李嘴上不服,但也無可奈何。 想當年,楊樹禎在「行動援助」彙報的時候,站在講臺上的她生澀地說:「我緊張得心都快跳出來了。以前從來沒有機會表達自己,現在終於意識到只要有勇氣和機會,是能夠做到的。」 現在,身爲婦女工作的活躍分子,楊樹禎很自豪的稱自己拿過村裏的三個第一: 有次,孩子生病,她拿着錢也沒找到送她去縣城的車,過了段時間,她成爲村裏第一個騎摩托車的女人; 2013年,因擔心小兒子嬉水時的安全,她不顧村裏的偏見,做了村裏第一個下河游泳的女人; 她在手機上看見別人上網賣東西,反思自己爲什麼不可以。於是,她在自學網找免費視頻學習,2014年,她成爲全村第一個開網店的女人。 從不缺課 如果不是山裏對女人太苛刻,楊樹禎或許根本不會邁出經商的第一步。 結束外出打工生涯回家鄉後,她在縣城的一家茶葉公司工作。但在外打工的丈夫聽說村裏有些楊樹禎的風言風語,家裏又是一陣暴風驟雨。2009年,楊樹禎想,與其在公司和家裏兩頭受氣,不如租個門面做生意。 2015年初冬,楊樹禎設在家裏的小作坊已經有了四臺縫紉機,一臺包邊機,一臺刺繡車和一把電剪刀,加上客廳的計算機和打印機,在青山綠水、木屋竹梯的排卡村,屋內窗外,成了鮮明的對比。 蔣金銳把楊樹禎的成長當作自己在雷山的重要收穫。在她的印象裏,到了農忙時節,班上不少婦女自動請假,唯獨楊樹禎沒有缺課。「她想改變自己境遇的願望非常強烈。」 當年在工廠時,知道自己文化低,楊樹禎就窩在宿舍裏翻字典認字;課堂上不愛發言,下課後她一定找到老師交換聯繫方式,互加QQ、微信,保持聯繫。一開始不會做衣服,她就自己買衣服,拆拆縫縫,縫縫拆拆。去附近的雷公山推銷自己的手工藝品,第一天別人懷疑她是從義烏進口小商品,第二天,她立馬搬一個小板凳上山,現場操作,招徠人氣。 有一次,半路學藝的楊樹禎怎麼也上不好衣領。她知道縣城裏有個同行會這門手藝,但人家開店做生意,徑直上門去討教,未必肯教。思來想去,楊樹禎到人家的店裏坐着拉了一天家常,眼睛直盯着對方的一雙手不放。「回來做成了,我很高興。」楊樹禎說。 十年之約 2012年,楊樹禎聽同行說縣裏有對小微企業的扶持。她感覺是個機會,大着膽子貸款5萬元成立了現在的公司。有了前兩次培訓的積累和幾年的鑽研,以前賣批發成衣的生意真正進化成自己純手工製作的產品。 自從企業漸漸有了起色。楊樹禎成了當地婦女自立自強的典型,連任了村裏的婦女主任。(愛人)對我重視多了。常常打電話,關心我去哪兒。現在他怕我跑了。」楊樹禎說着有些解氣。 現在煩心的倒成了老李:妻子賺錢是好,但一個女人拋頭露面,村裏風言風語,說着真不好聽。夫妻倆拍桌子,摔手機,老李甚至曾以死相逼。老李總批評她的生意不賺錢,不如自己在外面做建築賺得多。 不管丈夫軟硬兼施,楊樹禎從沒動搖過要把自己生意做大的志向。好容易把腰挺起來,怎麼能再彎下去。 2014年10月,夫妻倆又吵了一架後,老李「糊裏胡塗」和她約定:如果十年之後,楊樹禎的生意不如老李做得好,她就安心在家帶孩子。 「自從有了十年約定。現在他再說我,我都說十年以後再說。」楊樹禎有些小得意。 她在QQ空間上寫下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目標:「讓全村外出打工的婦女都能回家來,讓更多的小孩能感受家的溫暖。」 楊樹禎這個目標一定可以實現,因爲「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越來越現代化的今天,設計師們設計的服裝越來越花樣翻新,人們卻越來越發現真正可貴的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衣服飾物。 這個女人正在朝着這個方向走。楊樹禎除了自己經濟獨立之外,也希望以自己的力量幫助村裏其它婦女回到家庭,這樣小孩就能得到更多的照顧。這在幾十年前是母親天經地義的本份,現在卻成爲了一個願望。只要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能夠實現,楊樹禎的這個真誠願望就一定會實現。 與大兒子同齡的秋妹,父親早逝,母親改嫁,和弟弟妹妹跟着年邁的爺爺奶奶過活。楊樹禎最早租的門面在秋妹學校附近,兩人聊成了忘年交。楊樹禎知道,每到假期,秋妹就要去外面打工掙學費。她主動說:「要不你來幫我吧,踩縫紉機至少比端盤子好。」 這是楊樹禎朝着自己的願望邁出的第一步。△ |
|
|
相關文章: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enminbao.com. |